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色素痣
概述
一种黑素细胞数量或黑素生成异常而导致的面部色素增加的良性皮肤损害
可表现为黑色、棕色、褐色、灰蓝色的斑疹或丘疹,表面光滑,可有或无毛发
发病与遗传、环境、日晒、药物等因素有关
若影响美观或皮损发生变化时建议去皮肤科就诊
定义
面部色素痣也就是俗话常说的脸上长痣,这是一种由黑素细胞数量和黑素生成异常导致面部色素增加的良性皮损。
皮损发生在面部,为黑色、棕色、褐色、的斑疹丘疹,大小不一,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可有或无毛发。
狭义的色素痣,一般指痣细胞痣,而广义的色素痣包括表皮黑素细胞损害、痣细胞痣,以及真皮黑素损害。本篇介绍广义的色素痣。
肉眼观察到的色素痣样损害还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有多种皮肤损害可呈痣样表现。
痣样损害切除后的病理诊断约有20%~30%不符合色素痣,病理结果呈现多样性,其中脂溢性角化、基底细胞癌皮肤纤维瘤表皮囊肿血管角皮瘤较多。
其他疾病也可表现为痣样损害:皮脂腺痣日光性角化病化脓性肉芽肿、汗腺相关肿瘤
发生机制
黑素细胞活性增加
包括酪氨酸酶活性增加及黑素转移增加导致黑素含量增加。
如雀斑,以及紫外线、X线等诱发的日光性黑子,还有与内分泌改变相关的黄褐斑。
黑素细胞数目增加
雀斑样痣(黑子)、痣细胞痣。
其他机制
部分色素痣按神经分布,提示黑素细胞可能来自局部神经组织,如太田痣
药物所致的面部色素痣具体发病机制不祥,目前研究表明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可能与表皮损伤后局部生长因子的失调有关。
也可能是因为药物导致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破坏或功能丧失导致黑素细胞痣的发生。
还有研究报道因为黑素细胞中黑色素瘤生长刺激活性(MGSA)基因的异常,从而刺激黑色素细胞向正常或非典型痣的分化、生长和发育。
类型
表皮黑素细胞损害
包括雀斑、雀斑样痣(黑子)、色素性毛表皮痣、日光性黑子等。
痣细胞痣
也称普通痣、黑素细胞痣等,是常见的色素痣类型。
根据发生时间分类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出生时即可存在,通常范围广,有恶变倾向(10%)。
后天性黑素细胞痣:发生于2岁后,在11-30岁之间数量增加。
根据痣细胞在皮肤中的位置分类
交界痣:皮损为斑疹,病理显示痣细胞巢位于表皮下部或向下突入真皮。
混合痣:皮损多为丘疹,病理显示痣细胞巢见于表皮和真皮内。
皮内痣:皮损多呈乳头瘤样、半球状或带蒂的损害,病理显示痣细胞巢位于真皮内。
特殊类型
良性幼年黑素瘤(Spitz痣)、发育不良痣等。
真皮黑素细胞损害
太田痣、蓝痣、蒙古斑、颧部褐青色痣伊藤痣等。
表现
症状特征
面部色素痣典型皮损为斑疹丘疹,大小不一,数目不等,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可有或无毛发,有些先天性者可大面积乳头状隆起,表面被覆黑毛。
因痣细胞内色素不同,皮损可呈棕色、褐色、灰蓝色或黑色,无色素损害多呈皮色。
常见色素痣损害的特点
雀斑:为黄褐色的色素斑点,多在5岁左右出现,随年龄增加、日晒等因素,数量增多。
雀斑样痣:为圆形直径1~2毫米斑点,发生于幼年,逐渐增多。
日光性黑子:数目多而小的色素斑,表面光滑,境界清楚、密集而不融合,发生中老年、在生活中常年受到强烈日光照射者易发生。
蓝痣:痣细胞位于真皮深部,为单发的境界清楚的蓝色结节。
太田痣:呈褐色、灰蓝色、蓝色斑片。发生在颜面一侧的上下眼睑、颧部及颞部,约有2/3的伴有巩膜蓝染。
特殊类型色素痣的特点
晕痣:皮损褐色或黑褐色,略隆起皮面,以周边绕以白色环状晕为特点。
良性幼年黑素瘤:又称Spitz痣,常见儿童,单发淡红色或棕红褐色的结节,好发于面部。
发育不良痣:临床上皮损大于5毫米,边缘不规则或界限不清楚,颜色深浅不均,有一定的炎症。多发损害可发展为恶性黑素瘤。
特殊部位色素痣的特点
眼皮痣:眼附近发生痣损害,可伴有虹膜色素细胞肿瘤
结合膜痣:痣位于上下眼睑结合膜,当闭眼时痣合为一个完整的圆形,说明此痣在胚胎2~6月上下眼睑尚在闭合时已开始形成。
伴随症状
痣周围有白色环状晕,见于晕痣。
口腔黏膜、口周皮肤等部位黑素斑,还可见于舌、颊、腭、鼻唇沟、鼻前庭、眼睑、眼结膜、手指、足趾、腹壁等,伴有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常见于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无肠道息肉,且发病年龄较晚者,常见于Laugier-Hunziker综合征。
1岁以内在面部中心水平线上出现小的褐黑色斑点,直到8~10岁,并发眼眉融合、高弓形上腭、上中门齿缺损、脊柱侧凸等,提示伴有面正中黑子病。
当痣受到搔抓、刺激等情况,会出现出血、溃疡等,甚至皮损周围发生卫星状损害,这时要考虑是否有痣恶变情况。
原因
疾病因素
常见疾病
表皮黑素细胞性损害:包括雀斑、雀斑样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日光性黑子等。
痣细胞性痣:黑素细胞痣(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Spitz痣、发育不良痣等。晕痣多属于皮内痣或混合痣。
真皮黑素细胞性损害:蓝痣太田痣颧部褐青色痣等。
其他疾病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也称口周黑子病、黑斑-息肉综合征,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出现胃肠息肉和皮肤黏膜雀斑样痣(黑子)。
面正中黑子病可伴有雀斑样痣(黑子)。
非疾病因素
环境因素
黑素细胞痣的发生与20岁前日光暴露程度有关,间断性强烈光照比慢性光暴露更易发生。
长期日晒易发生日光性黑子、增加雀斑、黑子数量及颜色。
浅肤色的人比深肤色的人易长痣。
药物因素
口服避孕药的影响,痣可能着色加深。
有个案报道,卡培他滨致皮肤色素沉着伴黑素细胞痣发生。
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化疗药物、靶向药物、胰岛素甲状腺素等药物可引起爆发性黑素细胞痣。
其他因素
妊娠后雌激素刺激黑素细胞,黄体酮也促使色素沉着
就医
就医指征
面部色素痣出现以下变化:如体积突然增大、颜色变黑、表面出现糜烂、出血、溃疡、肿胀,同时自觉疼痛、瘙痒,周围出现卫星病灶等,建议及时就医排除恶变。
当面部有色素性皮损,影响美容时,要求治疗时,可就医。
就诊科室
面部色素痣一般首诊于皮肤科。
当面部色素痣较大影响美容时,可以选择去整形美容科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面部色素斑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有无突然出现或爆发增多情况?
有无突然长大、颜色有无改变?
有无瘙痒、疼痛、出血、破溃、周围出现小的卫星灶?
病史清单
有无反复摩擦、刺激、曝晒情况?
有无避孕药、卡培他滨、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化疗药物、靶向药物、胰岛素甲状腺素等用药史
家族中有无亲人出现类似症状?
家族中有无黑色素瘤等病史?
相关检查
查体
医生一般会根据面部皮损的大小、形态、颜色、境界、表面质地、发生时间,即可初步判断。
皮损直径≤5毫米,颜色和深度完全一致,表面光滑,无破溃、出血等情况,边界清楚、对称圆形、卵圆形,周围无卫星灶提示良性痣。
出现以下情况,提示色素痣发生恶变可能,应考虑活检或切除行组织病理检查。
近期增大,出现不规则或圆齿状边缘,不对称。
颜色改变或呈斑驳样(特别是红色、白色或蓝色)。
表面变化:脱屑、糜烂、渗出、结痂、溃疡或出血。
可触及厚度增加。
炎症表现或出现卫星灶。
出现疼痛、触痛或瘙痒。
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是一种新兴的无创性辅助检查工具,可提高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率,在辅助诊断色素性皮肤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面部黑色皮损不典型时,可行皮肤镜检查,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面部色素痣的皮肤镜模式主要为:假网状模式和球状模式,其他还有均质模式、皮沟平行模式、纤维状模式、晶格状模式、点状血管、线状血管和无色素均质结构。
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为诊断面部色素痣是否有恶变倾向的金标准。
这是一种非常规检查,但临床皮损大、形态不佳,或生长较快时,活检或切除后病理检查至关重要。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饮食管理
一般无特殊饮食要求。
建议避免过多食用光敏性食物,如:芹菜、菠菜、香菜、无花果等,如食用则外出时注意防晒,尤其是浅肤色或易晒伤人群。
生活习惯
注意防护,避免暴露强烈的紫外线,尤其间断性强烈光照。
外出时尽量穿防护服、戴防护帽以及定期使用防晒霜。
其他注意事项
服用光敏性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注意关注皮肤变化。并尽量减少日晒,采用温水洗浴,使用温性保湿霜。
对有黑色素瘤家族史的发育不良痣患者,则应定期检测,注意早期恶性转变。
专业治疗
色素痣的专业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色素痣一般无需治疗,出现以下情况,选择手术切除。
某些面部后天性痣细胞痣,有碍于美容,患者要求治疗时,应手术切除。
先天性痣细胞痣有发生黑色素瘤可能,一般以手术切除为好。
为了预防恶性变,尽可能完全切除巨大色素痣。
后天性痣细胞痣若出现恶变体征(如体积突然增大、颜色变黑、表面出现糜烂、出血、溃疡、肿胀,同时自觉疼痛、瘙痒,周围出现卫星病灶等),应手术切除。
巨大性先天性黑素细胞痣由于病灶恶变发生较早,常起源于真皮深部,早期难以发现,往往确诊时已发展为晚期,有学者提出应进行早期手术切除。
发育不良痣可早期切除。
Spitz痣:诊断确定后可手术切除。
非手术治疗
激光治疗
对直径小、患者不愿意手术,或先天性色素痣,手术切除困难,可在有经验的医师管理下行激光治疗
一般色素痣常用的有CO2激光,点阵激光等。
雀斑、雀斑样痣、日光性黑子可选择694nm红宝石激光、755nm翠绿宝石激光或皮秒激光、1064nm Nd:YAG激光。
太田痣颧部褐青色痣可选择755nm翠绿宝石激光、皮秒激光、1064nm Nd:YAG激光。
色素性毛表皮痣:可选择810nm半导体激光脱毛后,再使用755nm翠绿宝石激光或1064nm Nd:YAG激光去除色素。
电离子治疗
治疗原理是利用等离子体火焰,使触头与组织间温度瞬间达3000℃左右,迅速将组织气化而使病灶永久消失。
根据病灶大小,选用直径不同的治疗针头,多点多次,直至肉眼看不到黑色为止,可用于浅表的色素痣、雀斑、黑子等。
冷冻治疗
治疗原理是利用强低温使细胞内外冰晶形成,导致细胞机械损伤、脱水、皱缩和中毒,导致细胞PH降低,化学反应加速和脂蛋白变性,而缓慢复温导致细胞再次结晶使细胞膜破裂,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可用于雀斑、日光性黑子等疾病的治疗。由于目前激光设备的广泛使用,冷冻治疗越来越少。
微波治疗
治疗原理是利用微波辐射能量使病变组织碳化凝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治疗时,对于小的皮损,探头由浅入深,同点多次,直至肉眼观察无异常色块。可用于浅表的色素痣、雀斑、黑子等。但由于微波治疗的热损伤会向四周扩散导致创面更大,不推荐使用。
化学剥脱
治疗原理是利用剥脱剂(药物)涂于患处,使表皮和真皮乳头发生不同程度坏死、剥脱,之后被新生表皮替代,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因该方法治疗时剥脱深度不宜控制,目前已不用于治疗痣细胞痣类的色素痣。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