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概述
概述
新生儿溶血病是孕妇和胎儿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疾病,可发病于胎儿和新生儿的早期。母婴血型不合主要是孕妇和胎儿之间血型不合,母体针对胎儿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及新生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导致胎儿或新生儿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主要有ABO和Rh型两大类。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妇产科、新生儿科
临床症状
胎儿水肿新生儿黄疸、贫血等。
危害
溶血严重的患儿常因严重贫血、心力衰竭而死亡,或发生严重黄疸,尤其是大量胆红素渗入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而死亡。
检查
血常规、血胆红素测定、血型测定、免疫血型抗体测定、Coombs试验、产前检查、羊水检查、B超、羊膜穿刺等。
诊断
依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血胆红素测定、血型测定、免疫血型抗体测定等诊断。
治疗原则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主要针对高胆红素血症,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治愈性
ABO溶血新生儿一般可治愈,Rh溶血新生儿重者病死率高。
饮食建议
新生儿首选母乳喂养。
病因
病因
本病主要因母儿血型不合而发生。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胎儿:轻者只有少量的溶血,重者可表现胎儿水肿综合征导致宫内死亡。 ‘新生儿:(1)黄疸:Rh溶血者大多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ABO溶血病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发展迅速。(2)贫血:Rh溶血者,一般贫血出现早且重;ABO溶血者贫血少,一般到新生儿后期才出现。多数新生儿仅有轻度贫血,肝脾可轻度大。如贫血加重,肝脾增大逐渐明显。(3)胆红素脑病:一般发生在生后2-7天,早产儿尤易发生,当血清胆红素>342μmol/L(20mg/dl)易引起核黄疸,需积极处理。
诊断依据
1.产前诊断根据孕母病史及分娩史,结合血型检查、B超及Coombs试验等确诊。2.新生儿诊断在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ABO血型不合者可稍晚),进行性加剧,肝、脾肿大,且严重贫血。婴儿出生后立即呈现苍白甚至轻度水肿者,若不及时处理,数日内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及吸吮反射减弱,甚至抽搐等胆红素脑病症状。3.辅助检查(1)血型测定:血型鉴定确定有无母子血型妊娠不合。先作母子ABO血型鉴定,如婴儿为0型或母亲为AB型,则排除ABO溶血病,再作Rh血型测定。(2)免疫血型抗体测定:抗A或抗B或RH抗体阳性。(3)血胆红素测定:血清胆红素>205μmol/L。
治疗
治疗方针
多采用综合治疗,产前给予血浆置换术、宫内输血、提前分娩;新生儿期给予对症治疗、光照疗法、换血疗法。ABO溶血新生儿多数可不经特殊治疗而自愈。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产前治疗产前口服苯巴比妥,每日3次,连用l周,可减轻新生儿黄疸。2.新生儿期(1)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及尼可刹米均能诱导肝细胞微粒体中萄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加速与间接胆红素结合。二者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2)白蛋白或血浆:白蛋白可与胆红素结合,以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游离。(3)口服或静注葡萄糖:有利于葡萄糖醛酸生成,促进胆红素代谢。(4)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阻止抗原抗体反应,减少溶血,激活肝酶,增加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结合作用。(5)青霉胺:口服或静脉注射。
其他治疗
1.Rh溶血病产前治疗(1)血浆置换术:对于抗人球蛋白法测定抗体效价高于1:64,应在20周以后需多次反复置换血浆治疗。(2)宫内输血:纠正贫血,防止胎儿宫内死亡。(3)提前分娩:一般在35~38周时引产存活率较高。当羊水胆红素光密度值位于高分区,且羊水的卵磷脂/鞘磷脂比值>2,证明肺已成熟,可提前分娩。2.产时治疗产前拟诊为母子血型不合者应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防止发生新生儿窒息,尽量避免使用麻醉剂,给氧胎儿分娩后应及时断脐,以免带有抗体的血过多地流入婴儿体内,脐带残端要保留长一些,无菌处理后保持湿润,以备换血之用,留脐血3~5ml,测血清胆红素、血常规及血型。3.新生儿期的治疗(1)在严密观察黄疸进展的条件下,轻症可行一般治疗。(2)光照疗法、换血疗法。
预后情况
轻型病例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预后良好,成长后同正常儿。重度病例常为Rh抗体引起的溶血,往往因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而并发核黄疸,甚至胎儿水肿或死胎,预后较差。
护理
日常护理
1.正确母乳喂养方式及满足营养需要。2.加强患儿皮肤护理,勤换尿布。3.预防呼吸道感染。
饮食调理
首选母乳喂养,不宜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