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概述
概述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脏下壁心肌坏死的危重病症。多发于有冠心病史的中老年人,在过劳、激动等各种刺激因素诱导下发生,突发心前区压榨性剧烈疼痛,或突然出现休克昏厥,伴呼吸困难、发绀、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需要争取时间挽救梗死心肌,抢救生命。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心内科、心外科
临床症状
突发心前区压榨性剧烈疼痛,常伴呼吸困难、气促、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口唇发绀等,甚至直接出现休克昏厥。
危害
突发出现,病情危急,危及生命。
并发症
检查
诊断
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病史,突发心前区剧烈绞痛,伴发呼吸困难、气促,大汗淋漓等临床症状,结合心肌酶谱测定及特异性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测定值均升高,心电图严重下壁缺血性改变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注意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缩小梗死面积,降低心肌损害程度。
治愈性
心肌梗死部分不可逆,及时救治可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饮食建议
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控制体重。忌辛辣食物、浓茶和咖啡。严格禁烟酒。
病因
病因
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病史,与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抽烟、酗酒等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
多发于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病史的中老年人。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疼痛:突发剧烈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
2.伴发心慌、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气促等,甚至直接出现休克昏厥。
3.也可伴有上腹部的疼痛,且有恶心、呕吐、腹胀的症状。
诊断依据
1.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病史。
2.突发心绞痛、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腹胀等临床表现。
治疗
治疗方针
积极救治应对危急状态,介入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改善心血管循环,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镇静止痛:吗啡、杜冷丁、地西泮。
2.抗凝: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3.降脂固斑:他汀类药物。
4.缓解心率,减少氧耗:倍它乐克,康可。
5.活血化瘀:舒血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
手术治疗
冠脉介入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再灌注治疗,溶栓治疗。
预后情况
心肌梗死部分不可逆,及早治疗,尽量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肌供血,挽救心脏功能,可延长生存期。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该怎么治疗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
1.一般治疗。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吸氧监护、急性卧床休息、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及心功能变化,避免猝死。
2.药物治疗。可以口服或注射吗啡、哌替啶、硝酸酯类药物,以缓解疼痛。还应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等抗血小板药物。及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保证血液流通。
此外,最重要的是在急性溶栓期内,可利用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达到溶解血栓,血管再通的作用。
3.手术治疗。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严重的患者,可以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从而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缓解缺血症状,达到改善患者症状,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
药物应用时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护理
日常护理
1.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不易过于激动。
3.注意保暖,适量活动锻炼,戒烟戒酒。
4.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治疗,按时服药,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复诊。
饮食调理
低盐低脂饮食,高纤维饮食,多进食一些高纤维蔬菜类食物和水果,防止便秘。不宜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