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水肿
概述
一种病理过程,黄斑区积存液体导致的肿胀
主要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视物模糊、视物变形、视野中心暗点等
常由视网膜血管疾病、眼内炎症、手术等引起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症状
定义
黄斑水肿是指距离黄斑中心凹 1 PD范围内的视网膜厚度增加(主要指外丛状层液体积聚)或者出现硬性渗出。黄斑水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不同内眼组织病变发生的一种病理过程。虽然病因各异,但临床表现相似。
黄斑位于视网膜的后极部,因中心无血管区富含叶黄素而得名。
黄斑水肿是引起中心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积极治疗可以减轻肿胀,改善症状。
分类
根据水肿的黄斑形态,可分为囊样黄斑水肿和非囊样黄斑水肿。
囊样黄斑水肿
黄斑呈囊样改变。大部分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都是此类型。大多由黄斑区毛细血管异常渗漏所致。液体积聚在黄斑视网膜外丛状层,该层放射状排列的Henle纤维将积液分隔成众多小液腔。
非囊样黄斑水肿
水肿的黄斑呈非囊样改变。
糖尿病黄斑水肿除囊样水肿外,还包括海绵状增厚,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根据水肿范围,分为局灶性水肿和弥漫性水肿等。
黄斑前膜、黄斑区分枝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可呈不规则形。
发病情况
多种疾病可以引起黄斑水肿。黄斑水肿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目前尚无权威、确切的黄斑水肿流行病学资料。
我国普通人群中约1.14%的人群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最高。黄斑水肿可以出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中的任一阶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50岁以上人群首位致盲原因。我国50岁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为15.5%,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占11.9%。
病因
导致黄斑水肿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内炎症等。
致病原因
视网膜血管病
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血管病可能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受损,液体会渗漏到黄斑中,引起黄斑区域出现水肿。是黄斑水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涉及或接近黄斑中心的视网膜增厚,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最常见原因。可以发生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程中的任一阶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中的液体可能渗漏到视网膜或视网膜下方,从而引起黄斑水肿。
眼内炎症
葡萄膜炎脉络膜炎视网膜血管炎等。这些炎症可能损害视网膜血管,导致黄斑水肿。
黄斑前膜
黄斑区域形成的一层薄膜。导致视网膜表面出现皱褶和牵拉时,可能引发黄斑水肿。
内眼手术
内眼手术后,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均可发生。手术可能引发视网膜炎症反应,导致黄斑出现水肿。白内障摘除术后的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病率高峰是术后6~10周。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一组遗传性眼病。视网膜血管渐进性变细,严重者有液体渗漏至视盘、血管弓区及黄斑区,可伴有黄斑囊样水肿。
药物
局部应用肾上腺素地匹福林和前列腺类似物,尤其是白内障术后患者。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者,为黄斑水肿的高危人群: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
有眼部遗传性疾病
有眼部创伤或手术史。
症状
黄斑水肿的主要症状是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或色觉障碍。并发症有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均可能导致严重的视觉损害。
主要症状
黄斑水肿的病因各异,但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中心视力减退和视物模糊是黄斑水肿的主要症状。
中心视力减退
患眼视力逐渐下降,看不清细小的字体或者物体,严重者可下降至光感或者失明。
视物模糊
视野中的物体会出现模糊、不清晰等现象。
视物变形
物体看起来呈波浪形,尤其是直视前方时。如果先用一只眼睛看,然后用另一只眼睛看,物体看起来大小不同。
中心暗点
视物时视野中心有固定暗点或暗区。
色觉障碍
视物时颜色看起来暗淡或褪色,使得物体难以区分。
其他症状
各种病因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一般还有原发疾病的症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能会伴随视野缩小等症状。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表现为突然出现单眼视力下降,另一眼可能在较长时间后出现症状。
葡萄膜炎:有眼痛、头痛等症状。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有慢性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等表现。
并发症
黄斑变性
当黄斑水肿持续存在时,可能会导致黄斑萎缩、瘢痕形成和色素变性等,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失明。
视网膜脱离
由于疾病严重,范围广泛,可导致黄斑水肿加重,可能会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眼前有大量漂浮物、闪光感、被黑影遮挡感等。若脱离在黄斑区,中心视力会急剧下降,甚至仅存光感。
就医
黄斑水肿患者就医时需要准备近期的眼科检查资料(如有),同时要详细告诉医生疾病的起始时间、症状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以便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和精确诊断。
就医科室
眼科
出现视力降低、视物变形、视野中心固定暗点等眼部不适时,建议尽快到眼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及时就医,避免耽误病情。
就医前不要戴隐形眼镜,眼部不要化妆。
建议家人陪同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骑行前往医院。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视力降低、视物越来越模糊?
是否视物时感觉物体扭曲变形,直线变得弯曲?
是否视物时视野中心有固定性暗点或暗区?
是否视物时辨认颜色困难?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
是否有黄斑前膜
是否有眼部手术或外伤史?
是否有用药史,具体是哪些药?
是否有家族性眼病史、遗传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一般检查:视力检查、眼压检查、裂隙灯检查等。
影像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雷珠单抗、康柏西普和阿柏西普
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地塞米松缓释剂等。
诊断
黄斑水肿主要通过眼底检查发现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并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特殊检查来确定其病因,与其他黄斑区病变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病史
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
近期有眼部手术或创伤史。
葡萄膜炎或其他眼内炎症。
有眼部用药史,如肾上腺素滴眼液等。
有眼部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临床表现
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中心有暗点或暗区、辨别颜色困难等表现。
眼部专科检查
视力检查
使用Amsler方格表来检查中心视力情况与黄斑功能。
医生会要求患者查看网格图片。如果网格的一部分看起来呈波浪形或暗色,则可能有中央视力丧失。表明患者可能存在黄斑区病变。
视野检查
视野仪检查需要患者按医生要求判断闪烁光标,手动按压按钮。根据结果明确视野缺失部位。
黄斑水肿患者常有视野中心暗点或暗区。
眼底检查
常用直接检眼镜、双目间接检眼镜或90D前置镜检查眼底。一般散瞳后再检查眼底。
黄斑水肿患者眼底常有以下表现:黄斑中心凹反光不规则或减弱,中心凹视网膜增厚,伴有或不伴有小的视网膜内囊肿。
影像学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该测试通过使用特殊机器拍摄视网膜和眼睛其他部位的照片,让医生看到眼睛后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胀的程度、诊断黄斑水肿及观察疗效。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该测试可让医生查看视网膜中血管情况。医生会在患者的手臂中注射一种特殊染料。染料通过血液从手臂传播到眼睛。然后医生会在染料流过视网膜血管时使用相机拍照。
照片可以显示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形态,明确是否存在血管渗漏、液体积存、新生血管等情况。
其他检查
必要时行其他检查,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视觉系统电生理检查等。
鉴别诊断
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也可引起视力下降,且黄斑区也可见异常。黄斑变性主要表现为黄斑区色素脱失、变性或病变形态改变,包括干性黄斑变性和湿性黄斑变性。在黄斑区可见斑点状或片状色素沉积,或出现新生血管增生。通过OCT、FFA可进行鉴别。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也可导致视力下降,眼底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水肿,可能存在黄斑区色素变性及脉络膜缺损。通过OCT、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等检查可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预防病情恶化,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视力。
治疗原则: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局部可采取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等。接受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进展。
一般治疗
找到引起黄斑水肿的原因并治疗该病,可以缓解黄斑水肿症状。
视网膜血管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需管理好血压、血糖。
葡萄膜炎引起的黄斑水肿,在针对葡萄膜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还要综合应用散瞳药、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等。
药物引起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停药或更换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玻璃体内药物注射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药物或长效糖皮质激素对多种病因导致的黄斑水肿效果较好,可以减缓或逆转黄斑水肿。
抗VEGF药物
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以减少视网膜中的异常血管和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减少血管渗漏。
目前常见的抗VEGF药物有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等。
抗VEGF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糖皮质激素
视网膜血管阻塞或葡萄膜炎引起的黄斑水肿,可以通过玻璃体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
常用药物有曲安奈德地塞米松缓释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细胞增生和抗新生血管生成。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等作用。
其他方式的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当黄斑水肿是由炎症引起时,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或口服糖皮质激素。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有地塞米松滴眼液,口服药物有泼尼松龙等。
非甾体抗炎药
手术后发生的黄斑水肿,医生可能会建议局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例如双氯芬酸钠滴眼液、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等。
碳酸酐酶抑制剂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可口服乙酰唑胺减轻黄斑水肿。该药可能引起手脚麻木等不良反应,胆结石、肾结石患者禁用。用药期间需要随访肝肾功能、电解质。
激光治疗
视网膜血管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可采用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医生会向液体渗漏部位施加许多微小的激光脉冲。目的是通过封闭渗漏的血管来稳定视力。
手术治疗
当黄斑水肿是由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引起时,可采用玻璃体切除术。医生使用微创的玻璃体切割手术,切除玻璃体,剥除内界膜,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减轻了破坏黄斑的牵引力。
预后
糖尿病、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黄斑水肿,如果及时治疗、积极管理,预后可能较好。难以控制病因和长久不愈的黄斑水肿,可能导致持续视力下降和视觉功能损害。
治愈情况
黄斑水肿不能自愈。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概率,而病情严重、病程长、合并其他病变等因素则可能降低治愈概率。黄斑水肿的长期存在和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视力障碍和失明。
视网膜血管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早期应用抗VEGF药物,疗效较好。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病情迅速进展,甚至出现不可逆的致盲风险。
葡萄膜炎引起的黄斑水肿:药物治疗可暂时缓解水肿。但葡萄膜炎患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易反复发作,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永久性视力丧失。
危害性
黄斑水肿患者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若发现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患者日常生活受限,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引发家庭矛盾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日常
日常生活中,黄斑水肿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过度用眼。遵医嘱到眼科和其他基础病相关科室进行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蔬菜和水果,如花椰菜、橙子等。也可适量食用羽衣甘蓝、蓝莓等富含叶黄素的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腌渍食品和过于油腻食品。
生活管理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戒烟少酒。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和手机屏幕。
注意防晒,外出使用遮阳帽和遮阳镜。
注意用眼卫生
定期洗手,避免频繁揉擦眼睛,不与他们共用眼镜和化妆品等。
心理支持
黄斑水肿患者双眼视功能下降,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心理。
家属应当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随诊复查
如果出现眼睛剧烈疼痛、眼前大量黑影飘动、视力急剧减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黄斑水肿得到控制后,患者需要在发病后数周或数月复诊,以后可降低频率。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
如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还需要加强原发病的监测。
预防
原发病的防治
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眼内炎症等,可减少黄斑水肿发生的概率。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定期检查视力、眼压、眼底等,可对黄斑水肿早发现、早治疗。
40~60岁的人群,每2年至少进行一次常规眼科检查;6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科检查。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史的患者,应更频繁地检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少摄入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
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用眼40分钟,休息10~15分钟。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控制体重,保持适当运动。
平时注意休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压力过大。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