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培门冬酶胰腺炎发病率

发布时间:2024-04-15 09:14:56 阅读:906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培门冬酶

培门冬酶 生产厂家:法国施维雅(Servier) 功能主治:用于从出生到18岁儿童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用量:联合使用时,本品推荐剂量为2500IU/m2,肌肉注射,每14天给药一次。  用法:肌肉注射。在单一部位注射给药量应少于2ml;如需要使用的体积超过2ml,则应在多个部位注射。  使用注意:如果出现严重急性过敏反应,则需立即停止使用本品。给予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氧气和静脉内注射类固醇等救治措施。  只要溶液和容器许可,注射用药品都应该在使用前通过肉眼检查颗粒物质、混浊和变色。如发现溶液中有微粒、浑浊、污点,须扔掉该药品。  如果本品已经被冷结成冰、或室温放置了48小时以上、或振摇、或剧烈的搅动过,则不能再使用。
查看详情

培门冬酶(Pegaspargase),也被称为Oncaspar,是一种用于治疗白血病的药物。使用培门冬酶治疗白血病患者时,有一定可能引发胰腺炎的副作用。本文将探讨培门冬酶胰腺炎的发病率问题。

1. 背景介绍

培门冬酶是一种蛋白酶酶链,可以通过抑制白细胞内外的L-门冬氨酸脱氨酶来抑制肿瘤生长。它常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培门冬酶治疗可能引发胰腺炎,这是一种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其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微到严重不等。

2. 培门冬酶引发胰腺炎的机制

具体来说,培门冬酶通过降低胰腺组织内L-门冬氨酸脱氨酶的活性,突变导致门冬氨酸脱羧酶编码基因ASPA发生剪接,产生一种无活性酶,阻断了门冬氨酸代谢。这可以导致胰腺细胞内门冬氨酸代谢通路的紊乱,引发胰腺炎。

3. 培门冬酶胰腺炎的发病率

据研究显示,培门冬酶导致的胰腺炎在ALL患者中相对常见,但发病率因个体差异而异。一项研究发现,在儿童和青少年ALL患者中,胰腺炎的发病率约为2%-12%。另一项研究则报告了9%-17%的发病率。这些数据表明,使用培门冬酶治疗白血病时,应密切关注胰腺炎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4. 预防和管理

为了预防培门冬酶引发的胰腺炎,医生通常建议监测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并密切关注与胰腺炎相关的症状,例如腹痛、恶心、呕吐等。如果出现疑似胰腺炎的症状,应及时终止或调整药物治疗,并积极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此外,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注意饮食和避免过量进食。

培门冬酶(Oncaspar)是一种用于治疗白血病的药物,但其使用可能引发胰腺炎的副作用。虽然发病率因个体差异而异,但在儿童和青少年ALL患者中约为2%-17%。为了预防和管理胰腺炎的风险,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血清淀粉酶水平,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