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颊长痘
概述
单个或多个局部皮肤隆起,可有红肿、瘙痒或疼痛
多由痤疮、毛囊炎等皮肤疾病引起,或不良生活习惯、环境、药物诱发
通过洁面、调整饮食、脱离致病环境常可缓解
注意个人卫生、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多可预防
定义
脸颊长痘指单侧或两侧脸颊部位皮肤出现的,突出于皮肤表面的肤色、红色或暗红色丘疹、脓疱或囊肿样皮肤损害。
形态多样,多数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少数表现为水疱、结节或瘢痕
多数由痤疮、毛囊炎或虫咬皮炎引起,常好发于青少年和青年男女。
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以及药物因素有关。
部分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紊乱亦可引起该症状。
多数无需治疗,如果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需立即就医。
发生机制
激素水平失衡
激素水平失衡,导致皮脂分泌增加。
皮脂内寄生菌如痤疮丙酸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等,会刺激毛囊皮脂腺开口处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过度
过度增生和角化的细胞,会阻碍皮脂分泌通道。
皮脂、角质团块等淤积在毛囊口形成粉刺,刺激毛囊,引起炎症性皮肤损害。
环境、个人习惯以及药物影响
高温、多汗、不注意卫生、长期使用激素类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是常见诱发因素。
过敏性、病毒性或肿瘤性皮肤疾病
蚊虫叮咬、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以及部分皮肤良性肿瘤亦可发生于脸颊,造成外观类似的皮肤损害。
类型
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疾病引起的,如痤疮、毛囊炎、虫咬皮炎等。
环境引起的,如长期处于高温、潮湿或有化工制剂的场所。
药物引起的,如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
表现
脸颊上长的痘痘因大小、形态、质地不同,可表现为丘疹粉刺样、脓疱样、囊肿样或水疱样表现。颜色上可表现为肤色、黄褐色、淡红色或深红色。
此外,脸颊长痘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糜烂、痂皮等皮损,局部皮肤可出现疼痛或瘙痒。也有部分痘痘仅表现为单个或数个圆粒样皮肤隆起,无其他伴随症状。
症状特征
根据痘痘大小、形态、质地不同
丘疹粉刺样痘痘
最常见于痤疮。
其中,黑头粉刺(也叫开放性粉刺)表现为毛囊口部位大小不一的黑点。
白头粉刺(也叫闭合性粉刺)表现为毛囊口部位的灰白色或淡黄色局部皮肤隆起,牵拉周边皮肤时能看到皮脂栓子。
部分严重的痤疮还可表现为脓疱样或囊肿样痘痘。
丘疹样痘痘
表现为皮肤表面局部的圆球形隆起,摸上去有一定弹性。除痤疮外还可见于汗管瘤粟丘疹等皮肤良性肿瘤。
汗管瘤的特点是更多出现在眼睑周围。
粟丘疹则多表现为针头至米粒大的白色坚实皮肤凸起,顶部尖圆。
脓疱样痘痘
表现为皮肤上局限的隆起,内含淡黄色或乳白色浑浊脓液。
多见于痤疮。
此外常见于毛囊炎,其特点是皮疹中央有白色或黄色脓疱,周围有红晕。
囊肿样痘痘
表现为圆形或半圆形突出于皮肤表面的隆起,摸上去光滑有弹性且有一定活动性
多见于痤疮。
还可见于表皮样囊肿,特点是痘痘稍稍凸出于皮肤表面,可在皮下摸到有一定活动性的包块。
水疱样痘痘
表现为高出皮肤表面的一个局限性隆起,内含水液,多数清亮透明。
可见于脸颊部位的虫咬皮炎、水痘以及带状疱疹
比起丘疹粉刺样、脓疱样、囊肿样痘痘,相对少见。
特殊外形的痘痘
传染性软疣出现在脸颊部位时,大体外观接近于丘疹样痘痘,但其独有的特点是痘痘表面有蜡样光泽,中间有肚脐样凹陷。
根据痘痘颜色或数量不同
单个痘痘常见于毛囊炎,颜色多为红色。表皮样囊肿也多为单个,颜色常为肤色或淡黄色。
多个痘痘常见于痤疮,颜色多为淡红色或深红色,部分痘痘还可融合为暗红色质硬的斑块。汗管瘤、粟丘疹、传染性软疣也常为多个出现,其中传染性软疣呈现灰色或珍珠色。
虫咬皮炎可为单个或多个,颜色多为淡红色。
伴随症状
伴随明显瘙痒时,需考虑虫咬皮炎或水痘。
伴随明显疼痛时,需考虑带状疱疹。
原因
脸颊长痘可能由一些疾病因素引起,也可能由不良生活习惯、周围环境因素或日常用药等非疾病因素诱发。左右单侧或两侧脸颊长痘的原因一般无明显差别。
疾病因素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可能引起脸颊长痘的疾病供参考。如有需要,可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以明确诊断。
痤疮
脸颊长痘中最常见的疾病。
好发于脸颊容易分泌油脂的部位。
常表现多样,可以是白色或黑色粉刺、红色或暗红色丘疹,甚至是脓疱、结节或瘢痕
好发于15~30岁年轻人,因此也称为“青春痘”。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痤疮发病率女性略高于男性。
毛囊炎
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局限于毛囊口的化脓性丘疹。
特点是一开始表现为红色丘疹,几天后中央出现白色或淡黄色脓疱。
脸颊部位的毛囊炎常出现在有毛发的地方,如鬓角或胡须附近。
虫咬皮炎
昆虫叮咬皮肤后出现一种皮肤过敏反应。
特点是可出现在脸颊的任何部位,早期风团样皮疹长轴与皮肤纹路走行一致,后期逐渐变小形成坚实的丘疹。
通常伴有明显瘙痒,偶尔可有轻微疼痛,一般无需处理,7天左右可以自行痊愈。
皮肤良性肿瘤
这类疾病出现在脸颊时,不会自行消退,也不会迅速变大。
往往表现为单个独立存在或数个聚集性分布、突出于皮肤表面的圆形隆起。
常与皮肤颜色相近或呈现淡黄色,通常无瘙痒或疼痛。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共同病原体,其中初次感染后发病表现为水痘,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在神经细胞中的病毒“苏醒”并再次活跃引起带状疱疹。
水痘
多见于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或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
感染后经历数天的潜伏期后全身可出现发热、乏力等不适,随后躯干或头部首先出现丘疹、水疱且伴有明显瘙痒,并逐渐扩散至面部。
单纯出现在脸颊的水痘其实十分罕见。
带状疱疹
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
引起的水疱通常发生在身体一侧并伴有明显疼痛,老年人患该病时也可能无疼痛。
发生在脸颊部位的带状疱疹较为少见,主要由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的上颌支导致。
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
感染后可患传染性软疣,多见于儿童、性活跃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
其中儿童患该病时可在脸颊部位出现疣状痘痘,多表现为数个灰色或珍珠色、中央有脐凹的半球形皮肤隆起,通常无痒痛症状。
非疾病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或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冰淇淋、奶油蛋糕等高糖、高脂的食物,会引起脸颊皮肤油脂分泌增加,堵塞毛囊口从而引起长痘。
长期酗酒、喜欢吃辛辣食物、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面部清洁不够勤或不充分等,也是引起脸颊长痘的常见原因。
精神因素也可能是诱发长痘的重要因素。
环境因素影响
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的环境下,脸颊皮肤表面容易滋生有害微生物。长期或短时间内大量接触石油及其制品、煤焦油等化工产品,以上因素都可能引起脸颊起痘。
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品或某些免疫抑制剂可引起体内激素含量升高,促进皮肤油脂分泌,从而出现脸颊长痘的情况。
就医
因不良生活习惯或外界环境等原因出现脸颊长痘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改变生活习惯或脱离致病环境一段时间后痘痘可自行痊愈。当痘痘长期存在、逐渐加重或伴有其他不适时需及时就医。
就医指征
脸颊痘痘持续不消退、逐渐增多、或发展为脓肿、瘢痕,或伴有瘙痒、疼痛等明显不适,以及严重怀疑长痘由当前使用其他药物引起,建议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脸颊长痘一般建议就诊于皮肤科。
如因长期失眠或精神状态异常导致的长痘,还建议就诊于精神心理科。
如怀疑是药物引起的长痘,建议就诊于使用该药物的相应科室。
具体就诊科室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脸颊长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痘痘及其周围皮肤有无瘙痒或疼痛症状?
除了脸颊长痘,身体其他部位有没有类似的表现?
此前有无类似症状,什么情况会减轻或加重?
除了长痘,身体还有没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
病史清单
有无特殊饮食喜好,如喜甜食或辛辣?近期有无熬夜或失眠情况?
长痘前有无进入某些特殊环境,如高温、潮湿场所或草丛、灌木丛等环境,或接触某些特殊物质,如汽油、煤焦油或其他化工试剂?
长痘前有无出现感冒或受凉情况?
平时有无面部清洁习惯?近期有无更换护肤品或化妆品?
有无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该病是如何治疗的?是否存在口服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情况?
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无类似症状?
长痘后有无治疗或做过哪些检查,具体是什么,结果和药效如何?
相关检查
一般查体
常规检查
内容包括患者一般状况,如体温、呼吸、脉搏、精神状况等。
专科检查
包括观察皮疹形态、颜色、质地、活动度等,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有无类似皮疹、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
实验室或其他辅助检查
医生一般会根据皮疹特点、相关病史对所怀疑的疾病进行针对性检查。
皮肤病理活组织检查
如考虑皮肤良性肿瘤或其他难以一时辨别的疾病,可能需要切除部分皮疹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以帮助诊断。传染性软疣具有特征性病理表现,可见到软疣小体。
血液学检查或心理测评
如考虑身体激素水平异常、心理精神因素导致的长痘,可能需要进行抽血化验体内激素水平或进行心理问卷测评。
病原学检查
例如采集患处的分泌物或疱液进行细菌培养、染色或涂片等操作,根据发现的病原体辅助诊断。由于脸颊长痘一般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因而临床上很少采用病原学检查。
缓解与治疗
脸颊长痘因病因不同,所需的治疗方法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仅列举几种引起脸颊长痘最常见疾病的缓解或治疗方法。
如遇痘痘持续存在、伴有其他不适或怀疑由其他疾病引起,强烈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待明确诊断后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缓解措施
脸颊长痘多数无需特殊治疗,通过恰当的清洁等措施即可自行消退。
洁面与生活方式调整
单发或少量散发的早期痤疮,可通过面部清洁、改变饮食、调整作息等方式有效缓解。由毛囊炎引起的痘痘多可通过温水或中性洁面乳洁面有效缓解。
水痘或带状疱疹引起的发热或乏力,可通过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及额头冷敷或热敷以缓解不适。
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痘痘往往可通过调整饮食、注意休息、脱离致病环境有效缓解。
虫咬皮炎引起的痘痘可通过冷敷或涂抹碱性溶液(如肥皂液)缓解瘙痒。
其他措施
药物因素引起的痘痘往往通过暂停服用相关药物有效缓解,但能否暂停用药需在专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进行。
心理因素引起痘痘可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宣泄等方式调节心理状态,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专业治疗
药物治疗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痤疮
口服药物
维A酸类药物:如异维A酸
是目前常用的抗痤疮药物,一般口服从小剂量开始,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口干舌燥和皮肤干燥脱皮。
小于12岁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人群禁用,育龄期女性及其配偶在服用中及服用前后3个月内严格避孕。
抗生素类药物:一般用于中、重度痤疮,首选四环素类(如米诺环素)或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
抗雄激素类药物:通常仅针对女性患者使用,如短效口服避孕药或螺内酯
中药:需中医根据患者表现分型论治,随证加减。
外用药物
维A酸类药物:如阿达帕林凝胶。可单独作为一线用药,也是中度痤疮联合用药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
过氧化苯甲酰:如过氧苯甲酰凝胶,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
外用抗生素:如克林霉素夫西地酸乳膏,一般不单独使用,建议和维A酸类药物或过氧化苯甲酰联合使用。
二硫化硒: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一般在洁面后均匀涂抹于油脂分泌明显的部位,5分钟后再用清水清洗。
果酸治疗:该疗法治疗痤疮效果肯定。一般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递增果酸浓度或停留时间,治疗后可出现刺痛或烧灼感,5天左右可自行恢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期间需做好防晒。
光动力疗法
该疗法用于中、重度痤疮,特别是其他药物治疗不宜使用或疗效欠佳的情况。治疗结束后需要做到严格避光。
粉刺去除术
常用于白头或黑头粉刺的治疗,挤压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
糖皮质激素注射
如泼尼松等,适用于聚合性痤疮暴发性痤疮。较严重的结节性痤疮或囊肿性痤疮,可辅助选用皮损内类固醇激素注射。
激光疗法
该疗法主要用于消除痤疮后期的印痕或瘢痕
毛囊炎
口服药物
可选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药物,也可以根据药敏试验针对性用药。
外用药物
早期未出现脓疱的可以使用鱼石脂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毛囊炎晚期由于多发展为疖肿,往往需要手术切开引流治疗,术后可局部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
物理疗法
早期可使用超短波、远红外线或紫外线理疗。
虫咬皮炎
口服药物
如感觉明显瘙痒,显著影响工作生活或睡眠的,可酌情口服抗组胺药以缓解瘙痒,如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
外用药物
可短期少量点涂激素类外用药,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注意:激素类外用药在脸颊部位切勿长期大量使用,即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且每天使用不超过3次。确需长期或大量使用时,建议使用他克莫司或吡美莫司软膏。
皮肤良性肿瘤
包括粟粒疹、汗管瘤表皮囊肿等。
针对这类皮肤疾病引发的单个或少量散发痘痘,手术切除是较好选择,切除后可同时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多发的浅表痘痘,选择激光手术祛除,性价比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该类型的痘痘暂无通过单纯口服或外用药物祛除的方法。
水痘或带状疱疹
一般而言,水痘或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口服用药。
口服药物
抗病毒药物比如伐昔洛韦、泛昔洛韦阿昔洛韦,其中阿昔洛韦价格便宜,但用药频率和单次用药剂量高于其他抗病毒药物。
对于水痘治疗,口服抗组胺药物可止痒,其中西替利嗪滴剂可用于1岁以上儿童,氯雷他定糖浆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
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可口服止痛药物来应对,常用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
外用药物
局部外用药可选择阿昔洛韦乳膏或滴眼液等。
水痘引起的瘙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但不可用于破损皮肤。
由于水疱在穿脱衣物或活动身体时容易摩擦破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此时可局部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
传染性软疣
疣体夹除术是常用且有效的办法,还可以采用激光、液氮冷冻等物理方法治疗。
外用药物往往起效较慢。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先用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感染,随后再行疣体疣体夹除术。
此病需避免搔抓,以防扩散。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