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
概述
主要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是治疗胆囊疾病最为常见的手术方式
通过胆囊切除手术,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住院时间一般为2~7天
定义
胆囊切除术是通过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切除患病胆囊。当胆囊发生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病变,存在手术指征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后恢复更快等优势,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通常是首选的手术方式。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主要治疗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等。
治疗效果
通过手术,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目前被认为是胆结石的“金标准”治疗方法,因为它可以减轻疼痛、更快地恢复活动和缩短住院时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部切口小,基本不留疤痕,有“钥匙孔”之称。
安全性
这项手术安全性较高,极少导致严重并发症。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在我国许多地区,开腹胆囊切除术被列为二级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被列为三级手术。
这项手术已在我国长期开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费用通常在2万以内,开腹胆囊切除术的费用通常在1万以内,包括手术费、麻醉费、耗材费等。根据医院等级、耗材种类、麻醉和手术操作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
医院科室选择
这项手术通常于肝胆外科、普外科完成。
应用范围
适宜情况
有临床症状的胆囊结石胆囊炎以及胆囊外并发症。
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胆囊息肉>1cm可耐受手术者以及恶变风险高者。
胆囊并发症风险增加的无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
陶瓷胆囊。
不宜情况
目前胆囊切除术禁忌证已不再绝对化,急性胆囊炎、胆囊坏疽、脓胸曾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相对禁忌症。然而,它们现在被认为是潜在困难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并不排除尝试腹腔镜检查
胆囊切除的相对禁忌症主要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极差难以耐受手术者、腹腔存在严重感染或黏连情况者、腹外伤合并休克者、存在膈疝者等。
严重的阻塞性肺疾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能无法耐受腹内压升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禁忌症。
如果怀疑有胆囊癌,应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
治疗前
由于需要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术后需要换药、进行影像学检查等,患者需要住院。住院时间一般为2~7天。
急诊情况下进行必要检查、对症处理后即可开始手术。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常会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传染病指标等。
术前检查主要是为了评估患者身体基础状态,判断能否耐受手术。
影像学检查
患者常规需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彩超诊断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准确率接近95%~98%,有症状和(或)并发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已成共识。
必要时需要行上腹部CT检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了解胆囊三角结构和胆道情况,尽量减少胆管损伤等并发症。
其他检查
通常在手术前还会做心电图肺功能检查等,判断患者的心肺功能可否耐受手术,对心肺功能较差者在术前、术中等可能使用药物调整。
治疗前准备
非急诊手术患者,可根据医嘱进行如下治疗前准备。
术前调整用药
如果术前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等,往往需要调整或者停用,但具体要遵循医嘱。
控制基础疾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时,要先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再行手术,否则可能增加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风险。
术前锻炼
为了手术后的变化可以进行适应性训练,比如适当运动增加肺活量,也可以向医护人员了解术后正确的咳嗽和咳痰方法。
饮食准备
手术一般是在麻醉下进行,所以通常在术前8-12小时开始禁食,术前6小时禁止饮水。手术前建议戒烟、限酒。
用药准备
通常会在手术前根据病情给予补液、抗生素(可用二代或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联用甲硝唑,头孢过敏者可用喹诺酮类)、解痉等治疗,慎用镇痛药物,避免掩盖病情。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手术时会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注意提前取下配饰、假牙等物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手术情况,以及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急诊处理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往往存在中毒性休克等情况,需要积极处理,稳定病情,为手术做准备。如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物;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等。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该手术施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体位
在手术台上一般需要取仰卧位。与手术台保持水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取头高脚低仰卧位,并向左侧倾斜15°,以利用重力来帮助暴露胆囊。
操作流程
开腹胆囊切除术步骤
右侧肋缘下斜切口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
探查胆囊及周边组织情况。
切除胆囊有两种方法,即顺行性切除法,是由胆囊管开始,由下向上剥离胆囊;逆行性切除法,如胆囊颈部粘连较重,周围结构不清,则从胆囊底部先将胆囊由胆囊床剥除后,再处理胆囊管。
关闭腹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步骤
分别在脐部、剑突下2cm及侧腋前线肋缘下2cm做三个切口。通过脐部套管建立气腹,使用观察镜进行探查。
使用吸引装置抓取胆囊,从胆囊高处剥离胆囊床腹膜,交替向下外侧和向上内侧牵拉胆囊颈,并完全分离及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持续将胆囊底部向头侧牵拉游离胆囊,并从脐部切口取出胆囊。
查无活动出血,放置引流管,腹腔放气后各穿刺孔缝合。
治疗感受
因为是全麻,手术中患者没有意识,也不会感到疼痛。
治疗时间
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时间一般在1~2小时,目前多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大约需要30分钟~1.5小时,具体与胆囊与周围的组织的粘连程度等有关。
若果不能在腹腔镜下顺利地进行手术治疗,需要中转开腹手术治疗。
治疗后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术后平卧,无休克者次日改半坐位,手术当天予以补充水电解质、能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6小时或病人清醒后可少量饮水,如无不适可进食流质、半流质食物。开腹手术一般等排气后才可进食。如果恢复得顺利,术后第二天排气后可给予流质饮食,第三天可给予半流质饮食。
早期在床上翻身、活动肢体,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但是注意适度,避免造成伤口处的拉扯,加重炎症反应。
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保持伤口清洁,不能沾水,注意伤口有无脓性渗出物或者伤口疼痛明显。
监测与检查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监测心率、脉搏、血压等。
注意抽血查看炎症指标、电解质、肝功能情况等。
饮食营养
术后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手术后短期内尽量减少脂肪的及胆固醇的摄入,不吃或少吃肥肉、油炸食物、动物内脏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
养成规律进食的习惯,并且做到少量多餐,以适应胆囊切除术后的生理改变。
避免进食易引发胀气的食物,如豆浆、碳酸饮料等。
戒烟、戒酒,以利于伤口康复。
术后并发症及应对
胆源性腹痛
胆囊切除术后部分患者有持续性或发作性上腹痛,疼痛位于右上腹,可伴有恶心、呕吐及肝酶升高等。胆源性腹痛主要因胆管 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造成。
出现不适需尽快告知医生,需要排除胆总管残余结石、残余胆囊结石、胰腺炎及其他腹腔器质性疾病。
轻型可临床观察或药物治疗,临床观察及药物治疗无效后,可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保守治疗无效且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失败的患者可考虑行外科 Oddi括约肌成形术
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匹维溴铵、曲美布汀等。
消化功能紊乱
可表现为术后出现餐后上腹饱胀、早饱、嗳气、腹泻、排便频率增加以及大便松散等症状,可能与手术改变胆汁排泄、浓缩规律相关。进食脂肪类食物后,由于缺乏胆汁协助消化、吸收,可导致脂肪泻
可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和补充消化酶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能高效促进胆汁分泌利于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促进消化、快速消除腹胀。
在术后2-3个月肝外胆管自身的适应性扩张并能贮存一定量胆汁后,症状会逐渐好转。术后应少吃多餐,低脂饮食,更应注意饮食规律和生活保养。
残余小胆囊和残余胆囊结石
胆囊切除术后再次出现胆囊炎相关症状, 如右上腹痛、发热等,应考虑残余小胆囊及残余胆囊结石的可能,但应注意排除胆管结石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对于诊断明确的残余小胆囊及残余胆囊结石,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手术应明确解剖位置和胆总管的走行,谨防胆管损伤,排除癌变可能。
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及残余胆囊结石的处理仍应以预防为主。
胆汁反流
术后反复出现上腹不适、腹痛,可能与胆汁反流有关,胃镜检查可发现大量胆汁。胆汁倒流入胃,刺激黏膜发红充血,形成胃糜烂或胃溃疡,出现上腹痛表现,严重时会反流入食管、咽喉、气管,造成反流性食管炎、咽喉炎、气管炎
胆囊切除术后约一半患者伴有胆汁反流。术后应多注意生活饮食规律,不宜空腹太久,应少吃多餐,食物能够起到吸附胆汁,通过食疗减轻胆汁刺激。有胆汁反流症状时,口服能吸附胆汁铝碳酸镁或减轻胆汁刺激的熊去氧胆酸等对症治疗。
胆道损伤与胆漏
胆囊切除术可能出现胆道损伤或者胆漏,是所有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其中胆漏是胆道损伤的主要表现。
多出现在术后1-5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及恶心等,拒绝进食,进而出现全腹疼痛及反跳痛等。多是由于胆囊管钛夹脱落、未发现的胆管损伤、胆囊床创面毛细胆管渗漏等,均可引起术后胆漏。
应密切观察患者腹腔引流液的颜色、量、形状等,同时观察是否出现腹部压痛、肌紧张、反跳痛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呼叫医生处理。
恢复过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微创手术,术后恢复快,病人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甚至进食,平均3-5天出院。术后如无严重并发症及其他基础疾病通常无明显不适。
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切口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也比较长,一般需要7天左右才能出院。术后两三个月内,可以进行像散步这样的活动。
后续治疗
治疗后用药
术后绝大多数病人不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抗生素,针对病情特殊的病人才会选用抗凝药物、抗生素等,目的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抗感染。
术后疼痛剧烈,可以排除胆瘘、出血等情况时,可适当给予镇痛药物。
如果术后持续存在早饱、嗳气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胰酶片等助消化药物、若出现腹泻等表现,可使用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调节肠道微生态。
康复运动
住院期间患者可遵医嘱进行适当活动,如散步等,需注意运动时有无腹痛,手术部位的疼痛、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出现症状时请立即停止运动并向医生报告。
出院后可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及医嘱进行运动,训练过程中注意热身及放松,避免运动损伤,运动过程中有任何不适需及时停止运动。
复查
出院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术后一般3个月或半年复查腹部超声
术后1周左右门诊复查,根据伤口情况去除伤口覆盖物。
如发现腹痛、黄疸、寒战等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日常生活
保证足量饮水,饮食应采用清炖、清蒸等方法制备的少渣软饭。
宜进营养丰富低脂饮食,少吃富含胆固醇食物,如动物肝、蛋黄等。
养成规律进食的习惯,并且要做到少量多餐,以适应胆囊切除术后的生理改变。消化不良的症状大概会持续半年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胆总管逐渐扩张,会部分替代胆囊的作用,消化不良的症状也就会慢慢缓解后可过渡到正常饮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避免熬夜,戒烟戒酒,避免情绪激动可减少胆囊炎发作。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病情平稳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术后1周,如果伤口没有红肿等表现后,可以洗澡,但不要用力搓伤口。
肥胖者应适当减肥。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