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
概述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的终末产物
可评估机体是否处于高凝状态,或作为溶栓药物治疗监控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升高见于深静脉血栓、DIC、心梗、恶性肿瘤等;降低见于出血性疾病、肝功能不全等
检查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咨询医生,关注原发疾病,必要时进一步检查
定义
健康个体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低,而在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患者中水平升高,常见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先兆子痫、冠心病、慢性肾病等。
其可用于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症。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时正常,继发性纤溶亢进时则显著升高。
D-二聚体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作为溶栓治疗是否有效的观察指标。
D-二聚体和肿瘤的关系是什么
肿瘤发生时,D-二聚体的数值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单纯D-二聚体升高不能证明肿瘤的发生。
D-二聚体是人体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常用来反映人体纤溶系统的活性。当肿瘤发生时,常合并有大量促凝物质的产生,故容易形成血液凝聚或血栓形成,此时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被激活,产生大量的纤溶产物,则D-二聚体的检测数值升高。
但是D-二聚体的升高不一定是肿瘤造成,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血栓栓塞等疾病发生时,D-二聚体的测量值也会有一定的升高。因此,肿瘤的确诊还需要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参考范围
0~0.256mg/L(ELISA 法)。
温馨提示
各试剂盒参考区间略有不同。一般为<0.3~0.5mg/L。
有血块形成的出血时D-二聚体也可增高,但陈旧性血栓患者D-二聚体并不升高,故该检测特异性低,敏感度高。
随着年龄增长,D-二聚体有升高趋势。
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必须由临床专业医师结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全面综合分析判断。
结果解读
指标升高
D-二聚体浓度高于参考值上限称为D-二聚体升高,报告单常用“↑”标识。
一般>0.25mg/L(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任何伴纤维蛋白生成增加并随后被纤溶酶降解的情况均可导致D-二聚体浓度增高。
重症肝炎、肝硬化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时,D-二聚体也会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恶性肿瘤、动脉瘤破裂、主动脉夹层等。
感染和炎症因素,如脓毒症等。
慢性肾病、创伤、烧伤、手术等。
老年人群,随年龄增长D-二聚体水平有增高趋势。
怀孕和分娩:怀孕期间,尤其是孕晚期,女性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发生改变,容易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
危害
血栓性疾病:高水平的D-二聚体可能意味着血栓风险,可能导致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疾病。
出血:长期高水平的D-二聚体可能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增加出血风险。
诊疗建议
如果体检发现或偶然发现,无其他症状,可血液科就诊,明确病因。
排除生理性升高: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与生理因素有关,如怀孕、分娩、年龄等。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而是定期监测,酌情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
饮食不具有改变D-二聚体水平的作用。可低盐低脂、均衡、多样化饮食,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
针对可能的疾病需进行进一步检查,如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主动脉夹层等可以通过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对于疑似感染和炎症的情况,可以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
若为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等引发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进行凝血功能监测。
对于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D-二聚体水平以及其他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指标降低
D-二聚体在正常情况下的水平较低。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降得更低。因其正常参考值下限即为0,因此一般不单独标注降低。
原因
肝功能不全:肝脏负责生产凝血因子,肝功能不全可能导致凝血因子减少,进而使D-二聚体水平降低。
抗凝治疗: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能会导致D-二聚体水平降低。
纤溶系统亢进:某些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可能导致纤溶系统亢进,使得D-二聚体水平降低。
危害
增加出血风险:D-二聚体水平过低可能意味着凝血功能不足,增加出血风险。
未能发现血栓风险:对于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过低的D-二聚体水平可能导致对血栓形成风险的误判。
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水平的降低通常不是主要问题,而是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其他疾病。此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诊疗建议
如果体检发现或偶然发现,无其他症状,可血液科就诊,明确病因。
若存在相关病史和症状,去相应科室就诊并完成辅助检查,如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等,以便发现可能的原发病。
针对发现的原发病进行相应治疗。例如,血友病患者可能需要补充凝血因子;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要针对性地改善肝功能。
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避免高风险行为,如剧烈运动、高风险手术等,降低出血风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参考范围
结果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