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胚窦瘤
概述
概述
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是来源于具有多向分化功能的生殖细胞,向胚外结构方向分化而形成的一种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肿瘤科、妇产科
临床症状
原发于生殖器官者可表现为腹部包块、腹胀、腹痛及腹水;原发于纵隔者可有胸闷憋气等呼吸系统症状,原发于颅内者可有神经系统症状。
危害
肿瘤较大时可引起脏器压迫症状。
检查
诊断
根据儿童或年轻女性出现腹部肿物、纵隔肿物或颅内肿物等表现,结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
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联合化疗。
治愈性
本病恶性程度高,转移早,即使彻底切除肿瘤,患者仍有可能死于肿瘤进展或复发。
饮食建议
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病因
病因
病因不详。
流行病学
多见于儿童及年轻妇女。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原发于生殖器官者临床上并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表现,肿瘤通常在已经长到相当大的程度时才被发现,并且由于肿瘤多为恶性,故常常包绕或侵犯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如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甚至在腔静脉的腔内形成瘤栓,可以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水肿等。肿瘤巨大时可以引起腹腔内脏器压迫症状。原发于纵隔者可出现胸闷憋气等表现。原发于颅内者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神经系统症状。
诊断依据
通过定性或定量检测甲胎蛋白,可获得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B超及CT对早期定位诊断价值较高,确诊依赖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
治疗
治疗方针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联合化疗。
放化疗
术后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原则是争取整块切除肿瘤组织,如果联合脏器的扩大切除有助于肿瘤切除时,应切除脏器,尽量不要残留肿瘤组织。
预后情况
本病恶性程度高,转移早,即使彻底切除肿瘤,患者仍有可能死于肿瘤进展或复发。
护理
日常护理
1.保持居住环境安静、舒适,排除不必要的刺激,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2.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治疗。
3.坚持长期随访和检测,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对进食不足或全身状况极差者应给予支持治疗,按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