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皮肤结核
概述
又称为腔口部皮肤结核、溃疡性粟粒结核病,是内脏结核患者腔口部皮肤或黏膜的结核杆菌感染,常见于男性患者。本病是自身接种结核杆菌的表现,常见于活动性结核伴抵抗力明显低下者。临床表现是伴有内脏活动性结核患者发生腔口部、黏膜的溃疡性损害。治疗以抗结核治疗为主。
病因
患者有内脏活动性结核,同时对结核杆菌抵抗力弱,当机体排泄物中含有结核杆菌时,可接种于腔口部黏膜而形成溃疡。肺结核或喉结核病人,痰内结核杆菌可引起口腔黏膜溃疡。如含菌的痰被咽下或肠结核排菌,粪便内结核杆菌可致肛门周围发生溃疡。肾脏或膀胱的结核病时,结核杆菌可随尿液接种并引起尿道口或外阴部溃疡。外伤是促使发病的因素之一。
症状
本病为发生在口腔、外生殖器及肛门等黏膜部位的溃疡性损害。初起时为红色丘疹,以后发展为一群小溃疡,很快融合成一大溃疡,黄豆大至白果大,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为潜行性,基底为高低不平的苍白色肉芽组织,并可见黄色小颗粒,有脓性分泌物或苔膜。有时溃疡附近的黏膜上可见到初起的丘疹,上腭部损害有时可呈半透明、红黄色肿胀斑块,质软易破。舌部损害可呈丘疹、疣状斑块及浅溃疡。肛门及尿道口的损害可呈小溃疡或裂隙。此种溃疡慢性经过,有自发痛及触痛,患者有间断发热等全身症状,可伴有下颌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检查
皮损处查结核杆菌可阳性,结核菌素试验常为弱阳性或阴性。组织病理学可见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有结核浸润,明显干酪样坏死,查到结核杆菌,真皮上部有明显的非特异性炎细胞浸润;表皮和真皮上部往往形成溃疡,溃疡边缘的表皮增生肥厚。胸部CT、肠镜等检查可发现肺部、胃肠道等部位的活动性结核灶表现。
诊断
根据患者在腔口部的溃疡,伴有内脏的活动性结核,结核杆菌检查阳性,结合病理检查可以诊断。
治疗
给予抗结核药两联或三联全身系统化、正规化治疗6个月以上。局部外用药物作辅助疗法,如用1%链霉素、15%对氨水杨酸、5%异烟肼等配成软膏或乳剂。
预防
寻找体内结核感染灶,尽早进行规范化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