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12-29 11:07:33 阅读:1568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 生产厂家:瑞士罗氏制药公司 功能主治:靶向CD20,治疗滤泡性淋巴瘤,10年总生存率高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1、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初始治疗:作为成年病人的单一治疗药,推荐剂量为375mg/m2BSA(体表面积),静脉给入,每周一次,22天的疗程内共给药4次。  结合CVP方案化疗时,利妥昔单抗的推荐剂量是375mg/m2BSA,连续8个周期(21天/周期)。  每次先口服皮质类固醇,然后在化疗周期的第1天给药。  (2)复发后的再治疗:首次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再治疗的剂量是375mg/m2BSA,静脉滴注4周,每周一次。  2、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初次滴注:推荐起始滴注速度为50mg/h;  最初60分钟过后,可每30分钟增加50mg/h,直至最大速度400mg/h。  (2)以后的滴注:利妥昔单抗滴注的开始速度可为100mg/h,每30分钟增加100mg/h,直至最大速度400mg/h。  (3)治疗期间的剂量调整:不推荐利妥昔单抗减量使用。  利妥昔单抗与标准化疗合用时,标准化疗药剂量可以减少。
查看详情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的单克隆抗体。它通过特异性地结合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在治疗这些疾病时表现出显著的疗效。了解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机理对于我们理解其治疗效果的原理至关重要。

1. CD20抗原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

CD20抗原是一种在B细胞表面广泛表达的糖蛋白。它具有跨膜结构,在B细胞发育、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D20抗原的存在使其成为利妥昔单抗作用的理想靶点。

2. 利妥昔单抗的工作原理

利妥昔单抗通过其单抗结构特异性地与CD20抗原结合,从而诱导多种免疫效应来抑制B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功能。以下是利妥昔单抗的主要作用机制:

2.1 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

ADCC是利妥昔单抗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种机制。一旦结合到CD20抗原上,利妥昔单抗可激活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这些细胞通过释放细胞毒素来破坏CD20阳性的B细胞。

2.2 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

利妥昔单抗也可以通过CDC机制引发破坏成熟B细胞。当利妥昔单抗与CD20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时,补体系统被激活并启动细胞溶解作用,导致病变的B细胞被破坏。

2.3 细胞内信号转导抑制

利妥昔单抗结合到CD20抗原上,可以抑制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干扰B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这个作用机制在利妥昔单抗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应用

利妥昔单抗已被广泛应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多种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在临床应用中,利妥昔单抗往往与化疗药物组合使用,以增加治疗效果。它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也可以用于复发或难治性病例。其疗效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

4. 结论

利妥昔单抗通过与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结合,发挥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和细胞内信号转导抑制等多种机制,抑制B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功能。这一特点使利妥昔单抗成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治疗中的重要药物。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我们对利妥昔单抗的理解将继续深化,并有望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