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
概述
面对危险出现的畏惧、恐慌反应,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
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物学、认知、行为、生理等多种因素相关
若反复出现,影响身心健康,及时就医
心理安慰有效,也可能需要药物和非药物的综合治疗
定义
恐惧是人们对已知的、外在的、明确的威胁的回应,是必要的自我保护本能,也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
恐惧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原始情绪之一,是机体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一般经过自我调整很快缓解。
虽然恐惧是正常反应,且具有自我保护作用,但如果在没有危险或者应激源的情况下出现,或者反应过度,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则可能构成精神卫生问题,如恐惧症。
发生机制
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恐惧,大多数观点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学因素相关。
遗传学
恐惧中的一部分表现为恐惧症,具有家族聚集性,提示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神经生物学因素
研究发现,某些神经解剖通路与特定恐惧症相关,包括杏仁核与岛叶的过度激活。
社会心理学因素
很多共同生活学习经验以及其他的环境因素,也可能起重要的致病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对压力更敏感或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性格。
因创伤性经历或可怕的经历(如,被狗咬)而形成的直接条件反射。
通过观察他人的恐惧反应而形成的替代性条件反射。
负性信息传递,如亲自阅读、耳闻目睹或通过媒介知道一些可怕事件。
类型
恐惧可以分为正常恐惧和恐惧症。
正常恐惧
是一种正常的应激情绪,不会影响日常活动、玩耍或发育。
安慰对正常恐惧有效,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而消除。
恐惧症
又称“恐怖症”,是一种焦虑障碍。
对某些场景、物品等产生过度的与处境不相称的害怕或紧张不安,安慰对其无效,也难以控制,导致对所害怕的场景、物品等产生回避。
主要包括特定恐惧症、旷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3类亚型。
表现
症状特征
恐惧有以下生理症状表现:
心率过快、出汗、颤抖,呼吸急促或喉咙紧绷,寒意、潮热,恶心,腹部抽筋。
胸痛、头痛、头晕甚至昏厥,肢体麻木或刺痛的感觉。
试图回避引发恐惧的对象或情境。
如果有以下表现则需高度怀疑为恐惧症。
恐惧对日常生活的干扰达到每日3次以上。
能回想起恐惧的特定触发因素。
有期待性焦虑,持续地恐惧下一次发作的可能场合和后果。
伴随症状
伴有情绪低落、焦虑、烦躁不安、做噩梦等症状,需警惕合并抑郁、焦虑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
伴有明显头晕、头痛、胸闷心悸、腹痛等症状表现,有可能是躯体性疾病的表现,需警惕。
原因
恐惧大多短暂,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反复发生可能是精神心理疾病的表现,也有可能是伴随躯体疾病而出现。
疾病因素
精神心理疾病
如恐惧障碍、焦虑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躯体性疾病
躯体性疾病并不一定会导致恐惧情绪本身,但是其表现出的症状可能与恐惧的生理症状有重叠之处,或难以区分,如低血糖、甲亢、嗜铬细胞瘤等。
非疾病因素
受突发事件或异常环境影响产生的应激反应,如被狗咬伤后对狗有恐惧心理等。
正常恐惧与年龄有关,随发育而改变,如三岁儿童害怕黑暗,四五岁儿童害怕新鲜的现象(如奇怪、大型的动物),十岁儿童会对所听到但现实发生概率极低的事件感到害怕等(如沉船、地震)。
药物、酒精、毒物等物质,也可能会导致恐慌情绪。
就医
就医指征
恐惧是一种常见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大多数可自我调整缓解。
如果是没有原因的出现,或者强烈程度异乎寻常,或者反复发作,并引起极大的痛苦、破坏家庭功能,或者影响了儿童的发育或教育,应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如果恐惧难以自行缓解,无论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可以就诊于心理医学科。
如果恐惧发作时有心慌、出汗、手抖、潮热、头痛、出汗等症状,或怀疑有中毒、外源性物质摄入等,建议首诊全科医学科。
如能除外躯体疾病,可转诊心理医学科或者精神心理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除了恐惧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不舒服,如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
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不想说话、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等情况?
有过觉得人生没有乐趣想结束生命的念头吗?
这些症状多久了?有什么能加重或减轻的因素吗?
最近饮食和睡眠情况怎么样?体重有没有变化?
病史清单
平时性格是什么样的?
近期生活状况,比如在家庭、经济、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如何?
长期服药有哪些,近期有没有变化?
家族中是否有人有精神心理疾病?
人际与社会关系状况如何?
相关检查
根据病史和症状的询问,医生可能会做出恐惧的诊断,但是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可能还会进行下列检查。
体格检查
包括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意识状态、精神状态等),以及针对躯体不适症状的重点查体。
这些主要是为了判断是否存在躯体性疾病。
常规检查
必要的专科检查,如甲状腺功能,心脏彩超,胸部CT等。
这些同样是为了判断是否存在躯体性疾病。
心理学检查
如焦虑、抑郁相关量表、PAS-R问卷进行系统评估等。
通过对量表结果的解读,可以提示是否存在精神心理相关疾病。
缓解与治疗
恐惧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通常短暂、一过性,通过运动、放松、向家人倾诉等方式,可以很快缓解。
但是,如果反复持续发作,并且出现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必要时进行心理、药物治疗等。
缓解措施
通过运动来振奋情绪,体育活动对情绪、抗压水平和心理健康大有裨益,如跑步、打球、瑜伽、爬山等,但是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量力而行。
放松并做自己喜欢的事,如看书、听音乐、看电影、逛街等。
日常生活劳逸结合,获得充足的睡眠,每天为了娱乐目的使用手机/电脑/pad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 小时,也可以帮助更好地应对不良情绪。
学习压力管理,提高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
学习放松训练,也可以学习使用想象式放松、冥想等方法。
呼吸松弛训练,即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节奏,尽量轻柔、缓慢,同时运用腹式呼吸,有助于舒缓情绪,放松心态。
渐进性肌肉放松,即躺平后,全身放松,由头部开始,体验肌肉先紧张再放松的差别,练习主动放松骨骼肌,有助于缓解紧张、压力和焦虑。
向身边朋友、家人倾诉,寻求帮助,适当向他们表达目前困境,寻求解决办法。
专业治疗
对于单纯恐惧发作,可以通过上述自我生活方式管理,不急于用药。
对于恐惧症的患者建议寻求专业治疗,通过心理或药物治疗,帮助减少与恐慌发作。
常用药物如:
苯二氮卓类药物,包括阿普唑仑、和氯硝西泮。这类药物通常只在短期内使用。
以上仅为简述,具体请参见各疾病相关词条,药物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