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的历史
卡介苗是在1921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尔内斯特·卡尔梅特(Albert Calmette)和日本医学家钱崎潜等人合作研制的。他们在一次实验中将结核分枝杆菌接种到牛上,发现经过多次培养后,这种菌株逐渐减弱,且不再对家畜和小鼠产生致命的慢性感染。这就是人工选育出来的卡介菌株,它被命名为“BCG”(Bacille Calmette-Guérin),用于制造疫苗。1930年,卡介苗首次在法国人体试验,1943年,钱崎潜率先将其引入中国,自此卡介苗得以全面推广。
卡介苗的接种
我国规定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应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接种方法为婴儿左上肢皮肤上方注射,产生一个硬结表现为接种点周围皮肤潮红肿胀,1个月后呈橙黄色痂皮脱落。这种反应持续数周,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虽然痂会留下一个疤痕,但并不会影响到正常的人体生理和生活。
卡介苗的效力
卡介苗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预防结核病的措施。通过接种卡介苗,人体免疫系统会逐渐产生抵抗结核病的抗体,从而使得有效的保护作用产生。大规模接种卡介苗对于消除结核病疫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卡介苗还是这些地区的主要结核病防治手段之一。
卡介苗的注意事项
卡介苗虽然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疫苗,但在接种前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如果宝宝患有为传染病,接种卡介苗会带来一定的风险,这时应避免进行接种;
其次,对于已经患有结核病的病人,卡介苗的接种不会产生保护作用,也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在接种卡介苗后,婴儿需要继续进行头三个月常规的免疫,以保证免疫系统逐渐应对更多的细菌和病毒。
结语
卡介苗是结核病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减少结核病的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卡介苗现在已经能够被很多地区广泛使用,但依旧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科学研究、改进和实践,以进一步提升卡介苗的效力,推动结核病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