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仑伐替尼会引起血栓吗

发布时间:2024-03-17 09:45:49 阅读:1174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乐伐替尼

乐伐替尼 生产厂家:印度纳科Natco制药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口服激酶抑制剂,治疗多种恶性实体瘤,改善患者生存 用法用量:  1.肝细胞癌 对于体重<60kg的患者,本品推荐日剂量为8mg ( 2粒4mg胶囊),每日一次: 对于体重≥60kg的患者,本品推荐日剂量为12mg (3粒4mg胶囊),每日一次。  2.分化型甲状腺癌 本品推荐日剂量为24mg (2粒10mg胶囊和1粒4mg胶囊),每日一-次。 其他详见说明书。  【不良反应】 1、高血压: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有44.5%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出现了高血压(包括舒张压升高、血压升高、高血压和直立性高血压),23.5%的患者发生3级高血压。从用药至高血压出现的中位时间为26天。大多数患者在暂停给药或减量后恢复正常,其中需要暂停给药的患者为3.6%,需要减量的患者为3.4%。1例患者(0.2%)由于高血压而停用仑伐替尼。 2、蛋白尿:在肝细胞癌III期试验中,有26.3%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出现蛋白尿,3级反应发生率为5.9%。从用药至蛋白尿出现的中位时间为6.1个星期。大多数病例在暂停给药或减量后恢复,其中需要暂停给药的患者为6.9%,需要减量的患者为2.5%。0.6%的患者由于蛋白尿永久性停药。  3、肾衰竭和肾功能不全: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有7.1%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发生肾衰竭/肾功能不全事件。1.9%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发生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  4、心脏功能障碍: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0.6%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发生了心脏功能障碍(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心肺衰竭)(0.4%为≥3级)。  5、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仑伐替尼治疗组发生了1例PRES事件(2级)。  6、肝脏毒性:在肝细胞癌III期试验中,最常报告的肝脏毒性不良反应为血胆红素升高(14.9%)、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3.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1.1%)、低白蛋白血症(9.2%)、肝性脑病(8.0%)、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7.8%)和血碱性磷酸酶升高(6.7%)。从用药至出现肝脏毒性不良反应的中位时间为6.4周。26.1%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发生了≥3级的肝脏毒性反应。3.6%的患者发生肝衰竭(包括12例患者的致命性事件)(所有均≥3级)。8.4%的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包括4例患者中的致命性事件)(5.5%的患者≥3级)。仑伐替尼组肝脏毒性事件导致了17例死亡(3.6%),索拉非尼组中有4例死亡(0.8%)。分别在12.2%和7.4%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中,发生导致暂停给药和减量的肝脏毒性不良反应;在5.5%的患者中,发生导致永久停药的肝脏毒性不良反应。  7、动脉血栓栓塞:在肝细胞癌III期试验中,2.3%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出现了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有10例(0.45%)动脉血栓栓塞患者(5例心肌梗死,5例脑血管事件)产生致命性结局。  8、出血: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24.6%的患者报告了出血,其中5.0%为≥3级。3级反应的发生率为3.4%,4级反应的发生率为0.2%,7例患者(1.5%)发生5级反应,包括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肠出血和肿瘤出血。从用药至出血首次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1.9周。由于出血事件,3.2%的患者发生给药暂停,0.8%的患者发生减量,1.7%的患者发生停药。  9、胃肠穿孔和胃肠瘘形成: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1.9%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报告了胃肠穿孔或胃肠瘘事件。  10、非胃肠瘘:仑伐替尼用药与瘘病例相关,包括导致死亡的反应。在各种适应症中都观察到涉及胃或肠道以外的身体部位的瘘。在治疗期间的不同时间点报告了该反应,范围从仑伐替尼开始治疗后2周到大于1年,中位延迟约3个月。  11、QT间期延长:在肝细胞癌III期试验中,6.9%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报告了QT/QTc间期延长。QTcF间期延长大于500ms的发生率为2.4%。  12、腹泻:在肝细胞癌III期试验中,38.7%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报告了腹泻(4.2%为≥3级)。  13、低钙血症: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1.1%的患者报告了低钙血症,其中0.4%为3级反应。1例患者(0.2%)由于低钙血症暂停给药,未发生减量或停药。 14、血促甲状腺激素升高(TSH):在肝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89.6%的患者具有小于正常基线上限的TSH水平。在69.6%的仑伐替尼治疗患者中观察到TSH水平高于基线正常上限。(详见说明书)
查看详情

仑伐替尼(Lenvatini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肾癌、肝癌和甲状腺癌治疗的靶向药物。随着药物使用的不断增加,很多患者和医生都关心一个问题:仑伐替尼是否会引起血栓?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1. 仑伐替尼的作用机制

仑伐替尼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主要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受体)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通过抑制这些受体的活性,仑伐替尼可以抑制肿瘤血供,阻止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抑制血管生成和血液凝结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2. 与血栓形成的关联研究

根据一些研究的结果,仑伐替尼与血栓相关的不良反应确实存在。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接受仑伐替尼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相对增加。因此,患者在接受这种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密切关注血栓事件的发生。

3. 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

为了减少患者在使用仑伐替尼期间发生血栓的风险,医生会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预防措施。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治疗需要,可能会考虑使用抗凝药物或使用其它预防血栓的方法,以减少患者的风险。

4. 注意事项与建议

在使用仑伐替尼期间,患者和医生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报告任何与血栓相关的症状,如肿块、肿胀、疼痛或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呼吸困难。任何可疑症状都应该得到即时的评估和处理。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仑伐替尼治疗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这种药物时,患者和医生需要密切合作,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监测。及时报告任何可疑的症状,可以帮助预防和管理与血栓相关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