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肝癌
概述
继发性肝癌是人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的肿瘤
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常见症状为上腹或肝区闷胀不适或隐痛等
患者有原发于其他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
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少数药物治疗效果好可考虑手术切除
定义
继发性肝癌(secondary hepatic carcinoma)是原发于其他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不同的途径,如随血液、淋巴液转移至肝脏,或直接侵犯肝脏形成的肿瘤,又称转移性肝癌
继发性肝癌可以是单个或多个结节,弥漫性更多见,很少伴有肝硬化。
分类
按照继发癌与原发癌发现时间的异同,继发性肝癌可分为同时性肝转移癌与异时转移癌两类。
同时性肝转移癌:与原发癌同时被发现,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这一概率为20%。
异时性肝转移癌:在原发癌手术后被发现。
发病情况
人体约一半脏器发生的癌症,都可转移到肝脏,导致继发性肝癌。
继发性肝癌中有57%是来自消化系统的原发肿瘤,其中结直肠癌最易发生肝脏转移。
其他较多发生肝转移的原发癌包括胰腺癌、乳腺癌、胆囊癌、肝外胆管癌、胃癌、卵巢癌、头颈部肿瘤等。
病因
致病原因
继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是患者有原发于其他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血液供应丰富。
肝脏也是最常见的血行转移器官,许多器官恶性肿瘤都可转移到肝脏。
发病机制
人体各部位的癌肿,常经四种途径转移到肝脏。
经门静脉转移
经门静脉转移为主要转移途径。
消化道及盆腔部位的恶性肿瘤多经此途径转移至肝脏,约占继发性肝癌的35%~50%。
门静脉血流有分流现象,即肠系膜上静脉血液流入肝右叶,而肠系膜下静脉和脾静脉血流流入肝左叶。
血行播散
任何血行播散的肿瘤均可循肝动脉转移至肝脏,如肺癌、乳腺癌、肾癌、恶性黑色素瘤、鼻咽癌等可经此途径转移入肝。
淋巴回流
肝外肿瘤经淋巴回流转移至肝内形成转移者较少见。
胆囊癌可沿胆囊窝淋巴管扩展至肝实质内,也可以经肝门淋巴结循淋巴管逆行转移到肝脏。
直接侵犯
肝脏邻近器官的肿瘤,如胃癌、横结肠癌、胆囊癌和胰腺癌等,癌细胞直接侵犯扩散至肝脏,右侧肾脏和肾上腺的肿瘤也可直接侵犯肝脏。
症状
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原发癌部位的不同,肝脏转移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临床上常见有四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模式。
仅有原发肿瘤的症状
主要见于无肝病的患者。
肝脏转移尚属早期,尚未出现症状,而原发肿瘤已经多属中晚期。
此类患者的继发性肝癌多在原发肿瘤的检查、随访中发现,或在手术探查时发现。
仅有继发性肝癌的症状
主要见于原发肿瘤隐匿,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少或缺乏的情况。
患者多有上腹或肝区闷胀不适或隐痛,后期又出现乏力、食欲差、消瘦或发热等。
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黄疸和腹水等。
二者兼有的症状
除有类似于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和体征外,同时有原发肿瘤引起的临床表现。如结、直肠癌肝转移时可同时伴有排便习惯、粪便性状的改变及便血等。
两者皆无症状
既无原发肿瘤,也无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主要因原发肿瘤的部位隐匿,即使已发生侵袭性生长,仍未表现原发肿瘤的症状。
此类患者,一般是在全身系统检查中发现肝转移癌及原发癌。
就医
就诊建议
继发性肝癌一般在原发肿瘤的科室进行诊断,如普通外科、结直肠外科、肿瘤内科等,但手术治疗一般在肝胆外科或普通外科进行。
当患者出现上腹或肝区闷胀不适或隐痛时,尤其是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
就诊准备
挂号
门诊就医前需要去医院现场挂号,或通过官方渠道(医院的官网、官方App、114等)挂号。
急诊就医可直接挂号就诊。院前急救入院者一般无需提前挂号,诊疗过程中补号即可。
资料准备
准备好就诊卡、社保卡(医保卡)等就诊资料。
携带之前的就医资料,如病历复印件、病理报告等。
如果正在服药,可以准备一份药物清单。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有过恶性肿瘤病史吗?
出现这种症状有多长时间了?
做过哪些检查?哪些治疗?
你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
能确定是肝转移吗?
还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可以做手术吗?
预后怎么样?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患者可能有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肺癌等病史。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有以下表现:
上腹或肝区闷胀不适或隐痛。
乏力、食欲差、消瘦或发热等。
贫血、黄疸和腹水等。
体检时在中上腹部可扪及增大的肝脏,或质地坚硬有触痛的硬结节。
实验室检查 
生化检查
肝功能检查可正常或异常。
病情重者多有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等升高。
肿瘤标志物检测
CEA、CA19-9、CA125等对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胰腺癌、肺癌、卵巢癌等的肝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AFP检测在继发性肝癌中常为阴性,但个别消化道肿瘤如胃癌等转移至肝脏时可出现AFP的低水平升高,AFP的浓度一般在100μg/L以下,少数患者AFP也可明显升高。
乙肝五项
多数继发性肝癌乙型肝炎(HBV)抗原抗体检测可为阴性,对于区别在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原发性肝癌较有价值。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继发性肝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不仅能发现肝脏占位,而且可初步判断是否是转移性肿瘤,并可能显示原发癌的部位,以确立诊断。
B超检查
是继发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且价格低、易重复、无损伤,应用最为广泛。
继发性肝癌在B超上表现多样。部分可出现继发性肝癌的相对特征性表现,如“牛眼征”。
一些B超表现可用于肿瘤转移来源的鉴别
强回声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多见于结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
低回声型肿瘤,无明显声晕,直径小于2cm时,多见于胰腺癌、胆管癌平滑肌肉瘤等,当直径较大时则多为淋巴瘤等。
CT检查
因原发肿瘤部位的不同,CT检查可表现多样,部分可见“牛眼征”。
单发性较大体积转移瘤CT增强时可呈环形强化,中心坏死而形成“靶征”。
MRI检查
多数病灶在T1及T2加权表现呈相对于肝实质的低信号及高信号,与原发性肝癌相似,可出现相对特异性的“靶征”或“牛眼征”。
与CT相比,MRI对较小的转移癌也比较敏感。
PET
此项检查在继发性肝癌的诊断中有特殊的价值,可整体显示全身各部位的异常高代谢性病灶,有助于了解转移癌的来源及扩散转移的程度。
X线检查
胸部X线片检查:对于了解继发性肝癌同时伴肺转移有较大帮助。
钡餐造影:上消化道、全消化道钡餐、钡灌肠以及逆行肾盂造影等检查对判别消化道原发性肿瘤的来源有一定的意义。
肝血管造影:灵敏度高,定位准确,可用于继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及肝转移灶可切除性的评估,且在诊断的同时可结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
肝脏穿刺组织学检查 
当继发性肝癌的诊断通过常规检查难以确认时,可行肝穿刺获取肿瘤组织。
做组织学检查可与原发性肝癌等恶性肿瘤相鉴别,同时还可能明确组织来源。
鉴别诊断
继发性肝癌一般需要与原发性肝癌进行鉴别,尤其是对于没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
继发性肝癌主要有以下特点:
存在肝外其他器官肿瘤病史或证据。
有肝脏病变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AFP阴性,HBV抗原检测多为阴性,而CEA、CA19-9、CA125等标志物阳性,肝功能检查中ALP、GGT等升高。
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存在多发、散在的实质性占位,并常有较具特征性的表现。
治疗
继发性肝癌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同时也要兼顾原发肿瘤的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是综合治疗基础上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需评估手术指征与手术时机,临床上常根据原发肿瘤的治疗情况,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原发肿瘤已被切除
肝切除术
原发肿瘤已被切除的情况下,一般满足以下条件,可首选肝切除术
患者全身情况良好。
无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
无其他脏器的广泛性转移。
肝脏病变为孤立性,或多发但仍局限于肝脏的一叶或一段。
肝移植
肝移植在继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较少,有报道25例各种转移性肿瘤肝移植,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个别类型肿瘤如平滑肌肉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肝移植术后生存可超过3年。
辅助治疗
辅助性化疗对继发性肝癌肝切除术的后续治疗,术前、术后应根据药物敏感状况予以有效的化疗,有选择的辅以生物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其他治疗
如术中发现肿瘤无法切除,可行术中冷冻、微波固化、射频消融、肝动脉结扎或加栓塞等处理。
如肝脏病变较小(<3cm)、数目较少(<3个),亦可行PEI、经皮射频消融、冷冻、微波固化等治疗。
原发、继发都可切除
对原发和肝脏继发性肿瘤均可切除者,如肝脏病变符合上述手术适应证,原发灶又有可能切除者,应首选原发和继发肿瘤的手术治疗。
至于两处肿瘤手术同期或分期进行,需视原发癌的性质、联合手术的大小以及患者的耐受能力而定。
任一或均不能被切除
原发肿瘤和肝脏继发肿瘤,任一或均不能被切除者,原则上首选非手术治疗,且非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还取决于原发和继发肿瘤的性质和进展状况,必要时行姑息性外科处理。
原发肿瘤稳定,肝转移严重
如果原发病灶处于稳定期,而肝脏转移灶已较广泛,或部位特殊易出现梗阻性黄疸、破裂出血、肝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应先将重点置于肝脏肿瘤治疗。
对多发、散在性肝转移癌可选择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
部位特殊的孤立性结节可行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射频消融、冷冻等局部治疗或与TACE相结合。
肝转移癌病灶孤立,原发严重
肝脏转移癌病灶孤立,但原发灶已广泛侵犯且有短期内出现肠梗阻胃潴留、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应先将重点置于原发病灶的处理,必要时应行姑息性外科处理。
原发和肝转移均严重
原发和继发病灶均严重,此类患者仅能行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等,出现并发症时,需外科处理。
此类患者的治疗目的是尽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先降期后手术
对于首次治疗不可切除的转移性肝癌,部分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可能病灶缩小具备手术指征后可行手术切除。
此类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转移癌的种类,选择相对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肿瘤缓解,争取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延长患者生存。
以化疗为基础的转化治疗
对于胃肠道肿瘤而言,15%左右不可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癌可成功地经系统性化疗而获得转化手术治疗的机会。
以TACE为基础的转化手术治疗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在不可切除肝癌中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经肝动脉的灌注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如结肠癌肝转移用FOLFOX等方案化疗可达到肿瘤缓解,提高生存,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肝脏门静脉栓塞为基础的降期治疗
应用门静脉选择性的栓塞(PVE)或结扎(PVL)可以使肝转移灶切除术后预期剩余肝脏代偿性增大,增加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此方法被用于预计手术切除后剩余肝脏体积不足30%的肝转移患者。对于那些剩余肝脏体积为30%~40%,并且接受了强烈化疗而有肝实质损伤的患者,同样也可从中得益。
原发灶不明
少数原发病灶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被发现,亦可积极行肝切除术。
仍不能发现者术后应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密切随访观察。
预后
生存期
结直肠癌肝转移
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30%~70%,部分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为可切除手术后10年生存率可达到20%。
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
一般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行积极手术治疗后,其5年和10年生存率可分别为63%和40%。
其他
其他种类继发性肝癌的肝切除术疗效相对较差。
不能切除的继发性肝癌生存超过5年者极为少见。
TACE后5年生存率为3%~7%。
放射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为9~12个月。
全身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为6~8个月。
继发性肝癌的肝移植术,个别报道的术后生存期最长达4年10个月,但总体疗效尚不明确。
预后因素
继发性肝癌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癌的性质、原发和继发癌发现时的严重程度、对治疗的反应性等多种因素。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良好的继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可显著改善其预后。
日常
日常管理
心态与情绪调整
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
确诊后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感,会害怕疼痛、被遗弃和死亡等。家人要注意倾听患者的心声,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虑症状。
鼓励家属给予支持,让患者以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治疗。
在治疗间期和治疗结束后,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家务,重新融入社会。
直肠癌放疗后患者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患者配偶要充分理解,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心。
合理膳食
手术后需要禁食2~3天,之后逐渐过渡到流食,以后再根据情况逐渐改为半流食和普通饮食。
少食多餐,每顿少吃一点,每天多吃几顿,可以一天吃4~6顿饭,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热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鱼肉、鸡肉、鸡蛋、豆类、坚果、水果、蔬菜等。
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食用油炸或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
戒烟戒酒。
科学运动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适度低中强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癌症带来的疲劳,减解治疗的副作用。
运动还可以帮助控制体重、调节情绪和减轻心理压力。
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配合一定的力量练习。
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如果肝功能处于代偿期,则可以从事低强度(如慢走、做家务)和中等强度(快走、打太极拳、瑜伽和跳广场舞等)的运动。
建议至少保持每周5天,每天至少30分钟(可以用3个10分钟来完成)。
如果肝功能处于失代偿期,则应该减少运动,配合卧床休息。
复查随诊
建议严格遵医嘱,具体随诊频率和内容,需要结合病情及患者实际情况来考虑,下列内容仅供科普参考。
血清肿瘤标志物
2年之内每2~3个月检测一次。
2年后,每3~6个月检测一次。
乙肝和丙肝患者
需定期前往医院,在肝脏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的抗病毒治疗。
影像学检查
多期、断层扫描腹部和盆腔CT或MRI评估肝脏病灶,胸部CT视病情而定。
2年之内,每3~6个月一次,以后每6~12个月一次。
预防
继发性肝癌的预防措施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肿瘤,遵医嘱进行定期随诊复查,了解有无肝转移的发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