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病
概述
蛲虫病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肠道而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尤其是夜间
蛲虫主要经消化道传播,进入人体,寄生于人体的肠道导致发病
主要靠药物驱虫治疗,同时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
定义
蛲虫又称蠕形住肠线虫。蛲虫病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如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引起的寄生虫病,以儿童多见,主要特征是夜间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
发病情况
蛲虫病为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温带、寒带地区感染率高于热带,居住拥挤、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见。
国内感染也较普遍,感染率一般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尤其集体生活的儿童感染率更高。
病因
致病原因
蛲虫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蛲虫感染后寄生于肠道而发病,儿童易感,常有家族聚集性。
传染源
人是蛲虫唯一的宿主(在自然条件下,能被蛲虫寄生),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排出体外的虫卵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蛲虫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直接传播:肛-手-口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虫卵会寄生在感染者的肛门附近,触摸过肛门后手被虫卵污染,当用不洁的手抓取食物或吸吮手指时虫卵经口食入引起自身重复感染。
间接感染:人体接触被虫卵污染的衣裤、床单、玩具、食物等后经口食入而感染。
其他:还可通过呼吸道感染、肠道逆行感染。这两种传播途径少见。
易感人群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但儿童感染率高。
有家庭聚集性。
发病机制
蛲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回盲部,蛲虫头部可刺入肠黏膜,偶尔可深入黏膜下层以吸取营养。
雌虫发育成熟后向下移动,在宿主入睡后爬出肛门产卵,期间导致局部瘙痒。
虫卵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人体肠道并发育为成虫,这种自身感染是蛲虫病的特征,因此需要多次治疗才能治愈。
虫卵亦可在肛门周围孵化,幼虫经肛门逆行进入肠内并发育为成虫,称为逆行感染。
症状
主要症状
轻度感染者一般无症状,中重度感染者主要症状如下:
肛门瘙痒
最常见的症状是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多在睡眠后发作而影响睡眠。
精神系统
儿童常有睡眠不安、焦虑不安、失眠、夜惊、磨牙、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
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并发症
继发细菌感染
肛门和外阴部因刺激和抓挠可以引起细菌感染,出现局部发红、肿胀,体温升高和疼痛。
生殖系统蛲虫感染
蛲虫从肛门区域迁移到阴道、子宫、输卵管等处,可导致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等症状。
泌尿系统蛲虫感染
侵入尿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与遗尿(在睡眠中不自主地排尿的现象)。
阑尾炎
出现腹痛、呕吐、食欲减退、发热等症状。
腹膜炎
蛲虫偶尔通过输卵管侵入腹腔,可引起急性腹膜炎,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164
蛲虫病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感染科
出现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瘙痒,且夜间加重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儿科
儿童出现以上症状者,可前往儿科就诊。
急诊科
出现突发剧烈腹痛等紧急情况时,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常需要做粪便常规、透明胶纸粘贴或棉拭子法找虫卵,就诊前不要清洗肛周和外阴。
蛲虫在患儿睡着后会从肠道移动到肛门外,所以可以选择在患儿入睡后1~3小时在肛周皮肤皱襞、会阴或内裤上查找是否有成虫,以便给医生提供更多信息。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瘙痒?是否有减轻或加重?
是否有肛周及大便见到虫体?
儿童是否有睡眠不安、磨牙?
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是否有接触过出现类似症状患者?
身边是否有人确诊过蛲虫病?
是否有不良卫生习惯,如便后不洗手、经常吸吮手指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虫卵检查、透明胶纸粘贴或棉拭子法找虫卵。
成虫或虫卵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局部外用药膏:2%氯化氨基汞软膏
驱虫药:阿苯达唑甲苯咪唑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164
蛲虫病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近期接触过蛲虫病患者或接触过患者的生活用品。
临床表现
肛周表现:肛周由于长期刺激和抓挠出现红、肿等表现。
成虫检查:因为蛲虫会在患者睡着后从肠道移动到肛门外,所以可以选择在儿童入睡后1~3小时在肛周皮肤皱襞、会阴或内裤上查找到成虫。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判断是否出现贫血等。
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多无明显变化。
检查前无需空腹。
粪便检查
检查是否有虫卵。
蛲虫一般不在肠内产卵,粪便检查不易检查出虫卵。粪检阳性率只有5%左右。
须从粪便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总量约为蚕豆大小。
肛周检查
检查是否有虫卵。
最常用的是棉签拭子法及透明胶纸粘贴法。反复多次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棉签拭子法:先使用棉签拭子浸透在生理盐水中,挤干后擦拭肛门周围,然后对其进行检查。
透明胶纸粘贴法:用透明胶纸紧压肛周部位,与肛门周围皮肤充分贴合粘取虫卵,然后进行检查。
一般在早晨排便前进行检查。
成虫检查
检查是否有成虫。
可以在肛周皮肤皱襞、会阴或内裤上查找到成虫。
选择在患儿入睡后1~3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为常见检查项目,具体情况应根据医生安排进行检查。
鉴别诊断
肛周细菌或真菌感染
相似点:会出现肛周的瘙痒,可能会出现破溃。
不同点:细菌或真菌感染不会出现夜间加重的现象,肛门周围会出现皮疹丘疹、红斑等,可以通过肛周检查和成虫检查来鉴别。
肛周神经性皮炎
相似点:肛周瘙痒,夜间加剧,抓挠后出现皮肤损伤。
不同点:肛周神经性皮炎抓挠后会密集成群的丘疹,表面覆盖糠皮样鳞屑,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苔藓样硬化。通过成虫和虫卵检查可鉴别。
相似点:肛周瘙痒。
不同点:痔疮会出现排便时疼痛、出血。主要靠肛门直肠检查进行鉴别。
肛周湿疹
相似点:肛周皮肤瘙痒。
不同点:肛周湿疹不会出现夜间加剧,皮损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检查是否有其他肛门疾病、成虫检查和虫卵检查来鉴别。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滴虫阴道炎
相似点:会出现会阴部瘙痒。
不同点:阴道炎导致的会阴部瘙痒常伴有阴道分泌物颜色、性状、气味的改变。阴道分泌物中找到芽孢或菌丝、滴虫即可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通常进行药物治疗,可驱虫和缓解症状。
一般治疗
患儿须穿满裆裤。
防止手指接触肛门,勤洗手,指甲处已隐藏虫卵。
每天早晨用肥皂和温水清洗肛门周围皮肤。再用氯化氨基汞软膏涂布。
换下的内裤所有床上用品应蒸煮或开水浸泡后日晒杀虫,连续10天。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口服药
常用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噻嘧啶双羟萘酸噻嘧啶(抗虫灵)等。
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服药后注意观察自身情况,如果有皮肤瘙痒、皮疹、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药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外用药
如2%氯化氨基汞(白降汞)软膏等药物涂于肛门周围,有杀虫和止痒双重作用。
预后
治愈情况
及时使用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治愈后不会留后遗症。
危害性
肛周瘙痒易使人注意力无法集中,夜间瘙痒加重会影响睡眠。
可能传染给共同居住的人。
治疗不彻底会出现病情反复。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蛲虫病无特殊的饮食要求,营养均衡饮食即可。
多食用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豆制品、奶制品等。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尽量避免使用辛辣食物,避免造成肛周不适。
生活习惯
不用手摸肛门,不吮吸手指,进食前要洗手。
勤换洗内衣裤。
住集体宿舍或寄宿制学校时注意个人卫生。
预防
预防的原则个人防治与集体防治同时进行。
了解蛲虫病的危害,感染的方式等。集体性儿童机构或家庭内出现感染者,其他密切接触者应进行蛲虫感染普查,7~10天重复检查一次。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洗手,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等。
勤换洗内裤、被褥。
集体儿童单位要严格分铺,床位间有一定的距离。
衣服、玩具、食器定期消毒。可通过煮沸并暴晒内衣、被褥等方式将虫卵杀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