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敏疗法
概述
脱敏疗法是过敏性疾病的对因治疗方法,是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患者反复接触变应原提取物,使其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症状减轻甚至无症状
可用于过敏性鼻炎伴或不伴过敏性结膜炎和过敏性哮喘的患者
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定义
脱敏疗法是目前唯一可中断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治疗疗法,是针对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对因治疗。
通过给予患者逐步增加剂量的过敏原提取物(治疗性疫苗),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使患者再次接触相应过敏原时症状明显减轻,甚至不产生临床症状。
一般用于已查明而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变应原提取物又称为变应原疫苗,需要小剂量、间隔较长时间、反复多次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等。
治疗疾病:过敏性鼻炎伴或不伴过敏性结膜炎和过敏性哮喘。针对特应性皮炎疗效尚未得到公认。
分类
根据给药方式不同,脱敏疗法分为皮下注射免疫治疗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等。
皮下脱敏治疗(SCIT)
皮下脱敏治疗也叫皮下注射免疫治疗,是传统的脱敏治疗方法。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
舌下脱敏治疗(SLIT)
舌下脱敏治疗是指在舌下应用变应原提取物滴剂或片剂,经口腔黏膜吸收的脱敏疗法,通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
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的优点。
其他
包括口服脱敏治疗、经皮脱敏治疗及淋巴结注射等,即经口服、或表皮应用、或淋巴结注射,让患者接触变应原提取物,
上述治疗方法还在探索研究中,目前临床还未大规模应用。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脱敏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伴或不伴过敏性结膜炎和过敏性哮喘。
治疗效果
脱敏疗法对过敏性鼻炎伴或不伴过敏性结膜炎和过敏性哮喘具有较好的疗效。其疗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早期疗效:完成治疗后即显效。
持续疗效:治疗过程中有效。
长期疗效:疗程结束后持续发挥疗效。
预防疗效:防止由鼻炎发展至哮喘,预防出现新的变应原。
安全性
脱敏治疗的安全性良好。
治疗难度和费⽤
治疗难度
脱敏治疗已经在全球开展多年,治疗方法较为成熟,治疗难度小。
治疗费⽤
根据药物种类、治疗方式(皮下脱敏或舌下脱敏)、疗程等因素,费⽤会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皮下脱敏治疗费用为2万元左右(治疗3年),舌下脱敏治疗费用为1万元左右(治疗3年)。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级医院和乡镇卫⽣院以上级别的医院都可以开展脱敏疗法。根据所患疾病在相应的科室接受治疗,例如耳鼻喉科、呼吸科、眼科、变态反应科、过敏科、儿科等科室。
应用范围
适宜情况
适用于变应原特异性IgE介导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伴或不伴过敏性结膜炎和过敏性哮喘。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阳性确诊疾病者,适宜进行脱敏治疗。
患者症状与变应原接触的关系密切,且无法避免接触变应原。
患者的临床症状是由单一或少数变应原引起的。
症状持续时间延长或提前出现的季节性花粉症的患者。
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在变应原高峰季节出现下呼吸道症状。
使用抗组胺药物或中等量以上的吸入性皮质类固醇仍未控制症状的患者。
不愿意接受持续或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
药物治疗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
不宜情况
绝对禁忌证
未控制的或重症哮喘(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70%预计值)和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性病变;
免疫性疾病活动期;
恶性肿瘤。脱敏治疗可诱导T细胞耐受,该过程可能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状态,破坏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因此不推荐对过敏性鼻炎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脱敏疗法。
相对禁忌证
哮喘得到部分控制;
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
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可能增加使用肾上腺素的风险;
自身免疫性疾病缓解期;
严重的精神系统疾病或依从性差(包括不能理解治疗的风险和局限性)、经常不能按时返院就诊者;
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
脱敏治疗过程中曾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
不推荐在妊娠期或计划妊娠期开始脱敏疗法,在维持治疗阶段出现妊娠的,需要充分了解风险再决定是否继续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时应终止脱敏疗法。
几种特殊情况
花粉过敏引起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在花粉播散期禁止开始脱敏疗法;
急性感染、发热或接种其他疫苗(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等情况下,应推迟或暂停脱敏治疗,必要时调整剂量。
注意:相对禁忌证在评估获益大于风险时可以谨慎使用,在治疗期间应严密观测。
治疗前
了解详细症状、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再进行变应原检测。
排除脱敏疗法的禁忌证后,如果患者符合诊断标准并愿意接受脱敏疗法,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开具脱敏疗法处方及相应的抗过敏药物。
目前临床常用的脱敏疗法有皮下脱敏(皮下注射)和舌下脱敏(舌下含服)。对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法频繁至医院等不能进行皮下脱敏治疗的患者,一般考虑舌下脱敏治疗。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常会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并抽血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等。
目的是评价病情及排除脱敏疗法的禁忌证。
变应原检测
变应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变应原皮肤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变应原皮肤试验所采用的变应原主要包括尘螨、蟑螂、动物皮屑、真菌、花粉等。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有助于确定主要变应原。
一些患者需要进行鼻激发试验,即将某种变应原直接作用于鼻黏膜,模拟自然发病的情况,观察是否诱发相关症状,从而寻找主要变应原。
其他检查
治疗前准备
皮下脱敏治疗当天,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舌下脱敏治疗之前应当治疗好口腔的溃疡或外伤。
皮下脱敏治疗需要频繁注射,最初3~6个月需要每周注射1次,每次均要求患者去医院就诊。
舌下脱敏治疗除了首次治疗之外,其余治疗可由患者在家中完成,但需要至少3个月去医院复诊一次。
请根据治疗和复诊时间,提前安排好⽣活工作。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皮下脱敏
注射前
脱敏疗法由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严格遵循操作规范进行。
医务人员会询问近期接触变应原情况、是否并发感染和其他疾病、是否妊娠等;
上次注射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置情况;
是否接受疫苗接种、是否使用其他相关药物、近期使用药物的剂量变化(特别是抗过敏药物);
复查肺功能检测结果,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70%预计值则不予注射;
详细记录上述内容并存档。
注射中
在上臂远端1/3的外侧或前臂中1/3的背侧,缓慢进行皮下注射。左右臂轮流注射。
注射后
留观至少30分钟。患者可随时报告身体任何不适。
留观结束前,医务人员会记录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儿童患者应当有监护人照顾。
在注射当天尽量避免接触相关变应原,避免剧烈运动、热水淋浴和饮酒等。
出现不适应与给予脱敏疗法的医务人员及时联系。
治疗感受
部分患者会出现注射局部的反应,例如局部瘙痒、红肿、风团、硬结、坏死。
红肿反应一般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不影响治疗;如果连续发生红肿反应或局部反应严重,需及时报告给医生,医务人员会给予相应处理。
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不良反应,例如荨麻疹、鼻炎、哮喘、全身瘙痒/红斑、甚至低血压和休克等,需及时与相应医生沟通,医务人员会进行相应的处理。
舌下脱敏
用药前
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开具标准化的舌下脱敏治疗处方及相应的抗过敏药物。
患者凭处方从药房或药店领取舌下脱敏治疗药物后,回到诊室中接受首次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特点、治疗方法、疗程、疗效和安全性、如何避免变应原、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处理等。
用药中
用于舌下脱敏治疗的变应原疫苗有滴剂和片剂两种剂型。
将变应原疫苗置于舌下,含化数分钟后吞咽,疫苗经口腔黏膜摄入体内。
首次舌下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
用药后
用药后观察至少30分钟。
若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需由医生指导并处理;若无不良反应,则可离开医院。
治疗感受
部分患者会出现局部不良反应,例如口内麻木、瘙痒感、肿胀等,主要由变应原疫苗在口腔局部刺激引起。一般出现在首次给药后30分钟内。
也有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包括胃痛、恶心和腹泻等。这类情况可能与剂量有关,减量后症状即可消失。
全身不良反应与皮下脱敏治疗类似。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哮喘发作,其他包括腹痛、呕吐、悬雍垂水肿和荨麻疹等。全身不良反应绝大多数可以自行缓解或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后缓解。
治疗时间
脱敏疗法的总疗程一般为3~5年,分为剂量累积阶段与剂量维持阶段,其中剂量累积阶段一般为3~6个月,其余时间为维持阶段。
不同变应原疫苗的剂量及浓度单位尚未统一,因此,针对不同变应原,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
治疗后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皮下脱敏治疗在注射当天尽量避免接触相关变应原,避免剧烈运动、热水淋浴和饮酒等。
舌下脱敏治疗也应尽量避免接触相关变应原。
出现不适应当与脱敏疗法的医务人员及时联系。
监测与检查
建议患者记录症状日志,以便记录与脱敏疗法相关的一些反应,必要时去医院复诊。
饮食营养
如果对某些食物成分过敏,应注意回避。
恢复过程
并发症及应对
出现全身不良反应,例如荨麻疹、鼻炎、哮喘、喘鸣、全身瘙痒、潮红和红斑,立即去医院就诊。
后续治疗
治疗后⽤药
根据医嘱应用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过敏性哮喘相应的治疗药物,例如抗过敏药物、抗哮喘药物等。
复查
皮下脱敏治疗需要频繁注射,每次均要求患者去医院就诊。
舌下脱敏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
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近期临床症状、体征及用药情况;
评价疗效及必要时调整舌下脱敏治疗方案;
确认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指导如何识别不良反应的预警信号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以及适时地使用药物治疗;
指导患者如何避免环境中的吸入性变应原。
日常生活
注意避免环境中的吸入性变应原。
尘螨过敏患者建议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尽可能避免使用纺织沙发、地毯,定期使用防/除螨设备清理床垫、床单、被褥和枕头等。
花粉过敏患者应关注当地的花粉信息预报,在花粉大量播散期间尽量居家并关闭门窗,外出时佩戴防护口罩和防护眼镜,鼻腔使用花粉阻隔剂;回家进入室内前要清理掉衣服和头发上的花粉,并进行鼻腔盐水冲洗、洗脸和漱口。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