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
概述
急性左心衰竭是左心功能衰竭急性发作和加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面色苍白、发绀、大汗等
心源性因素(如冠心病、高血压等)以及非心源性因素(如洋地黄药物中毒)
一般处理、药物治疗(如强心药物)、非药物治疗(如机械通气)
定义
急性左心衰竭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
病因
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
主要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肌收缩无力。
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
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等。
诱因
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此外还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心律失常
血容量增加
如钠盐摄人过多,静脉液体输入过多、过快等。
体力过度消耗或情绪激动
如暴怒、妊娠后期及分娩过程等。
治疗不当
疾病因素如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风湿性心瓣膜病出现风湿活动,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贫血等。
症状
主要症状
休克表现
包括突发急性呼吸困难、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神志模糊、尿量显著减少表现。
急性肺水肿表现
并发症
全心衰竭
当急性左心衰竭逐渐加重时,最终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异常,进而出现全心衰竭。
心源性休克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极度减退时,会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引起严重的周围循环衰竭。
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心率增快、呼吸增快、肢端湿冷等。
就医
就医科室
心血管内科
出现呼吸困难、乏力、胸闷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缺氧、休克等紧急情况时,要及时拨打120进行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最好保持半卧位或坐位。
就医前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劳累过度。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呼吸困难?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是否出现咳嗽咳痰?痰液的颜色?
是否有尿量减少?
病史清单
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
是否服用过心脏毒性药物,如地高辛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钙蛋白、血清利钠肽、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冠状动脉造影、心脏磁共振(CMR)等
其他检查:心电图、心肺运动试验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依普利酮等
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正性肌力药:地高辛、多巴胺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有冠心病、心肌病、先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病史。
近期可能有感染史。
临床表现
症状
患者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少尿、乏力、休克等症状。
体征
肺部湿啰音,是在呼吸音的基础上,又听到的一种附加呼吸杂音。听诊特点为短暂、位置比较固定、吸气末时更明显、咳嗽后减轻或消失。
心脏扩大,主要表现为心脏向左下扩大。
奔马律,通常左心衰竭时,心脏听诊可闻及增强的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听诊时的声音像马奔跑时马蹄触地发出的声。
实验室检查
血清肌钙蛋白检查
为了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
严重左心衰竭或左心衰竭失代偿患者,肌钙蛋白可有轻微升高,是预测左心衰竭预后的预测因子。
血清利钠肽检查
可了解心衰的诊断、鉴别、严重程度和预后等。
未经过治疗的患者如果利钠肽水平正常基本可以排除心衰诊断,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利钠肽水平高则提示预后差。
常规检查
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
可监测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情况。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各心腔大小变化及瓣膜结构和功能,可评估心功能和判断病因。
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收缩和舒张末期容量差,根据公式计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左心衰竭的诊断指标之一。
检查前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静息状态。
胸部X线
可反映肺淤血,成为确诊左心衰竭肺水肿的主要依据。
冠状动脉造影(CAG)
为了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等。
心脏磁共振(CMR)
协助诊断是否存在心肌病、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因。
对于检测心肌质量、室壁运动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较好,可以代替超声心动图不能做出的诊断。
放射性核素检查
协助诊断扩张型或缺血型心肌病等病因。
能相对准确评价心脏大小和射血分数,反映心脏舒张功能。
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主要是为了对危重心衰病人进行基础情况检查。
床旁右心漂浮导管能测定各部位的压力及血液含氧量,计算心脏指数及肺毛细血管楔压,直接反映左心功能。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能估测血容量、外周血管阻力等指标,更好地指导容量管理。
心电图
可判断心律情况,确定左心衰病因。
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
相似点:呼吸困难。
不同点:
支气管哮喘通常双肺听诊闻及哮鸣音,利钠肽不升高。
急性左心衰竭通常双肺听诊闻及湿啰音,利钠肽升高。
2、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相似点:呼吸困难。
不同点:
急性左心衰竭无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表现。
治疗
治疗原则: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积极治疗诱因和病因。
治疗目标:急性左心衰竭需优先解除严重呼吸困难、缺氧等威胁生命的症状,治疗目标以改善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维护重要脏器功能为主。
一般处理
体位
静息时,明显呼吸困难者应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
吸氧
如需吸氧,应尽早采用,使患者血氧饱和度≥95 % (伴COPD者血氧饱和度> 90% )。
可采用不同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
液体管理
肺淤血、水肿明显者应严格限制饮水量和静脉输液速度,限制每天钠摄入小于2g。
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淋漓等)者,每天摄入液体量一般宜在1500ml以内,不要超过2000 mI,以减少水钠潴留,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利尿剂
通过增加排尿来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风险。
不良反应有刺激性干咳、水肿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
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抑制相应的血管收缩,降低心脏的负担,改善症状。
不良反应较少,可有头痛、头晕、咳嗽、腹泻、疲劳等。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在ACEI基础上加用可以改善治疗后的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螺内酯、依普利酮。
不良反应包括高钾血症、腹泻、眩晕、咳嗽、乏力、流感样症状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可抑制血管收缩,减轻心肌重构,降低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常用的药物如沙库巴曲缬沙坦。
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肾功能受损、高钾血症、血管性水肿等。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减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等,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治疗后的状态、降低死亡风险。
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等。
强心药物
可以增加心脏收缩功能。
肥厚型心肌病等导致血液流出道不畅时禁用。
包括去乙酰毛花苷、地高辛等。
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
硝酸酯类药物
通过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可以缓解症状。
不良反应包括眩晕、大汗、头痛、心律失常、视物模糊等。
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可以降低血栓栓塞形成的风险。
不良反应主要是易出血,有牙龈出血、鼻出血、伤口出血、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等。
介入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通过介入治疗将仪器植入到心室,使左右心室泵血的功能同步。
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通过介入治疗仪器植入至心脏,在发生异常心律时,仪器会自动放电,使心律恢复正常。
可以降低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延长寿命。
心肺支持治疗
机械辅助通气
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用于自主呼吸困难的危重情况。
可以延长生命,为治疗争取时间。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通过机器辅助血液循环,用于冠心病急性左心衰的情况。
可以改善心脏供血、降低心脏耗氧、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延长生命,为治疗争取时间。
体外膜肺氧合(ECMO)
通过机器代替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用于心脏不能维持全身灌注或者肺不能进行充分气体交换时。
可以维持全身血液循环、体内外气体交换,从而延长寿命,为治疗争取时间。
预后
治愈情况
一部分急性心力衰竭通过及时治疗可以治愈,并对寿命、生活质量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
如果患者基础情况差,未经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危害性
未及时进行正规治疗的患者,会导致病情进展,可能会发生全身多器官受损、心源性休克等,从而危及生命安全。
急性左心衰竭导致心功能受损,会影响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如爬楼梯出现呼吸困难等。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避免暴饮暴食,可少食多餐,食物应软烂易消化。
每日食盐控制在2~3克,严禁熏酱、卤制、腌制食物的摄入。
避免食用高糖食物,如含糖饮料、点心、过甜的水果等。
避免食用富含胆固醇的肥肉、动物内脏、鱼籽、鱿鱼、墨鱼、蛋黄等。
增加蛋白质、不饱和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可选择鱼禽肉、豆制品、脱脂奶类、蛋清、新鲜水果(含糖量低的水果为宜)、新鲜蔬菜、坚果类。
减少精米、精面,可选择玉米、小米、白薯、山药等替代主食。
严格控制液体量,成人每日为1000~1500毫升,包括饮食摄入量和输液量。
戒酒。
生活习惯管理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避免劳累。
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坚持适量运动,可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或按照医生要求选择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
运动时注意安全,避免过度运动。
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须立即停止运动。
情绪管理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可通过听轻音乐、与亲友聊天、读书、看剧情舒缓的影视剧等方式缓解压力。
严重时可到正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
安全管理
如发生头晕等不适,应立即蹲下、坐下或躺下,避免摔倒。
如行动不便,应选择拐杖、助行器、轮椅等进行活动,或由家人搀扶、推行。
预防
定期体检,发现疾病积极治疗。改善饮食,保证营养充足,维持适宜体重,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新鲜蔬果等。
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保持积极心态,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改善生活习惯,坚持适量运动,保证睡眠充足,避免劳累、熬夜。
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并进行治疗。
按照医生要求合理用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