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溃疡
概述
概述
结核性溃疡是内脏结核病的一种皮肤上的表现。多发生在内脏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同时患者对结核杆菌抵抗力弱的活动性肺结核或喉结核病人,痰内结核杆菌可引起口腔黏膜溃疡。如含菌的痰被咽下或肠结核排菌,粪便内结核杆菌可致肛门周围发生溃疡。肾脏或膀胱的结核病时,结核杆菌可随尿液接种于尿道口或外阴部。可查到结核杆菌。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皮肤科、传染科
别名
溃疡性皮肤结核、腔口部皮肤结核
临床症状
皮肤黏膜疼痛、溃疡,皮下出现结节等。
危害
影响皮肤美观,口腔黏膜结核还可影响进食。
检查
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脓液图片镜检、抗酸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X线片等。
诊断
根据病史、溃疡表现及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培养、抗酸染色及PCR等检查诊断。
治疗原则
全身和局部抗结核治疗。不仅治疗皮肤损害,必须同时根治内脏结核。必要时手术治疗。
治愈性
取决于内脏活动性结核病灶是否治愈。
饮食建议
宜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食物。
病因
病因
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导致。
传播途径
机体排泄物中含有结核杆菌时,可接种于腔口部黏膜形成溃疡。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为局部皮肤黏膜,包括牙龈、颊、唇、舌、及腭等处结节或小脓肿,发病初期为硬的结节,逐渐破溃而形成溃疡,伴疼痛。一般溃疡边缘不整,出现倒凹,溃疡表面为粟粒状小结节,呈颗粒肉芽状创面。好发于皮肤自然开口处,多见于口腔、肛门或外阴部。可向皮肤黏膜交界处扩延。患者常有活动性内脏结核。分泌物中易检出结核杆菌。动物接种与培养易成功。
诊断依据
1.有口腔外结核病史或结核病人接触史。2.溃疡边缘呈浅凹状,基底较软呈肉芽状,暗红色。3.病变表面涂片抗酸染色可见结核杆菌,结核PCR检测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结核性肉芽肿表现。
治疗
治疗方针
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改善症状。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抗结核治疗成人标准治疗方案为最初2个月口服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后4个月的持续治疗阶段口服利福平和异烟肼治疗。如果患者对异烟肼没有产生耐药性,可以不加用乙胺丁醇。2.局部治疗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可给予异烟肼软膏外敷创面换药。
手术治疗
早期、较小的结核性溃疡可行手术切除,但在手术时必须注意使最外层包裹纤维组织完整,不要使其破损而导致切口污染(可以连同一部分皮肤一并切除),否则切口愈合缓慢。有寒性脓肿时宜早期切开排脓,并且清除周边已坏死组织。
预后情况
常有瘢痕,预后取决于能否根治内脏活动性结核。
护理
日常护理
1.加强患处皮肤、黏膜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2.口腔结核患者,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3.适当隔离,日常生活用品与他人分开使用。4.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睡眠。5.遵医嘱,不得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定期复查。
饮食调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饮食,忌烟酒,少食刺激性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