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
概述
包括悲伤、消沉、沮丧、不愉快等负性情绪体验,是一种常见的情感反应
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受到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如果持续存在、无法自我调节,给日常生活带来痛苦和负面影响,需要及时就诊
一过性情绪低落可以自行缓解,如果与疾病相关需积极进行专业治疗
定义
情绪低落指悲伤、消沉、沮丧、不愉快等负性情绪体验,是一种常见的情感反应,是心理失调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抑郁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核心症状。
当因生活不如意、孤单或难过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过性情绪低落,可通过自我调整缓解。
但若情绪低落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无法自行调整好,需警惕心理疾病。
发生机制
目前尚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情绪低落,多数认为是由遗传因素、性格特质、身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等综合作用导致。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一级亲属患有心理疾病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
性格特质
情绪低落的产生和个人的性格特质有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具有性格内向、情绪容易波动、遇事悲观、自卑等特征的人群,更容易被情绪低落所困扰。
身体因素
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人一生中会发生数次脑部荷尔蒙分泌失调,从而导致个人的情绪受到影响,引起情绪低落。
另外躯体疾病、内分泌紊乱、药物的服用以及酒精的摄入等,也可以导致情绪低落的产生。
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中经历重大的应激性事件,比如下岗、家庭破裂、亲人去世等,都可能会引起情绪低落。
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和天气也可能影响情绪,有报道雾霾天更易发生情绪低落。
表现
症状特征
情绪低落可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也可能是疾病表现,因此症状轻重和表现差异比较大。
程度比较轻的可能只是感觉“心情不好”,能够很快自行缓解。
也可以持续较久“高兴不起来”,表现为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眉头紧锁、长吁短叹。
严重者可能情绪低落与现实情境刺激不相匹配,出现悲观绝望,感觉度日如年,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什么都不愿意做,即使是自己以前喜欢或从事的事情也不能带来任何快感,产生“活着没意思”的想法。
伴随症状
情绪低落伴有兴趣减退、快感缺失,提示抑郁症可能,可以独立存在或与其他疾病并存。
如果伴随食欲和睡眠变化(增加或减少)、性欲下降以及头痛、胸闷、心悸、出汗、腹胀、尿频等躯体症状,考虑躯体疾病可能性的同时,需要警惕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可能。
如果伴随注意力不集中,能力减退,对自我和环境漠不关心等认知症状或偏瘫、言语障碍等,考虑神经系统疾病可能性的同时,需要警惕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可能。
原因
情绪低落是心理失调常见的问题之一,可以是一过性情绪反应,或者由长期压力引起或伴随躯体疾病而出现,也可以是精神心理疾病的表现。
疾病因素
躯体疾病伴发
许多躯体疾病容易伴发情绪低落,如急性心脑血管病等经历紧急救治,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确诊、病情波动时,或明确存在恶性肿瘤等预后不良性疾病,或因关节炎等疾病症状显著影响生活等。
精神心理疾病
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
其他如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均可能出现情绪低落。
非疾病因素
一过性情绪反应
可能在生活不如意,孤单或难过时出现,例如因失恋或离异,学习不好、工作不顺利等情况引起,如同“情绪感冒”,很快可以自行缓解。
情绪亚健康状态
长期工作、生活、压力大,或经前期、分娩后等特殊人群出现情绪低落,持续较久难以自行调节,但未达到心理疾病诊断标准,而是处于亚健康状态。
就医
就医指征
情绪低落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大多能够自行缓解。但如果低落的情绪体验持续存在、超出了自我调节能力,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明显的痛苦,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社交等,或者出现认知症状、躯体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如果识别出情绪低落、难以自行缓解,无论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可以就诊于心理医学科/精神科。
如果躯体症状表现突出,可以首先就诊于全科医学科,由全科医生帮助鉴别、分诊。
如果情绪极其不稳定甚至出现自伤、自杀等想法或行为时,应紧急就诊于精神科/心理医学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除了情绪低落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不舒服,如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
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不想说话、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等情况?
有过觉得人生没有乐趣想结束生命的念头吗?
这些症状多久了?有什么能加重或减轻的因素吗?
最近饮食和睡眠情况怎么样?体重有没有变化?
病史清单
平时性格是什么样的?
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压力大吗?
最近是否遭受了一些生活上的不如意?
是否有慢性病或重大疾病史?
家族中是否有人有精神心理疾病?
相关检查
根据病史询问医生即可能会做出情绪低落的判断,但是为了明确病因,可能还会进行下列检查。
体格检查
包括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意识状态、精神状态等), 以及针对躯体不适症状的重点查体,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躯体疾病。
常规检查
包括一般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心电图,胸片,腹部超声等和必要的专科检查,如甲状腺功能,心脏彩超,胸部CT等,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躯体疾病。
心理学检查
如焦虑、抑郁相关量表等。
通过对量表结果的解读,可以提示是否存在精神心理相关疾病。
缓解与治疗
情绪低落的感觉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通常是暂时的、一过性的,通过运动、放松、向家人倾诉等方式,可以很快缓解。
但是,如果情绪低落持续数周以上,并且出现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必要时需要进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缓解措施
通过运动来振奋情绪,体育活动对情绪、抗压水平和心理健康大有裨益,如跑步、打球、瑜伽、爬山等,但是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量力而行。
放松并做自己喜欢的事,如看书、听音乐、看电影、逛街等。
日常生活劳逸结合,获得充足的睡眠,每天为了娱乐目的使用手机/电脑/pad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 小时,也可以帮助更好地应对不良情绪。
学习压力管理,提高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
学习放松训练,也可以学习使用想象式放松、冥想等方法。
呼吸松弛训练,即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节奏,尽量轻柔、缓慢,同时运用腹式呼吸,有助于舒缓情绪,放松心态。
渐进性肌肉放松,即躺平后,全身放松,由头部开始,体验肌肉先紧张再放松的差别,练习主动放松骨骼肌,有助于缓解紧张、压力和焦虑。
向身边朋友、家人倾诉,寻求帮助,适当向他们表达目前困境,寻求解决办法。
专业治疗
如果是躯体性疾病导致的情绪低落,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恶性肿瘤采取抗肿瘤治疗,糖尿病患者通过综合管理积极降血糖、防治并发症等。
如果是处于特殊时期,如产后、经前期或罹患重大疾病,即使情绪低落症状不明显,也可以积极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如果情绪低落持续存在、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或伴随躯体症状、认知症状等,应由专业医生评价后给予心理治疗,可能还需要相应的药物治疗,切不可自行服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