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症
概述
脑动脉管壁增厚、硬化,管腔狭窄
多无症状,也可出现头晕、头痛、偏瘫等
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有关
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
脑动脉硬化症是什么?
定义
脑动脉硬化症是指脑动脉出现管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变化。
动脉壁病变的类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及小动脉硬化。
发病情况
常见于40岁以后。
总体男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2:1。
7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甚至高于男性。
脑动脉硬化症和脑梗死是一回事吗?
脑动脉硬化症和脑梗死不是同一个疾病。
脑动脉硬化症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变化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长期存在而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一过性眼前发黑、肢体无力、记忆丧失等症状。
当硬化的动脉壁出现斑块脱落,动脉狭窄加重、闭塞时,就发展成为脑梗死。出现偏瘫、感觉减退、失语等症状。
脑动脉硬化症容易脑出血吗?
高血压导致的脑动脉硬化容易出现脑出血。
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内的细小动脉发生病变,出现玻璃样变性、形成微动脉瘤或动脉夹层。当出现血压骤然升高时易发生血管破裂出血,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最常见的脑出血类型。常有头痛、呕吐、昏迷、言语交流困难、视物模糊、偏瘫等症状。
脑动脉硬化症不能吃什么?
脑动脉硬化症的饮食建议需考虑基础疾病情况。
本病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有关。
饮食方面注意避免高盐(如咸鱼、腊肉等)、高糖(如蛋糕、糖果等)、高脂肪食物(如猪油、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戒烟戒酒。
此外不宜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喱、芥末等)及咖啡、浓茶等饮品。
病因
致病原因
脑动脉硬化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类似,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高脂血症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持续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降低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
可能是由于高血压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吸烟
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会损害血管内皮的舒张功能,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导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
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等疾病,都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遗传因素
某些已知基因可能对脂质的摄取、代谢和排泄产生影响,是导致高脂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性别与年龄
女性在绝经期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低于同龄男性,绝经期后发病率与男性无明显差异。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可增加患病风险。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存在脂质浸润学说、内皮损伤-反应学说、慢性炎症学说等学说或假说。
症状
主要症状
脑动脉硬化症在未引起脑血管并发症和脑供血障碍前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可以出现下列表现。
神经衰弱综合征
如头痛、头晕、恶心、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迟缓、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等,病情起伏波动。
颈动脉粥样硬化
多表现为一过性黑矇(眼前发黑)、头晕、偏瘫、下肢突然失去力量而跌倒、短时间记忆丧失等。
症状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小时内可完全恢复。
并发症
缺血性脑卒中
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增大,斑块可慢慢在管壁上向内突入或脱落,引起脑动脉内径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症状。
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一侧肢体感觉障碍(无法感知疼痛、温度等)或突发性无力、视物模糊、饮水呛咳进食困难、说话吐字不清甚至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全身抽搐等。
出血性脑卒中
长期高血压可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形成微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在此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时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出现出血性脑卒中相关症状。
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
常有头痛、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或昏迷等)、言语交流困难、视物模糊、偏瘫、偏盲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如反复出现头晕、恶心、一过性黑矇、记忆力减退、失眠或嗜睡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面瘫、昏迷、全身抽搐等症状,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若患者全身抽搐,应移开周围危险物品,不可强行撬开口腔或在患者嘴里塞毛巾、筷子等。
特别提示:建议家属陪同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骑行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肢体活动有问题吗?走路腿有力气吗?
是否有头疼、恶心等症状?
头晕吗?看东西清楚吗?
病史清单
是否有脑动脉硬化症家族史?
是否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是否有长期吸烟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颈部超声检查、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电解质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降压药:呋塞米硝苯地平美托洛尔卡托普利、氯沙坦
降糖药:格列本脲、二甲双胍、阿卡波糖
其他: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罗布考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史。
有长期吸烟史。
有脑动脉硬化症家族史。
临床表现
多数人无明显表现,少数可以出现下列表现。
症状
有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一侧肢体无力、一过性黑矇、下肢突然失去力量而跌倒等症状。
体征
听诊:在双侧颈三角及锁骨上方区,部分可听到血管杂音。一般来说,音调高、时间长的杂音提示狭窄严重,但轻度狭窄和完全闭塞前可由于血流速度变慢而没有杂音。
眼底检查:可发现眼底缺血或眼动脉钙化病变或动脉栓塞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糖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测定、血脂检查、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氧饱和度等。
有利于及时发现危险因素,评估身体整体情况,帮助确定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部分项目可能需要定期检查,以便监测身体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
颈部超声检查
包括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CDFI检查
可观察无名动脉、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等血管。
可以根据斑块表面的纤维帽完整性,以及血流信号充盈缺损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溃疡性斑块。
TCD检查
可用于评估颅内基底动脉环(Wills环)、颈外动脉、眼动脉等血管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动脉内微栓子等。
动脉硬化的血管出现狭窄时,在狭窄血管处可检测到血流速度增高。
头颅CT及MRI
有助于诊断有无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同时有助于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有假牙、体内有心脏支架等金属植入者,需告知放射科医生,根据具体磁共振机器决定是否能行MRI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该检查可准确提示不同部位血管的狭窄长度、程度、形态、数目及狭窄远端脑实质供血情况;估计脑缺血程度、确诊有无夹层动脉瘤或并发其他血管性病变情况。
注意事项
检查的前6小时不要吃东西,也不要喝水或饮料。
检查前需要进行碘过敏试验。
保持检查部位皮肤清洁。
不要过度紧张。
鉴别诊断
梅尼埃病
相似点:均可出现眩晕的症状。
不同点:梅尼埃病引起的发作性眩晕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往往超过24小时,可伴有耳鸣、耳阻塞感,反复发作后出现听力减退等症状,除眼球震颤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下。
颅内占位性病变
相似点:均可出现头晕、一侧肢体无力等症状。
不同点: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脑脓肿脑囊肿最为常见,虽可急性发作,但多为慢性渐进性病情发展。头颅CT扫描、MRI等可见颅内占位,有助于疾病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改善脑供血,纠正或缓解脑缺血的症状,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已患有的疾病,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避免肥胖、戒烟限酒。
调整饮食,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降压药物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常用降压药物如下。
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
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如氯沙坦厄贝沙坦等。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用药从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
降糖药物
如果调整饮食后,血糖仍控制不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磺脲类或格列奈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瑞格列奈等)或注射类降糖药(胰岛素)等。
调节血脂药物
常用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依折麦布、普罗布考等。
对于具有卒中高风险的患者,建议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100mg/dl以下。
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伤、横纹肌溶解、胃肠不适等。
用药前和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抗血小板药物
可以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等。
不良反应有胃肠不适和消化道出血等。
其他治疗药物
丁基苯酞、人尿激肽原酶是近年国内开发的两个新药。
对改善脑缺血和微循环有一定作用。
手术治疗
如果脑动脉硬化症导致动脉狭窄且达到一定程度,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考虑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预后
治愈情况
脑动脉硬化症的治疗效果与病变程度、血管狭窄程度、有无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一般通过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等并发症者,预后不佳,甚至可危及生命。
危害性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可突发短暂性脑缺血,出现一过性黑矇、肢体无力等症状,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摔伤、烫伤、交通事故等。
如果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易增加病死率或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平衡膳食,选择多种食物,达到营养合理,以保证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体重。
多用蒸、煮、拌、水溜、煨等少盐少油烹调方式,易于消化和吸收。
如果合并糖尿病,则不可吃含糖量过高的水果。
不宜吃含盐高的菜品或腌制品,如咸肉、咸菜、熏酱食物等。
不宜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及咖啡、浓茶等饮品。
禁止饮酒。
运动管理
可在医生建议下选择合适的锻炼形式,如散步、太极拳、健身操、慢跑等。
锻炼时需要有家人陪伴,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
保证锻炼环境安全,锻炼时要移开周围尖锐物品,不让杂物阻碍路线。
选择合适的锻炼时间,空腹以及饭后饱腹时不宜立即训练。
锻炼时如果出现身体不适,要立即停止训练,适时放松休息。
保证训练强度适宜,循序渐进增加训练频率。
生活管理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如发生眩晕,应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摔倒。
如有偏瘫、下肢无力等,应选择拐杖、助行器等进行活动,或由家人搀扶、轮椅推行。
戒烟。
使用药物治疗者,要遵医嘱按时服药。
服药期间,要注意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便血、头痛等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及时释放压力,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家属要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要耐心倾听,和患者进行交流互动。
病情监测
如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须及时就诊。
平时注意观察患者语言表达、肢体活动等有无变化。
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天监测并记录血压、血糖。
预防
调整饮食,保证营养均衡,维持适宜体重。
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饮食。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新鲜蔬果等。
规律运动,避免久坐。
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戒酒或适量饮酒,避免酗酒。
保持积极心态,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积极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并进行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