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贫血
概述
概述
失血性贫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外伤,或内脏出血)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丢失过多、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导致的贫血,一般分为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慢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多数伴有造血原料的缺乏。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血液科、急诊科、外科等。
临床症状
急性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眩晕、心率加快等;慢性者可无症状或有轻微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等。
危害
可引起严重疲乏、心悸、头晕,情况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并发症
血氧量下降而导致多脏器损伤。
检查
体检、血常规检查。
诊断
根据患者外伤、手术、胃肠道疾病等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血象改变可诊断。
治疗原则
止血、补充血容量、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治愈性
消化道大出血、恶性肿瘤等所致的失血性贫血预后较差。
饮食建议
适当加强营养,可予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铁含量丰富等食物。
病因
病因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失血性贫血的症状可轻可重,取决于失血发生的速度及失血的量。急性失血时,尤其是急性大失血,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并危及生命;慢性失血时,轻者可以无症状,或有轻微头晕,严重时可出现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呼吸加快等临床表现,甚至可以出现昏厥。贫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诊断依据
1.病史
如外伤、手术创伤性内脏破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溃疡病等。
2.临床表现
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倦怠、眼花等,活动后症状更明显。皮肤苍白,心率加快,呼吸加快、幅度加深。
3.辅助检查
(1)失血早期仅有血容量急剧减少,而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可仍在正常范围,随血液稀释逐渐下降,2~3天最为显著。
(2)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3)网织红细胞在急性失血后2~3天内开始升高,6~11天达高峰,但一般不会超过30%。
(4)急性失血后2~5天白细胞也迅速增高,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甚至出现幼粒细胞。急性失血后1~2小时,血小板开始增高。
治疗
治疗方针
有效止血,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和供氧,防止休克发生发展。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如为消化性溃疡出血,可静脉应用足量的H2受体阻断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口服止血药等进行治疗。慢性失血予以补充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尤其是铁剂。
手术治疗
存在外伤患者可通过手术止血。消化道出血、肺源性大咯血者经各种止血药物及止血手段治疗无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止血
创伤引起的肢体或局部外出血应抬高出血部位,用止血带止血,局部压迫止血。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用三腔二囊管压迫出血部位止血。
3.输血
输注红细胞悬液是治疗急性失血以及严重贫血的可靠方法。慢性失血或贫血不太重时,无须输血。急性失血出现低血压休克时,还需输注血浆以维持血容量。
预后情况
失血性贫血患者的预后与患者发生失血的原因以及失血速度、程度有关。消化道大出血、恶性肿瘤等所致的失血性贫血预后较差。
失血性贫血吃什么药
失血性贫血吃什么药取决于原发病,若合并缺铁性贫血,应补充铁剂。
失血性贫血根据病因不同,吃的药也有所区别。例如如果原发病为消化性溃疡,则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如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当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四联药物(1种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以及1种铋剂如枸橼酸铋钾)。
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铁性贫血,所以失血性贫血患者可以补充铁剂,如多糖铁复合物、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
如患有失血性贫血,应于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查明原发病并进行相关诊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护理
日常护理
1.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病,特别是有出凝血病者应早期予以治疗。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外出注意安全,避免外伤发生。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营养搭配,营养要匀衡、合理。及早予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铁的食物。避免辛辣、坚硬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