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的疗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发布时间:2025-02-20 13:21:16 阅读:1428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 生产厂家:日本第一三共 功能主治:止血药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一般成人每日为1~2g(2~4片)分2~4次口服,根据年龄和症状可适当增减剂量,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1.严重的不良反应:痉挛(人工透析患者用药时可能出现痉挛)。  2.不良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灼热、瘙痒、皮疹等。
查看详情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的疗效与作用及副作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的副作用主要包括:1.胃肠道不良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灼热等。2.皮肤过敏样反应:如瘙痒、皮疹等。少部分女性患者会出现经期不适。当出现以上副作用时,需要停止使用且进行适当的处理。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出血情况,如外伤、手术后出血、血友病等。同时,它也可用于治疗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和黄褐斑。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出现纤溶亢进表现时,可用氨甲环酸进行抗纤溶治疗。该药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是一种常用的止血药物,它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有效控制多种原因引起的出血。特别是在全身和局部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情况下,如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贫血与手术后的异常出血等,氨甲环酸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将详细探讨氨甲环酸的作用机制、疗效以及可能的副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

1. 氨甲环酸的作用机制

氨甲环酸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具体通过竞争性阻断纤维蛋白结合位点,减少纤维蛋白溶解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这一过程有助于维持血液中的凝血状态,从而控制出血。在全身出血的情况下,氨甲环酸可以通过减少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使凝血机制更加有效;而在局部出血时,它则能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促进止血。

2. 氨甲环酸的疗效

氨甲环酸在多种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检验。在治疗白血病和再生不良性贫血等疾病引发的出血中,该药物能够显著降低出血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此外,在外科手术中,尤其是心脏手术、妇科手术和牙科手术后,氨甲环酸被广泛应用于减少术后出血,显著降低了输血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3. 适应症及适用范围

氨甲环酸的适应症十分广泛,除去以上提到的全身性出血外,它还适用于多种局部出血情况,如肺出血、鼻出血、生殖器出血以及前列腺手术中的异常出血。对于周期性月经大出血,氨甲环酸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止血效果,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可能的副作用

尽管氨甲环酸在临床使用中相对安全,但仍有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在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此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有无相关的病史或并发症。

综上所述,氨甲环酸作为一种有效的止血药物,在控制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出血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且适用范围广泛。临床应用时应关注潜在的副作用,确保患者的安全。对氨甲环酸的深入研究与监测,将有助于增加其应用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