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不合溶血病
概述
概述
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指由Rh血型抗原不同产生抗体导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新生儿溶血,高胆红素血症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且发病早、进展迅速,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血液科、小儿内科
临床症状
黄疸、面苍,乏力等贫血症状、肝大、脾大、脑病(厌食、睡眠不安、反射减弱或亢进、呼吸障碍、嗜睡)等。
危害
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
并发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心力衰竭等。
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型检查、胆红素测定、免疫学检查
诊断
根据病史、黄疸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
治疗原则
减轻溶血,降低高胆红素血症,防止胆红素脑病,改善贫血等症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等。
治愈性
及时、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减少患者并发症及器官损害(特别是神经系统)。
饮食建议
在母婴情况允许时,提倡母乳喂养,鼓励早吸吮,按需哺乳,供给足够能量。
重要提醒
及早发现,治疗。
病因
病因
由母婴Rh血型不合所致,或由于供者和受者的Rh血型不合导致。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黄疸是主要的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有皮肤黏膜苍白、肝大、脾大等贫血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嗜睡、肌张力改变、惊厥等神经系统受损表现。
诊断依据
1.产妇通常有流产、死胎、重症黄疸新生儿产史。2.新生儿出现迅速进展的黄疸和贫血。3.血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计数降低。4.Rh血型检查显示血型不合。5.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6.患儿直接或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治疗
治疗方针
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有效改善症状。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研究认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抑制溶血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多次应用对阻断溶血更为有效。
其他治疗
1.换血疗法换血治疗仍为治疗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和改善神经系统毒性的主要方法。换血应用新鲜全血,其ABO和Rh血型应与母亲同型。2.光疗疗效显著又安全,但只能促进消除黄疸,不能纠正贫血。
预后情况
轻型患儿多数可治愈;重型患儿,出生后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通常贫血越重则临床表现越重,进而由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脑损伤的危险性也越大,早期胆红素脑病换血后仍有治愈可能。
护理
日常护理
1.环境维持合适的温室度,并经常通风换气,给予保暖。2.预防感染(1)接触新生儿前后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2)每日检查脐部,注意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尿液浸湿。(3)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3.心理护理家长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4.用药护理遵医嘱坚持正规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饮食调理
在母婴情况允许时,提倡母乳喂养,鼓励早吸吮,按需哺乳,供给足够能量。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