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耐药性

发布时间:2024-01-06 09:58:40 阅读:1031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维布妥昔单抗

维布妥昔单抗 生产厂家:日本武田 功能主治:淋巴瘤总体缓解率高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1、维布妥昔单抗应在具有抗癌药使用经验的医师监督下使用。  2、维布妥昔单抗不能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给药。  只能通过专门的静脉通路给药,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  3、本品推荐剂量为1.8mg/kg,30分钟以上静脉输注给药,每3周1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最多治疗16周期。  4、周围神经性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应采用延迟给药和减少至1.2mg/kg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新的或恶化的2级或3级病变,应停止给药,直到神经病变改善至1级或基线,然后再1.2mg/kg。  对于4级神经病变,应停止给药。  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应采用延迟给药和减少剂量来控制。  对于3级或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保持维布妥昔单抗的剂量,直至缓解至基线或2级或更低。  对于经历3级或4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应考虑在随后的周期中给予生长因子的支持。  尽管使用了生长因子,但对于复发性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考虑停药或将计量较少至1.2mg/kg。  6、如果患者体重大于100kg,使用100kg计算剂量。  每次给药前,应监测全血细胞计数。  在输注期间及输注后,应监测患者情况。  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患有复发或难治性cHL或sALCL且疾病稳定或改善的患者应至少接受8个周期和至多16个周期(约1年)的治疗。
查看详情

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耐药性,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CD30表达下降和细胞内存在CD30下调的机制。由于维布妥昔单抗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结合CD30靶点来促进细胞凋亡,因此如果靶点的表达量下降,那么药物与靶点的结合就会减弱,导致细胞无法被有效消除。此外,癌细胞本身的适应能力也是原发性耐药的重要原因。

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是一种用于治疗淋巴瘤的重要药物。随着患者使用维布妥昔单抗的时间延长,耐药性的问题逐渐浮现。维布妥昔单抗耐药性是指患者在接受该药物治疗后,药物对肿瘤的治疗效果逐渐降低或完全失效的情况。耐药性的发展给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挑战,因此,对维布妥昔单抗耐药性的研究成为了临床和科研的焦点。

1. 维布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

维布妥昔单抗是一种具有靶向性的抗体药物,它通过结合CD30抗原,使得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或死亡。维布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引发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需求性细胞吞噬(ADCP)以及直接细胞毒性等。这些机制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治疗效果。长期使用维布妥昔单抗后,耐药性的发展可能会削弱其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2. 维布妥昔单抗耐药性的机制

维布妥昔单抗耐药性的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有几个可能的因素被认为与其耐药性的发展相关。首先,肿瘤细胞表面的CD30抗原的表达水平可能会下调,减少维布妥昔单抗对肿瘤细胞的结合和作用。其次,维布妥昔单抗可能被肿瘤细胞内的转膜蛋白排出泵(例如P-glycoprotein)从细胞内迅速排出,降低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此外,维布妥昔单抗治疗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改变、免疫逃逸机制的产生等也可能参与了耐药性的发展过程。

3. 应对维布妥昔单抗耐药性的策略

为了应对维布妥昔单抗耐药性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首先,可以通过联合应用其他抗癌药物,如化疗药物、其他单克隆抗体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以增强维布妥昔单抗的治疗效果。其次,可以通过调整维布妥昔单抗的给药方案,例如增加给药剂量、延长给药周期等,以提高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如针对耐药细胞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基因编辑技术介入等。

4. 未来的展望

维布妥昔单抗作为治疗淋巴瘤的重要药物,其耐药性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对维布妥昔单抗耐药性机制的深入研究,相信将有更多的策略和方法被发展出来,用于克服耐药性的问题。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新药物与维布妥昔单抗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维布妥昔单抗耐药性的研究不仅对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其他肿瘤类型的治疗耐药性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