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休克治疗
概述
用小量电流诱发中枢神经系统放电和全面性惊厥发作的一种治疗方法
疗效迅速且确切,通常一个疗程即可见效
整体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少
通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改良电休克疗法的不良反应更少、更轻微
定义
电休克治疗(electrical shock therapy),又称电痉挛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诱发中枢神经系统放电和全面性惊厥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有条件的地方已推广采用改良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MECT)。该方法是在通电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通过短暂的全身麻醉使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治疗,通电后不发生全身性抽搐,避免骨折、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更为安全,也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治疗效果
疗效迅速且确切,通常一个疗程即可见效,2018-2019年的一项报告显示,68%接受过电休克治疗的人在治疗结束时明显好转或有非常明显的好转。
改良电休克治疗的有效率大于 80%,有抑郁情绪者有效率更高,药物治疗疗效差者有效率降低,抗抑郁药无效者有效率为50%~60%。
安全性
传统电休克治疗可能会引起头痛、关节脱位、骨折、记忆力减退等并发症,但规范操作时,发生率并不高。
改良电休克治疗通过使用肌松剂避免了骨折及其他骨骼肌损伤的发生,总的来说规范操作的情况下,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治疗本身难度不大,且开展时间较长,技术比较成熟,但是可能涉及并发症的处理、麻醉意外的处理等,建议在正规医院专科进行。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电休克治疗本身是按次收费,传统治疗相对便宜,大约在80~200元/次,而改良电休克治疗的费用相对高一些,大约在600~1000元/次。
此外,还可能有检查费、麻醉费用等,根据医院等级、耗材种类、麻醉操作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也会影响实际支出的费用。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需要在设有精神科的二、三级医院,或者精神专科医院完成。
应用范围
适宜情况
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以及明显自责自罪者。
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需要快速起效。
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
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不宜情况
脑器质性疾病,如颅内占位性病变、新近的脑梗死、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外伤等。
骨关节疾病,尤其新近发生者。
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
有视网膜脱落潜在危险的疾病,如青光眼。
急性的全身感染、发热。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
正在使用利血平治疗者或停药不足14天。
此外,年龄较大者(>50岁)、儿童(<15岁)及孕妇一般不适用于传统电休克治疗。
改良电休克治疗的禁忌证较传统电抽搐治疗少,如果一般状况良好,年龄可以放宽到13~70岁,严重抑郁有自杀倾向且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孕妇也可进行,但都需要综合评估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后谨慎决策。
治疗前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常会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目的是排除手术禁忌证,发现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贫血等情况时予以纠正。
影像学检查
通常会在第一次治疗前进行头部的CT或磁共振(MRI)、胸部X线或胸部CT、脊柱摄片检查,主要目的是排除手术禁忌证。
其他检查
决定是否采用电休克治疗通常需要仔细地体格检查和精神症状评估。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服用的药物
治疗前8小时停服抗癫痫药和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
治疗期间应用的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锂盐,应采用较低剂量。
用药准备
通常于治疗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阿托品,防止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减少分泌物。
如第一次治疗后呼吸恢复不好,可以在以后每次治疗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洛贝林。
饮食准备
一般要求禁食、禁水4小时以上,但是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延长,如有胃肠功能紊乱者行改良电休克治疗时,出于麻醉安全的考虑,可能会要求禁食禁水8小时以上。
衣着服饰要求
治疗时会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需取出活动义齿,解开衣带、领扣,取下发卡、手链、眼镜等物品。
如果需要麻醉,还会要求卸妆,尤其是指甲油,便于做好麻醉过程中的监护。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治疗情况、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如为改良电休克治疗,需要在麻醉下完成,麻醉医生会详细说明麻醉情况、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患者或家属需要配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其他
一般不需要剃发。
治疗前需要测体温、脉搏、血压,如体温在37.5℃以上,脉搏120次/分以上或低于50次/分,血压超过150/100mmHg或低于90/50mmHg,应暂停当次治疗。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固定姿势
仰卧在治疗台上,四肢自然伸直,在两肩胛间(相当于胸椎中段位置)垫一沙枕,使脊柱前突。
为防咬伤,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置在患者一侧上下臼齿间,或用专用牙垫放置两侧上下臼齿间。
用手紧托下颌,防止下颌脱位。另由助手保护患者的肩肘、髋膝关节及四肢。
电极的安置和电量的调节
电极的放置位置、刺激的剂量和持续时间是根据具体病情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会将涂有导电冻胶或生理盐水的电极紧密置于患者头顶部、耳后(颞部),测量电阻后准备通电。
电量原则上以引起痉挛发作的最小量为准。根据不同电抽搐机类型选择电量,一般用80~120mA,通电时间2~3秒,即完成治疗。
如果是改良式电休克治疗,在安置好电极后,需要进行麻醉,然后完成通电。
治疗时间
单次治疗时间较短,通电时间仅2~3秒,但是术前准备和麻醉都需要一定时间,患者配合的情况下,一般在半小时之内即可完成。
总治疗次数和频率尚无统一标准,建议由每日1次过渡到隔日1次,或者一开始就隔日1次,一个疗程6~12次。
治疗后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如有血氧监测,需要观察患者呼吸、意识情况,直至呼吸平稳、意识完全恢复后方可解除。
待患者完全清醒方可离开恢复室,起床时给予扶持,严防坠床、摔伤。
严密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有无头痛、呕吐、背部及四肢疼痛、谵妄等,如有不适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监测与检查
术后一般不需要监测生命体征,但是如果出现发热、心慌等不适,可及时联系医务人员。
饮食营养
如为传统电休克治疗,清醒即可起床活动、进食。
如为改良电休克治疗,需要在完全清醒后方可进食,具体表现为神志清醒,对答切题,无嗜睡感, 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良好,无饮水呛咳。
饮食无特殊禁忌,注意清淡卫生、营养均衡即可。
并发症及应对
传统电休克治疗
关节脱位和骨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下颌关节脱位、4~8胸椎的压缩性骨折,一旦发生,需要立即停止治疗,并进行相应处理,如及时复位、必要时手术等。
还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血压降低或升高、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等,密切观察,必要时对症处理。
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轻微的头痛、恶心、呕吐,还可能出现轻度焦虑、可逆性的记忆减退、全身肌肉酸痛等,这些症状一般无须处理,休息或停止治疗后可自行缓解。
改良电休克治疗
恢复过程
术后观察休息30分钟,期间由专人护理,如无不适即可离开治疗室。
后续治疗
电休克治疗一般需要做完一个疗程,然后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继续。
一般来说,电休克治疗无法获得一劳永逸的疗效,疗程结束后仍需要药物治疗或者间断性的电休克治疗,以防止病情波动、复发。
日常生活
一般不需要针对治疗本身进行特殊照护,但是需要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患者通常精神状态不稳定,兴奋冲动,有自伤、伤人风险,在治疗全过程中需要严密看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