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硫唑嘌呤会加重感染风险吗

发布时间:2025-02-17 13:19:35 阅读:1513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 生产厂家:上海创赛科技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时抗排异反应,多与皮质激素并用,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重症肌无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用法用量:  本品须在饭后以足量水吞服。 器官移植后,应长期维持治疗,否则将会出现预期的排斥反应。 患者在急性或长期治疗期间均应可靠地、系统地遵循治疗方案,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的治疗效果。 当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本品时,请事先参考专家的意见。  1、器官移植的剂量-成人与儿童:  1)首日剂量: 本品的用药剂量取决于所采用的免疫治疗方案,通常第一天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最大达到5mg。  2)维持剂量: 维持剂量则要根据临床需要和血液系统的耐受情况而调整,一般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4mg。  2、其它疾病的治疗剂量-成人与儿童:  一般情况下,本品起始剂量为1~3mg/kg/日,在持续治疗期间,根据临床反应(可能数月或数周内并无反应)和血液系统的耐受性情况在此范围内作相应调整。 当治疗效果明显时,应考虑将用药量减至能保持疗效的最低剂量,作为维持剂量。如果3个月内病情无改善,则应考虑停用本品。 本品的维持剂量从低于每日每公斤体重1mg到每日每公斤体重3mg不等,取决于临床治疗的需要和病人的个体反应,包括血液系统的耐受性。
查看详情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和重症肌无力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来减轻症状。由于其抑制免疫功能的特点,许多人关心硫唑嘌呤是否会加重感染的风险。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1. 硫唑嘌呤的作用机制

硫唑嘌呤通过干扰DNA的合成,减少免疫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免疫抑制的效果。这一机制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也会导致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

2. 免疫抑制与感染风险

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感染的重要防线。当使用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时,机体的免疫反应能力被降低,感染的风险就会相应增加。研究表明,接受此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尤其是在高剂量或长期用药的情况下,发生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的风险显著提升。

3. 感染类型及症状

使用硫唑嘌呤的患者可能会更容易感染皮肤、呼吸道和尿路等部位的病原体。此外,某些特定的机会感染,如肺炎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对免疫抑制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威胁,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患者在使用硫唑嘌呤期间如出现发热、咳嗽、体重减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 预防感染的措施

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接受硫唑嘌呤治疗的患者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这包括定期进行感染筛查,接种必要的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避免与有感染风险的人密切接触。此外,医生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采取其他免疫支持治疗。

综上所述,硫唑嘌呤确实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患者在接受这种治疗时应高度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定期与医生沟通,以确保在管理自身免疫病的同时,尽量降低感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