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焦虑
概述
对死亡或死亡过程的过分恐惧、忧虑或关注
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常见于女性、与“死亡”相关的从业人员、焦虑症等精神障碍患者、绝症患者
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定义
死亡焦虑一词主要出现在心理学领域,指的是当人们意识到死亡的必然性时,内心深处受到死亡威胁,本能产生的焦虑或恐惧的情绪状态。
在精神医学领域,常将其归入焦虑障碍中,被视为一种特定的恐惧症,用来指对自己或自己关心的人,在死亡、死亡过程或死亡结果方面的恐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理论认为,死亡焦虑是个体所有焦虑的根本来源。
死亡焦虑在以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疾病中尤为明显。例如,患有惊恐障碍的人经常害怕死于心脏病发作,许多特定的恐惧症与对可能造成伤害或死亡的情况(例如蛇、蜘蛛、高处等)的焦虑有关。这些均表明死亡焦虑对一系列焦虑症具有普遍影响。
死亡焦虑也可能发生在正常人群中,对死亡发生焦虑或恐惧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这种焦虑长期持续,并影响到了正常生活,那么就是一种病态表现。
此外,人体如果长期处于死亡焦虑的状态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身体问题。
发生机制
根据心理学相关理论,死亡焦虑与防御机制有关。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并不相信自己会死亡,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也很少想到死亡相关概念,处于正常的心理状态。
根据死亡提醒假说,当生活中出现一些事件或事物,如亲友的去世,看到死亡相关报道,会唤起个体的死亡意识,认识到死亡的威胁并开始思考死亡,产生对死亡的焦虑或恐惧。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立即启动,对于绝大多数个体来说,尽管意识到死亡的威胁,但因为并未处于死亡威胁或者死亡提醒之下,加之拥有充足的心理资源和支持,很快便可以适应并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甚至实现对死亡认识的升华。
但少部分个体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采取合适的防御性行为应对死亡焦虑,一直受其困扰。
表现
死亡焦虑主要表现在心理和行为上,部分患者可出现躯体症状。
症状特征
精神心理表现
表现出对自己或关心的人死亡、死亡过程、死亡结果的过度关注,如总是跟亲近的人倾诉对于自己身体健康的担心,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妈妈总是担心小孩会出什么意外。
对死亡及相关字眼、场景的明显回避。
情绪上呈现精神紧张、焦虑以及难以放松的表现。
异常行为表现
严重者平时会出现坐立不安以及失眠等,谈及死亡及相关话题尤其明显。
儿童可能表现为经常哭闹、发脾气,以及对养育者的过度依恋。
躯体症状群
主要指的是躯体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出现紊乱,常表现为动作增多、出汗、手抖、心慌、紧张等。
伴随症状
过度医疗与寻求安慰行为
过度医疗检查、寻求安慰和其他安全行为在健康和死亡焦虑患者中表现突出,有类似疑病症的行为。
医疗检查包括:监测脉搏和血压、时刻关注体重减轻或增加、夸大疼痛程度或异常躯体感觉,部分人群还会特别注意皮肤上痣的变化以及频繁乳房检查。
寻求确认行为包括向家人、朋友、医生或宗教人士询问症状或死亡相关问题,以及反复在医学教科书或互联网上研究某些症状或疾病。
安全行为包括过度或服用保健食品或维生素补剂,采取与死亡相关的迷信行为,相信非理性的宗教迷信活动。
渐进式自我否定和微自杀
大多数有死亡焦虑的人并不会选择自杀,死亡焦虑的人群通常害怕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果患者的焦虑和痛苦非常高而得不到帮助和治疗,他们可能觉得自杀比疾病带来的死亡更可控,从而产生自杀倾向甚至尝试自杀。
微自杀是指人们为了适应死亡焦虑,通过否定自己、放弃目标和回避有意义的活动来逐渐削弱自己的生活力。这种行为使人们逐渐适应一种象征性的死亡状态,可以看作是对死亡焦虑的一种防御方式。
微自杀就像死刑犯试图通过自杀来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不是生活在被处决的恐惧之中。类似地,为了避免死亡焦虑,许多人每天都在进行一些小的自我伤害行为,如暴饮暴食、厌食、滥用药物等。
然而,这样的“反抗”对于个人来说伤害更大。
因此,面对死亡焦虑时,寻求专业帮助和治疗是更好的选择,以便更好地应对和调整自己的心态。
发展出内向性
内向性的发展指的是一种基于社交退避和固守自我的行为模式,也是对抗人际痛苦和存在性焦虑的核心防御机制。
当这患者意识引起痛苦时,他们便很可能通过弱化对方所看重的自己身上的理想品质来限制伴侣对自己的爱。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会无意识地制造距离感,避免特别亲密的互动。
原因
死亡焦虑的病因尚未知。和很多心理健康疾病一样,死亡焦虑可能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性格、遗传特征和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有关。
疾病因素
常见疾病因素
死亡恐惧常见于健康焦虑和疑病症患者。对死亡的担忧往往是人们恐惧严重疾病的主要原因。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可能因为曾经差点失去生命,或者目睹他人失去生命,丧失不确定性而产生强烈的死亡焦虑。
健康状况不佳的患者,如患有严重遗传性障碍的患者,或者癌症晚期的绝症患者,疾病带来的威胁使他们长期处于死亡焦虑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消极的非合理信念,从而表现出更多的死亡焦虑。
非疾病因素
生理因素
年龄:研究发现,年轻人的死亡焦虑高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更理解和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因此对于死亡的态度也更加坦然。
性别:大多数研究发现,女性的死亡焦虑高于男性。
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不佳可能会诱发个体对生命做出更多负面预期,更容易产生焦虑想法和行为。
心理因素
世界观:世界观缺乏连贯性、统一性,受到冲击或不稳固的个体,在面临死亡提醒时,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机制,以避免死亡焦虑。
低自尊:低自尊个体缺少自尊这一缓冲死亡焦虑的心理结构,在面临死亡焦虑时适应能力更弱。
创伤经历:个体或重要的人遭遇或目睹意外或暴力死亡,例如车祸死亡、爱人被谋杀或自杀,孩子死亡,与死者关系密切或由其照看依赖关系等。
社会因素
社会秩序混乱,无序、暴力事件频发,例如战争、恐怖主义等就会导致高水平的死亡焦虑,使个体意识到自己或亲近的人出现死亡的概率不低。
患者的社会职业对死亡焦虑有一定的影响,涉及到一些与死亡相关职务的职业个体会经历更多的死亡提醒,如医护人员、刑警,处于更高的死亡焦虑唤醒状态。
就医
就医指征
如果暂时未出现下列情况的死亡焦虑无需就医治疗。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
对于死亡及相关事件的关注、恐惧或回避超过了正常范畴。
这些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这种焦虑或恐惧情况给个体带来痛苦,或影响到个体的正常社交、工作和生活。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当过分和不合理的担心、惧怕死亡,伴有明显的焦虑、回避症状,个人感到痛苦,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时,建议及时就医。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最近有经历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这种异常情况的?
每当处于什么样的情境时,会感到恐惧不安?
处于特定环境中时,症状会立即发作吗?
当症状出现时,知道自己的反应是过度而不合理的吗?
为了避免遭遇焦虑的情境采取过哪些行为?
这些症状有没有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存在精神障碍病史?
既往经历过重大精神刺激吗?
有没有其他脑部疾病或精神障碍病史?
相关检查
量表调查
量表问卷调查:包括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等。
主要用于判断患者死亡焦虑的严重程度及发现病因。
其他检查
临床上主要通过问诊来进行精神科查体,并通过相关量表辅助检查,帮助临床医生确定死亡焦虑的程度。
常用的死亡焦虑量表包括Thanatophobia分量表、T-DAS量表等。
医生还会常规对患者进行检查,包括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意识状态、精神状态等),以及针对患者自述身体不适症状的重点查体,比如会听心跳、触摸自认为生病的身体部位,观察患者反应。
如患者有其他不适症状表现,医生会针对主要身体症状必要的专科检查,如甲状腺功能、心脏彩超、胸部CT等。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饮食管理
避免摄入酒精、咖啡因、烟草等,这些物质可能会加剧焦虑。
均衡饮食,保证每天的能量供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摄入足量的蛋白质。
生活习惯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瑜伽、散步、慢跑等,保持心情放松愉悦。
长期规律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避免胡思乱想。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既可以帮助转移注意力,又可以在奉献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生命价值,重新思索生命的意义,提升自尊心,稳固世界观。
心理支持
积极参加与死亡有关的演讲或死亡教育课程,有助于自己建立对于死亡的正确认知,有效缓解焦虑。
患者应当正视疾病,使自己心情愉悦,可通过学习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舒缓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家属应多与医务人员沟通,多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多了解本病相关知识,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与引导。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死亡焦虑主要采取认知行为疗法(CBT)。
治疗师在干预初始阶段将向来访者解释基本治疗原理。回避是来访者处理死亡焦虑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因此治疗师特别强调暴露(现场和想象暴露)在死亡焦虑主题相关的情境中。
在来访者可能对健康或死亡存在显著焦虑的情况下,明确询问其有关死亡焦虑的问题十分重要。通常来说,治疗师会通过开放式问题与来访者探讨死亡。接下来,治疗师可以通过结构式访谈深入探究该问题:
能告诉我更多有关死亡焦虑的信息吗?类似出现的频率,困扰的程度?当你体验到这些困扰时,你是如何反应的?
你何时发现自己比大多数人更担心死亡?那个时候你是否正在经历负性的生活事件?
你能描述和具体说明一下这些年来有关疾病和死亡焦虑的感受和经历吗?
你有没有因为担心死亡而回避某些情境?
当你面对死亡焦虑时是如何应对的?
你会因为担心身体健康而反复去医院检查身体吗?(如果是)都做过哪些检查,频率如何?
你会和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谈论自身对死亡的担忧吗?
在所有临床评估中,处理自杀倾向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当来访者报告出显著的死亡焦虑。
暴露治疗
暴露在恐惧情境下是治疗焦虑障碍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暴露有以下方式:
现场暴露:暴露在回避情境中。
想象暴露:聚焦于与死亡有关的想法和记忆。
内感性暴露:触发死亡焦虑的躯体症状线索。
其他治疗方案
重建患者认知,减少检查、安全行为和寻求确认行为,强调珍视的生活目标,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
若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焦虑症状处于急性期,可选择合适的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劳拉西泮等,短期使用对缓解患者的焦虑有帮助。
此类药物相对安全,但可能存在轻微副作用,如困倦、头晕等,偶见皮疹。
长期使用请遵医嘱,定期定量用药,突然停药可产生恶心、呕吐、紧张烦躁等停药反应。
对因治疗
心理障碍所致死亡焦虑
不治之症所致死亡焦虑
针对不治之症所致死亡焦虑,可以考虑通过姑息治疗,提高患者有限生命时限内的生活质量。
鼓励患者及家人完成未实现的愿望,减少人生遗憾,可帮助患者提升生命意义感,减轻死亡焦虑。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