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
概述
应用麻醉药使意识丧失、痛觉消失的临床操作
麻醉效果确切,麻醉程度与药物浓度有关
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和风险,患者需积极配合医师
麻醉药物一般不会对大脑造成长期影响
定义
全身麻醉是通过麻醉药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意识丧失,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肌肉松弛等麻醉效果的操作技术。
依据麻醉药给药途径,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及复合麻醉,临床上现多采用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全麻药或麻醉方法,以达到最佳临床麻醉效果。复合麻醉可大致分为全静脉麻醉、静脉与吸入麻醉药复合的静-吸复合麻醉。
除以上三种全身麻醉外,还有基础麻醉、监护性麻醉等全麻技术,此外门诊无痛人流,无痛胃镜也属于全身麻醉范围。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适用于大部分手术,主要包括脑外科、心胸外科、开腹手术、微创腔镜等大型手术,以及心脏支架等心脑血管介入、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等有创诊疗手术。
治疗效果
● 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确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被抑制程度与药物浓度有关,麻醉医师易于控制和调节麻醉深度。
● 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无意识及痛感,自我感觉舒适,不受紧张情绪及应激性反应影响,术中配合程度好,术后无痛苦记忆。
● 全身麻醉时,可采用喉罩、气管插管,即机械辅助通气,可确保患者呼吸安全。
安全性
全身麻醉较为安全,但也存在一定风险,需配合麻醉医师做好麻醉前评估,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麻醉后药物会被肝肾代谢或从尿液等途径排出,一般不会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造成长期影响。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全身麻醉属于操作治疗类,但难度较大,麻醉过程较复杂,术中需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需专门的麻醉医师严格把控,并能够针对不同情况立即做出相应的处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麻醉费用相对较高,费用在0.1万到上万元,具体还要结合全麻方式、麻醉时间、麻醉用药情况及个人具体情况,费用会有所差别。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
医院科室选择
根据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的临床麻醉分级管理制度,拥有麻醉科且具备资质合格的责任麻醉医师的医院都可以开展此项技术,开展科室为麻醉科。
应用范围
适宜情况
全身麻醉适用于大部分手术,主要是大型手术:
● 脑部开颅手术。
● 心脏大血管手术。
● 胸部开胸手术、肺叶切除术等。
● 腹部胃大部分切除、肝脏切除、胰腺切除、直肠切除等。
● 微创腔镜手术,如腹腔微创手术、后腹腔肾切除手术等。
● 心脑血管介入手术,如心脏支架置入术、腹主动脉瘤手术等。
● 门诊手术,如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等。
● 不能配合手术操作的人群,如婴幼儿、精神病患者。
不宜情况
全身麻醉无绝对禁忌证,以下为相对禁忌证,在病情控制改善后大部分均可行全身麻醉,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 存在严重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
● 存在喉部水肿、喉炎,喉部肿物难以行气管插管;
● 存在不能控制的全身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 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
● 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高血糖;
● 3至6个月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
治疗前
全身麻醉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前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工作,主要进行麻醉前评估及麻醉前准备。
● 综合分析麻醉前访视所得的信息,对患者全身情况和麻醉耐受力做出较全面的评估,制定麻醉方案。
● 需告知麻醉医师既往手术及麻醉史、是否存在并发症等。
● 需告知麻醉医师吸烟、饮酒史。
● 需要告知麻醉医师既往所患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青光眼、既往手术史等可能影响麻醉情况。
● 需要告知麻醉医师用药情况,如口服抗凝药物等,有无过敏史。
治疗前检查
体格检查
包括一般情况、气道评估及系统查体等。
一般情况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意识状态及心肺功能分级等。
气道评估
气道评估是保证麻醉的关键步骤,具体包括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条件评估两部分。
面罩通气困难程度评估,主要指标包括面罩贴合困难、肥胖、无牙等。
插管困难程度评估,主要指标包括头后仰度、张口度、Mallampati分级、甲颏间距、颈部活动度及下颌骨水平支长度等。
系统查体
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充分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呼吸、循环、消化、造血、脊柱四肢及神经等各系统的功能状况。
实验室检查
通常会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传染病指标,部分患者可能需完善感染指标、血气分析等,以便评估手术及麻醉风险。
● 血常规:主要评估有无贫血、血小板减少、感染等异常情况。
● 凝血功能: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预防术中出血情况的发生。
●血生化:主要评估肝肾功能及血糖情况。
● 传染病指标:主要评估有无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传染性疾病。
● 感染指标:主要包括血、尿培养及降钙素原等,了解有无合并感染情况。
● 血气分析:肺部异常患者,评估肺功能情况。
影像学检查
一般需要完善心电图、胸部平片等。
如果合并系统性疾病,或需要实施复杂手术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其他相关特殊检查。如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做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CT,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胸部CT、肺功能等,以充分评估手术及麻醉风险,预防并发症。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使用的药物
降压药物:手术当天一般仍需服用,对于特殊种类的降压药如利血平需提前停药一周,并调整其他药物。
对于服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以及服用降糖药的患者,要根据不同药品类别,由专科医生或麻醉医师进行调整,以保证安全。
控制基础疾病
● 患有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疾病时,要先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再进行麻醉,否则可能增加麻醉中和麻醉后的风险。
●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原则上择期手术全身麻醉需在血压及血糖得到纠正后再进行,但急诊抢救患者相对范围较宽,需临床医生及麻醉医师综合考虑评估。
胃肠道准备
常规排空胃肠道,无特殊情况术前6小时禁止饮食,部分患者术前需服用泻药甚至灌肠,术前2小时禁止饮水。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手术时会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方便穿脱,提前取下配饰、假牙等物品,有活动牙齿需告知麻醉医师。
留置尿管及胃管
根据手术需要,患者可能需留置尿管及胃管,护士术前留置。
其他准备
保持平衡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术前当晚充分休息,至少提前两周戒烟戒酒,避免感冒。
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麻醉前,麻醉医生会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麻醉方式情况、麻醉风险和麻醉前后注意事项,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麻醉前处理
医生会向患者做适当的麻醉配合解释工作,核对患者及麻醉前评估、检查相应设备,选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连接心电监测仪及血压袖带等设备。手术室护士会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
麻醉诱导
患者接受全麻药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这一阶段称为全麻诱导期。
诱导前会连接好麻醉机、准备气管插管或喉罩及吸引器等,测定血压,监测心电图和SpO2
全麻诱导方法有:
面罩吸入诱导法
将麻醉面罩扣于患者的口鼻部,开启麻醉药蒸发机器使患者吸入麻醉药物。
待患者意识消失并进入麻醉状态时,静注肌松药后行气管内插管。
静脉诱导法
面罩吸入纯氧2~3分钟。
静脉给予麻醉药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等。
患者神志消失后再注入肌松药,待下颌松弛及呼吸变浅,使用麻醉面罩辅助呼吸,肌松药完全起效后进行气管内插管或喉罩。
插管成功后,立即与麻醉机相连接,并进行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
麻醉维持
麻醉诱导完成后,就进入麻醉的维持阶段,麻醉维持阶段需动态调整麻醉深度,以满足手术要求,监测并维持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相应情况。
麻醉维持分为吸入麻醉药维持、静脉麻醉药维持、复合麻醉药维持。麻醉药一般联合使用,包括吸入和静脉全麻药、镇痛药、肌松药。
麻醉恢复
手术结束后停用麻醉维持药物,患者逐渐恢复意识,麻醉医师会呼喊患者或拍打肩部,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拔除气管插管或喉罩。
部分患者将由麻醉医师以及手术室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送入到麻醉复苏室,在复苏室中恢复苏醒。
治疗感受
全身麻醉患者无意识、无感觉,相对较舒适。
麻醉恢复清醒过程中因麻醉插管刺激会有咽喉部不适等,部分患者因手术刺激可能出现疼痛不适症状。
极少患者存在术中知晓,即麻醉过程中病人不会对外界作出任何反应,但实际意识是清醒的状态,多产生痛苦记忆及心理问题。
治疗时间
全身麻醉时间包括手术前麻醉前准备、手术中麻醉维持、手术后麻醉恢复过程。
麻醉前准备大约需要0.5~1小时,手术后麻醉恢复观察过程0.5~2小时,手术中麻醉维持时间取决于手术时间,存在较大差异。
治疗后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呼吸道护理: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因麻醉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容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特殊手术需按照医生要求采取相应体位,此时多需护士协助完成。
监测生命体征:通过心电监测监护可了解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情况,还需定时监测体温,麻醉术后多出现低体温,感染性手术则易出现高热
切口护理:需要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卫生,定期换药,预防切口感染,避免剧烈咳嗽影响伤口。
疼痛护理:麻醉清醒后,患者多因手术存在疼痛,可根据手术创伤大小及疼痛程度选择患者自控镇痛泵或口服给予止痛药物。此时需鼓励患者深呼吸,避免影响术后呼吸功能恢复。
引流管护理:麻醉清醒后,患者可能会自行拔除尿管及引流管等,需密切注意。
防坠护理:麻醉后,使用高床栏避免患者发生坠床风险。
监测与检查
● 全麻患者多进行心电监测,注意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 观察患者意识情况。
● 监测手术切口处有无渗血、渗液,引流情况等。
● 麻醉当天相对风险较高,如果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营养
● 全麻患者术后第1天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饮食以流食为主,包括粥、果汁等,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出现肠道排气后,可恢复正常饮食,当然也需医生依据具体手术情况决定。
●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
● 恢复正常饮食后,需多饮水,勤排尿。
并发症及应对
恶心、呕吐
● 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
● 处理措施:禁食水,使用止吐药物或抑酸药物等处理。
反流、误吸
● 主要见于饱胃及胃排空延迟,术前禁食水或肠道准备不充分患者。
● 处理措施:患者一旦出现呕吐,应迅速将头偏向一侧,立即告知医生或护士。医生可能会使用吸引器清除口鼻腔的反流物或留置胃管。
呼吸道梗阻
● 分为上呼吸道梗阻和下呼吸道梗阻。表现为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鼾声,鼻翼扇动,强烈的呼吸动作而无气体交换,听诊哮鸣音等。
● 处理措施:清除阻塞物,仰头提颏维持上呼吸道通畅;使用药物扩张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及激素消炎,严重时可能需气管切开。
通气量不足
表现为胸闷、气短,血氧降低,呼吸急促、发绀、躁动不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及血压升高,甚至出现头痛、昏迷。
处理措施:立即告知医生或护士,医生可能依据具体情况,改用面罩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血压异常
● 包括高血压和低血压。收缩压高于160mmHg,或收缩压低于80mmHg均要引起注意。
● 处理措施:立即告知医生或护士,医生依据血压水平给予降压药物或补液、升压药物等对症处理。
心律失常
● 麻醉、手术刺激易诱发心律失常,常见于既往存在心律失常疾病患者。
● 处理措施:立即告知医生或护士,依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使用不同药物。
高热、抽搐、惊厥
● 常见于小儿麻醉,体温快速升高,可高于40℃,出现寒战,抽搐,惊厥等。
● 处理措施:立即告知医生或护士,积极物理降温或使用药物降温,治疗恶性高热的特效药物是丹曲林钠。
精神意识异常
● 表现为躁动或嗜睡、兴奋交替存在,意识不清。
● 处理措施:对症药物处理,部分患者可能需完善头颅CT并请神经内科会诊。
恢复过程
疼痛恢复情况
● 手术不同,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应用镇痛泵,可依据具体情况撤泵或更换止痛药物。
● 插管麻醉患者,多数存在咽痛,但一般2~3天后消失。
麻醉药物代谢情况
吸入性麻醉药:停药后十几分钟左右机体即可代谢完全。
静脉全麻药:停药后短效0.5~1小时可代谢完全;长效静脉全麻药需1~3天代谢完全。
意识情况
患者术后多数即刻恢复意识,可回答问题,活动稍差,出手术室时已清醒,但活动较平时差,仍需平躺休息。
后续治疗
治疗后用药
全身麻醉术后本身一般无需服用药物,患者术前服用的药物多数第二天能正常服用,具体仍要遵医嘱。
康复训练
全身麻醉后当天不建议立即活动,需平卧但可行足踝小范围活动,以预防静脉血栓,术后1天多数可下地慢走,但不可剧烈活动,家属需陪同,具体活动方案仍需遵循专科医生的指导。
复查
● 全身麻醉后,需门诊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等检查。
● 住院患者术后麻醉医师2~3天进行术后访视,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复查方案,特别是出现并发症患者,需严格遵循麻醉医师嘱托定期复查。
日常生活
● 戒烟、戒酒。
● 加强营养,食用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早期流质饮食,避免喝牛奶豆浆及过早食用难以消化食物。
● 病情允许麻醉清醒后鼓励尽早下地活动,但需患者家属陪同。
● 避免立即剧烈运动,循序渐进恢复运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