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概述
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还会出现发热、消瘦等症状
病因未明,可能与环境、免疫、遗传以及肠道菌群等因素有关
主要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定义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炎性病变局限于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但病变大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
分型
分型
根据病程、临床表现等分为两类。
初发型:过去未曾患本病,首次发作。
慢性复发型:过去曾患本病,症状缓解后再次出现。临床上较多见。
活动期分型
根据病情可分为活动期、缓解期,活动期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度。
发病情况
溃疡性结肠炎在欧美国家患病率为24.3/10万;在我国患病率为11.6/10万。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社会压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
在我国,男性相比女性更易患溃疡性结肠炎。
本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但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
病因
致病原因
基本病因
环境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环境因素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以及发展有关,但具体机制未明。
遗传因素:溃疡性结肠炎一级亲属(如父母、亲兄弟姐妹)中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因此本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会引起体内炎症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被打乱,导致肠道黏膜出现炎症。
肠道菌群因素: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微生态与正常人不同,说明本病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诱发因素
食物刺激:部分食物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本病,如长期西方饮食模式可能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
吸烟:长期吸烟者突然戒烟可能会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风险,或者加重本病。
放射治疗: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溃疡性结肠炎。
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以及排便不尽感等腹部症状。
还可伴有发热、体重减轻、乏力等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损害、关节痛以及口腔溃疡等肠外表现。
典型症状
腹泻、黏液性血便
多反复发作,主要在疾病活动期出现,疾病缓解期时消失。
腹痛
下腹部的轻到中度疼痛,通常伴有急切排便感。
一般在排便后,疼痛可逐渐缓解。
里急后重
溃疡性结肠炎常伴有里急后重,主观感觉为总想排便又总是排不干净。
其他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胀以及食欲下降等。
其他症状
肠外伴随症状
骨关节疾病
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部位红、肿、热、痛,以及关节活动障碍、关节畸形等。
强直性脊柱炎:症状为椎关节疼痛、肌肉痉挛等。
骶髂关节炎:出现全身乏力、下腰部或臀部疼痛等症状。
皮肤表现
坏疽性脓皮病:下肢、臀部或躯干出现皮损。
眼损害
包括并发结膜炎、虹膜炎等。
结膜炎: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畏光、分泌物增多等。
虹膜炎:视物模糊、流泪、畏光、眼痛以及视力下降等。
肾结石
较小的肾结石可无临床症状,较大的肾结石表现为患侧腰痛、腰酸或腰胀。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表现为皮肤瘙痒、皮肤巩膜(白眼球)黄染、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及发热等。
血栓性静脉炎、血管栓塞
患处出现红肿热疼,患肢凹陷性肿胀,行走时加重,静卧后减轻,皮肤呈现暗红色。
口腔黏膜溃疡
灼痛,红肿、糜烂等局部表现。
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乏力、便秘及恶心等口腔外症状。
营养不良
成人:表现为体重下降、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的症状。
儿童: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等。
发热
还可出现发热等症状,但一般不会出现高热。发热程度随病情发展而逐渐严重。
就医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排便不尽、低热以及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持续时间等情况,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
这些症状什么时间出现的?
如果出现了腹泻,每天大便几次?
粪便是什么样的?
有没有腹胀,什么情况下可以缓解?
有无发热、消瘦以及乏力等症状?
最近体重下降了吗?
最近是否压力大,焦虑吗?
近期吃过什么药?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患有肠道疾病?
是否做过相关检查?
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家里是否有人出现过类似症状?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自身抗体检查
便常规、便潜血、粪便培养
结肠镜检查
腹部超声、胃肠钡餐检查、腹部CT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止泻药物: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
抗胆碱药:消旋山莨菪碱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
氨基水杨酸制剂:阿司匹林、美沙拉嗪、奥沙拉嗪、柳氮磺吡啶
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硫唑嘌呤、环孢素、英夫利西单抗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如果有本病家族史,可有助于医生诊断本病。
临床表现
症状
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以及排便不尽感等腹部症状,同时伴有(或不伴)乏力、低热、消瘦或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本病。
体征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
听诊可判断肠鸣音减弱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血常规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血沉加快以及C-反应蛋白升高等,说明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处于活动期。
血常规检查前无须禁食禁水,但需要注意不能饮酒。
粪便常规
肉眼黏液血便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另外,如果镜下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可辅助诊断本病。
粪便检验前无需禁食禁水,标本需要使用特殊容器及时送检,且不能混入尿液等杂质。
自身抗体检查
血中外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是本病的相对特异抗体,阳性结果有助于医生的鉴别诊断。
自身抗体检查前无须禁食禁水,可以正常饮食。
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具有安全、可靠等特点,还可在镜检时取黏膜组织检验,可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和病情轻重。
结肠镜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可见肠壁的连续性病变,可直接观察到溃疡或糜烂,对于诊断至关重要。
但对于急性期重型人群应暂缓检查,以避免诱发穿孔。
小肠镜检查
小肠镜适用于与小肠相关的任何病变,多用于已经发现小肠病变或者极度可疑小肠病变时,用于进一步检查和确诊。
病理检查
在结肠镜检查无法鉴别或者难以定性诊断时,可以取部分病变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如果发现特征性病理改变,则可以确诊。
当其他检查结果明确时,则不宜做此项检查,以免刺激肠道加重病情。
影像学检查
胃肠钡餐检查
通过造影可显示病变范围,有利于帮助判断是否患有炎症性肠病。
可作为结肠镜检查禁忌者,或不能完成全结肠检查人群的检查方式。
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可以通过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判断病变的部位,进而诊断本病。
检查前需要除去腹部的金属物品,如皮带等。儿童检查时,需要家长等成人辅助。
腹部超声检查
有助于发现腹腔的脓肿、炎性包块和瘘管等并发症,也可以评价结肠直肠黏膜病变及血供情况。
鉴别诊断
克罗恩病
相似点:都可出现腹部疼痛、腹泻等症状。
感染性结肠炎
相似点:都可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
不同点:致病菌感染导致的胃肠炎通常在4周后均能恢复正常。粪便检查发现致病菌有助于诊断。
肠白塞病
相似点:都可出现上腹、右下腹、全腹和脐周等部位的阵发性腹痛。
治疗
治疗目的
缓解症状,促进受损黏膜愈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活动期宜卧床休息,高营养、低渣饮食。
严重时需要暂时禁食。
遵医嘱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贫血时可补充维生素B12、叶酸,必要时可遵医嘱进行输血治疗。
低蛋白血症可遵医嘱输注白蛋白或血浆。
药物治疗
氨基水杨酸制剂
代表药物有柳氮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适用于轻、中度活动期人群,也可用于手术后的维持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和巴柳氮等。
肝功能不全者,老年患者,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需要慎用本药。
糖皮质激素
是控制病情活动有效的药物之一,适用于本病活动期。可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或免疫抑制剂。
代表药物有布地奈德、泼尼松等。
有严重精神病史;有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新近接受胃肠吻合术;有骨质疏松症、糖尿病、严重高血压、青光眼、白内障者禁止使用本药。
免疫抑制剂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期情况,加用此类药物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甚至可停用。
代表药物有氨甲蝶呤、环孢素和硫唑嘌呤。
免疫抑制剂不但抑制免疫反应,还有细胞毒性作用,故大多具有较大的毒性和较多的副作用。因此需要遵医嘱使用。
生物制剂
代表药物有英夫利昔单抗,用于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人群的诱导缓解,以及对其他疗法无效人群的治疗。
抗菌药物
代表药物有甲硝唑等,一般用于并发症的治疗。
手术治疗
何时需要手术
当出现大出血,以及肠穿孔引起的腹膜炎、脓肿等时。
中毒性巨结肠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时。
癌变时。
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对药物毒副作用不能耐受时。
内镜治疗
经内镜给药
经内镜给药,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
可以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灌肠液、地塞米松等。
经内镜肠道菌群移植
还可经内镜进行菌群移植,可以改善肠道菌群。
其他治疗
有证据表明,服用鱼油胶囊可以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但现今阶段仍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来确认疗效。
预后
治愈情况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没有根治的有效方法,容易反复发作,不易彻底治愈,但如果及早规范的治疗,病情可以得到缓解。
如果早期治疗,并持之以恒,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出现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癌变等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
危害性
溃疡性结肠炎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会引起并发症。
影响正常生活
溃疡性结肠炎会出现腹痛、腹泻、便血、乏力等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引起急性并发症
严重时还可能会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引起远期并发症(癌变)
有一部分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会发生癌变。但是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患溃疡性结肠炎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避免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
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规律进餐。
避免饮浓茶、咖啡等。
治疗期间禁止饮酒。
作息管理
按时作息,不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
生活习惯管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
积极锻炼身体。
随诊复查
随诊复查的重要性:定期随诊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是否出现并发症等,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随诊的时间:遵医嘱定期复诊;日常如果出现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还会出现发热、消瘦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预防
饮食宜清淡,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
保证良好的肠道菌群环境,不滥用抗生素等。
酸奶中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有助于肠道防御系统的构建,可以适当食用。
不要滥用含有激素的药品、养生或美容的保健品。
积极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类似的肠道炎症,如结肠炎、阑尾炎等。
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