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治疗
概述
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利用核素发出的β射线在病变组织产生一系列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通过辐射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使机体有病变的组织代谢紊乱失调、细胞衰老或死亡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原理
正常细胞和病变细胞群体对射线的敏感性不同,一般细胞分裂活性越大对射线越敏感,浓聚放射性核素的能力也越强。而内照射治疗中的放射性核素所发射出来的具有杀伤力的射线,仅能杀死2~3mm内的病变组织,因而射线破坏或抑制病变组织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可不发生或仅发生轻微的影响,就像导弹定向摧毁目标一样。而放射治疗需要借助各种放射源,从体外定位,对肿瘤进行照射,达到治疗目的。显然,射线要穿过一些正常的组织,对它们造成一些伤害。
适应证
目前,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疾病已达数十种,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方法简便、辐射剂量小、疗效好的特点。在肿瘤靶向治疗、骨转移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甲状腺功能亢进
放射性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核医学在治疗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靶向性治疗方法。它是利用甲状腺需要碘的特性,给予放射性131I后,甲状腺滤泡能够摄取131I,利用131I发射的射线破坏部分甲状腺,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达到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目的。一般服用131I后可在3~4周出现效果,随后症状逐月减轻,3~4个月绝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正常甲状腺功能水平。一般一次治疗有效率达95%以上,治愈率约79%,复发率仅为1%~4%。尤其适用于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疗效差、反复复发、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过敏、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受损、白细胞或血小板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患者。
2.骨转移瘤
除利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还有用放射性核素对骨转移瘤进行治疗。常用的内照射核素有89Sr和153Sm。
(1)89Sr 是一种具有高度亲骨性的放射性核素,与钙同族,进入体内后同钙一样参加骨矿物质的代谢过程。静脉注射后,89Sr在骨转移病灶中的数量是正常骨的2~25倍,并滞留在癌灶中,其在骨肿瘤病灶中的滞留时间约为100天,发射射线来杀伤癌细胞,缩小病灶,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而射线在组织中的作用距离仅为2.4mm,不会对周围正常的组织、器官产生损伤。应用89Sr治疗,在注射后10天左右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聚集量达到一个高峰,因而镇痛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慢,但维持时间长,平均维持时间为3~6个月,因此两次治疗时间至少间隔3个月以上。
(2)153Sm 是以磷酸盐类化合物为载体浓聚在病变骨部位,在注射后3天病变部位摄取比值最高,因而镇痛出现的时间相对较快,但镇痛作用维持时间却相对较短,需要每月注射。
(3)优点 89Sr与153Sm治疗骨转移瘤的有效率为80%~90%,尤其是对于原发肿瘤为前列腺癌、乳腺癌或肺癌的患者,疗效更好。当前治疗骨转移瘤引起骨痛的方法,如镇痛剂、化疗、激素治疗等均有很大的副作用,对晚期患者效果也不理想,应用外照射治疗虽然能有效的治疗骨痛,但对单发的骨转移灶治疗效果较好,不适用于广泛骨转移。而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是一种靶向治疗,治疗方法简便,直接静脉推注即可,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副作用少,不仅镇痛效果好,而且对骨转移病灶有消除和缩小的作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原理
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