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综合征
概述
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常见症状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
由于感染、药物、重金属、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多种病因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肾小球免疫性炎症
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其他治疗(如血浆置换、透析等)
定义
肾炎综合征是以肾小球炎性病变、基底膜和足细胞紊乱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出现血尿、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相似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
分类
按起病缓急和转归分类
急性肾炎综合征
急性起病,常有前驱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或皮肤感染。
可见于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等。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主要特征是急性肾炎综合征合并数周至数个月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肾功能损害。
可见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重症狼疮肾炎、IgA肾病等。
慢性肾炎综合征
缓慢起病,早期病人常无明显症状,或仅有水肿、乏力等。
血尿和蛋白尿迁延不愈或逐渐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高血压和(或)肾功能损害。
病因
致病原因
肾炎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多样,且多数患者病因不明,可能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感染、药物、汞等重金属、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肾小球免疫性炎症或肾小球损伤。
高危因素
链球菌感染
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患者肾脏功能下降,容易引发肾炎综合征;小儿免疫力较低,容易受感染而导致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
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由于血流动力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肾小球病变;或家族中具有与肾脏相关疾病的遗传史的人群。
免疫缺陷
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异常。
症状
主要症状
肾炎综合征是一组临床症候群,病因及起病缓急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通常其共同的临床表现是:血尿、轻度到中度的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或可伴有肾功能减退。
血尿
可有肉眼血尿,观察到尿液呈红色或洗肉水色;或仅表现为镜下血尿,尿液颜色正常,镜下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大于3个。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的特点为变形性红细胞血尿。
蛋白尿
尿液中可出现泡沫尿,尿化验可见尿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大多在1~3g。
高血压
可表现为轻度至中度血压升高,可能伴有头痛、呕吐、头晕等症状。
水肿
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浮肿,开始为眼睑浮肿,后发展为下肢及全身浮肿。
肾功能减退
患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同程度损伤,出现少尿、无尿、血肌酐升高、甚至发展至尿毒症。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乏力、疲倦、腰痛、纳差等症状。
并发症
感染
由于长期的低蛋白血症,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肾炎综合征患者易出现感染,常见的有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感染。
肾性贫血
当肾炎综合征持续出现肾实质损害,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可并发肾性。
急性肾损伤
就医
就医科室
肾内科
出现尿中有泡沫、血尿、少尿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肾内科就诊。
风湿免疫科
出现皮肤紫癜伴腹痛、关节痛等情况时,也可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穿着宽松衣物就诊,方便全身体格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尿液中有泡沫?发现了多长时间?
尿液颜色是什么样的?
是否有全身出现水肿的情况?
近期是否存在不明原因的血压升高?
病史清单
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家族中有无肾脏疾病的遗传史?
有无免疫缺陷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肾脏B超、X线检查。
其他检查:肾脏病理活检。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由于肾炎综合征可能多年无症状,且临床表现多样,因此诊断肾炎综合并不完全依赖临床表现,常以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为主。
病史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家族中具有与肾脏相关疾病的遗传史。
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出尿液颜色深、尿液带泡沫、高血压、水肿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有无发生血液系统损害。
早期肾炎综合征血常规基本正常;合并肾功能不全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计数可有不同程度下降,出现贫血等情况。
尿液检查
主要用于评估有无蛋白尿、血尿。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显示红细胞变形。
肾功能
主要是检查患者的肾脏功能是否受损。
免疫学检查
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常提示急性链球菌感染,对于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若出现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或免疫球蛋白IgG、IgA等指标的升高。通常提示肾炎综合征继发于免疫系统疾病,如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等。
影像学检查
肾脏B超
肾脏B超可提示肾脏病变情况,大多示实质回声增强。
肾炎综合征患者肾脏超声检查早期可见肾脏大小正常,晚期可出现双侧对称性缩小,肾皮质变薄,对疾病的进展阶段有一定的意义。
X线检查
X线检查可判断有无其他部位感染等病变。
病理活检
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可对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肾脏病理确定不同类型肾小球疾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肾病综合征
相似点:均会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
不同点:肾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诊断标准以尿蛋白大于3.5g/d,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为诊断所必需。
治疗
治疗目的:抑制免疫介导炎症,减轻肾脏硬化,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为主。
治疗原则:针对原发病进行相应的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管理
限制钠盐的摄入,伴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钠(<3克/天)。
调整饮食蛋白质与含钾食物的摄入;合并大量蛋白尿且肾功能正常者,宜补充生物效价高的动物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类和瘦肉等。
已有肾功能减退者,即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者,蛋白质应适量,限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0.6~0.8g。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生素
适用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急性肾炎综合征患者。
常用药物有青霉素、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
利尿剂
适用于水肿严重的患者,主要目的是利尿、消除水肿、改善高血压。
常用药物有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长期应用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用药不宜过快过猛,易导致容量不足,诱发血栓栓塞;不良反应可见口渴、恶心、呕吐、乏力等。
ACEI/ARB类降压药
注意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严重肾功能不全谨慎使用;不良反应为心悸、眩晕、心动过速、皮肤瘙痒等。
糖皮质激素
主要是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对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引起的肾炎综合征有较好效果。
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注意起时用药足量,后逐渐减量,一般需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容易继发感染、骨质疏松、低钾血症、高血糖等。
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后使用,也可协同激素治疗。
其他治疗
血浆置换治疗
主要目的是治疗肾炎综合征的原发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患者。
透析治疗
对于患者血容量明显扩张、伴有明显肺水肿、利尿剂治疗效果不明显,或少尿性急性肾衰竭尤其是高血钾时,经透析治疗一段时间后肾功能可恢复正常。
对于发展至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无法逆转者,需进行长期维持性透析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部分急性肾炎综合征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常可在数月内临床自愈。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和慢性肾炎综合征一般无法治愈,后期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时间长短不等,通过积极治疗可以延缓疾病发展进度。
预后因素
原发病的严重程度
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重症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增生性肾炎预后不佳。
伴随合并症
伴随严重的高血压且无法控制,或肾功能减退的患者预后不佳。
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不合理,高蛋白饮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加速病情发展。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是控制肾炎综合征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的患者,需要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摄入,减轻肾脏负担。
选用优质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同时控制总摄入量。尽量减少植物蛋白摄入,加重肾脏代谢负担,例如避免摄入过多豆制品等食物。
减少盐的摄入可有效缓解患者水肿情况,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腌菜及腌制的肉制品。
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适当摄入蔬菜水果。
过多摄入脂肪可能会加重患者高血压的情况,饮食上以清淡为主。
生活管理
戒烟,限制饮酒。
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防止臀部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保暖,防止反复感染。
随诊复查
肾炎综合征患者在治疗期间、治疗后应定期随诊复查,监测各项指标变化,及时调整后续治疗方案、防止并发症发生。
遵医嘱定期复查,病情变化者应每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者可每3~6个月复查相关指标。
复查时可能需要做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项目。
预防
肾炎综合征一般无法有效预防,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避免感染。
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辛辣、生冷饮食等。
具有免疫缺陷性疾病、肾脏疾病家族史等人群,定期检查。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