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长疙瘩
概述
手上长疙瘩是手部可以触及的异常凸起
通常手部皮肤可以触及,可能伴有色素沉积、瘙痒等症状
以对因治疗为主,良性手部皮肤结节有美容改善需求手术治疗
良性疙瘩大多可痊愈,部分不能消退影响美观,恶性疙瘩预后不一,需视实际情况而定
定义
手上长疙瘩是指位于手心或手背皮肤可以触及的丘疹、结节或肿物。
发生机制
感染性
感染性手上长疙瘩往往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组织良性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
肿瘤性
肿瘤性手上长疙瘩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在基因水平上表现为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调控的异常,从而导致组织细胞的异常增殖。
其他
患者的内因如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理化刺激等都在手上长疙瘩的发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类型
感染性
肿瘤性
其他
表现
症状特征
肿瘤性结节
良性肿瘤
皮脂腺瘤
皮脂腺瘤为皮下无痛性囊性肿物。
皮损特点为正常肤色或淡蓝色,结节直径约1~3cm,略隆起于皮肤,表面皮肤可见点状凹陷的皮脂腺导管开口,有时被黑色粉刺样小栓填塞,挤压囊肿可流出白色蜡状物。
结节界限清楚,表皮黏连,与深部组织无粘连。
钙化上皮瘤
钙化上皮瘤为单发的真皮或皮下实性结节。
皮损特点为正常肤色、暗紫红色或淡蓝红色,软骨样硬,直径0.5~3cm,呈圆形,边界清楚,与皮肤紧密黏连,但基底可推动。
肿物极少破溃,内含石灰样砂粒。
毛细血管瘤/老年性血管瘤
皮损特点为鲜红色或樱桃色丘疹,直径1~5mm,逐渐增大,隆起呈半球形,质软。
恶性肿瘤
表皮原位癌
表皮原位癌常为单个,偶有多个发生,有时呈不规则隆起或结节状,散在分布或密集融合。
基底细胞上皮瘤
基底细胞上皮瘤呈黄豆大小质硬的蜡样或半透明小结节,缓慢增大,伴或不伴溃疡面形成,周围有珍珠样隆起的小结节样损害,向内卷曲。
鳞状细胞癌
皮损特点是起初为淡红色或褐红色浸润性斑块或结节,以后损害增大,中央常形成溃疡,或呈菜花样增生。
溃疡边缘高起呈堤状,基底多高低不平,有污秽坏死组织形成的污灰色痂,有脓性渗出物,恶臭,易于出血。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皮损常为丘疹结节或弥漫性硬化,部分患者可在短期内迅速肿大、发生溃疡与转移。
感染性结节
皮肤结核病其主要损害以皮肤结节及溃疡为主。
狼疮结节皮损初起为少数鲜红或褐红色粟粒大或稍大的结节,质软,逐渐增大增多,相互融合成片,边界清楚。
疣皮损最初为一个或数个针头至绿豆大丘疹,呈半球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灰黄或灰褐色,体积逐渐增大呈乳状增生物。
其他类型结节
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即风团。
荨麻疹皮损特点为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有时风团可呈苍白色。
荨麻疹风团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皮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
色素痣
色素痣多为先天性黑色素斑,是由色素细胞所构成的色素斑或赘生物。
皮损特点为初起为褐色小斑点,逐渐增大而成扁平隆起,表面平滑或乳头状,颜色渐变成暗黑,边缘清晰。
皮角
皮损是一种高2~25mm的角质增生性锥形损害,有时可分枝,如鹿角状,角突表面光滑或粗糙,基底硬,肤色淡黄、淡褐或黑褐色。
角化棘皮瘤
皮损为健康肤色或淡红色坚实圆顶形结节,中央充满角质,除去角栓后则呈火山口状,边缘光滑发亮呈斜坡状,触之呈分叶状,基底无浸润,与下方组织无浸润粘连。
常在数星期内增大到1~2cm或更大,一般在半年内自行消退,遗留瘢痕。
日光角化病
皮损由红斑或1~2mm大小的毛细血管扩张逐渐隆起增大,表面干燥,上覆粘着紧密的鳞屑,角化显著呈疣状,由皮色或黄色逐渐加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
疥疮炎性结节
皮损特点包括有丘疹、水疱、隧道及结节。
丘疹为淡红色或正常肤色,小米粒大,疏散分布或密集成群。
水疱约小粒大,多见于指缝、腕部等处。
隧道为灰白色或浅黑色线纹,长约3~15mm,弯曲微隆起,末端可有丘疹或小水疱。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常起于皮肤创伤、烧伤、烫伤、手术、外伤感染、预防接种等皮肤损伤之后。
皮损特点为皮肤创伤后3~4周内发生,瘢痕隆起增厚形成界限清楚的斑块,淡红色或红色,表面光滑,有毛细血管扩张,质地较硬。
以后瘢痕可浸润生长,外观如蟹足状。
伴随症状
皮脂腺瘤可继发感染,出现局部红肿及疼痛,破溃后溢出灰白色泥样物,感染消退后肿物逐渐复发。
表皮原位癌若形成溃疡,则为侵袭性生长,可发展成鳞癌,出现局部红肿及疼痛。
皮肤结核病常同时伴有肺结核、淋巴结核、骨结核或其他器官的结核,伴有潮热、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来后汗出停止)等不适。
狼疮结节发于四肢者可形成指断及关节强直。
疥疮炎性结节自觉剧痒,遇热及夜间为甚。
荨麻疹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胃肠道黏膜受累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感染引起者可出现寒战、高热、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
原因
疾病因素
感染性
感染性疾病出现的手上长疙瘩往往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组织良性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
肿瘤性
肿瘤性手上长疙瘩可以分为良性占位和恶性占位,可能与紫外线、放射线照射,炎症刺激诱发组织细胞发生转化有关。
其他原因
患者的其他内因如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等都可能造成手上长疙瘩。
非疾病因素
日光暴晒
曝晒对皮肤细胞的损害是长期累积的,手部出现皮肤结节可能是由于过分暴露于太阳光所致。
化学物质
砷剂、沥青、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煤焦油、木馏油、石蜡等有害物质刺激可能导致手部出现皮肤结节。
其他原因
此外,蚊虫、蜂、蜱叮咬或毒汁刺激,也会导致手部出现疙瘩。
就医
就医指征
手部出现异常皮肤结节建议及时就诊。
良性手部皮肤结节影响美观,有改善需求者可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手部出现异常皮肤结节可前往皮肤科就诊。
异常皮肤结节若为恶性肿瘤可前往肿瘤科就诊。
良性手部皮肤结节有改善需求可前往皮肤外科、整形美容科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什么时候发现手部皮肤结节的?
是否伴有瘙痒或疼痛?
近期是否出现病变面积变化或颜色改变?
其余部位是否发生皮肤病变?
是否还有其他症状?
病史清单
手部皮肤结节处近期有没有受过外伤或做过手术?
近期有没有服用过特殊药物?
是否接触过重金属或其他化工产品?
近期有没有更换过化妆品或护肤品?
有没有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有没有恶性肿瘤病史?
家族中是否有人出现类似症状?
相关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
是诊断手部皮肤结节性质的金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应尽可能获得组织学支持,尤其是恶性肿瘤。
超声波检查
可以发现结节是实性还是囊性,是否有液化或钙化。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积极进行光防护,使用帽子、衣服、广谱遮光剂避免日光。
专业治疗
对因治疗
手部皮肤结节治疗重点在于积极寻找并治疗原发疾病,详细询问病史有助于查找潜在病因,如发病年龄、传染病史、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病史、有无家族史等,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关治疗。
恶性肿瘤相关性皮损需积极进行抗肿瘤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手部皮肤结节应治疗原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手部皮肤结节应治疗原发传染病。
各种虫咬引发的手部疙瘩轻微者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内服抗组胺药物;疙瘩广泛、过敏反应重者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对症治疗
若有需求,可行手术或其他方式切除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