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克罗恩病
概述
食管克罗恩病是一种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的全壁层肉芽肿性炎症,口腔、咽部可见溃疡,会阴部亦可出现溃疡。少数食管克罗恩病患者无症状,往往经内镜或X线检查才发现和进一步进行检查确诊。广义地讲,是指克罗恩病累及食管,食管病变是整个克罗恩病的一部分,大多数伴发有广泛的胃肠道克罗恩病,并有胃肠道外表现。
病因
克罗恩病的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感染
由于其病理学表现类似结核病,过去有人认为本病可能由结核杆菌引起,现在多认为克罗恩病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但未证明任何病毒和本病的发病有关。
2.遗传
临床显示在同一家族成员中的发病率本病较高,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别,提示其发生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但尚未发现遗传规律,可能与多基因或多因子控制的遗传有一定关系。
3.免疫反应
因本病主要病理改变是肉芽肿性炎症,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常见的组织学变化。目前有人认为克罗恩病的发病与免疫反应有关。并且在组织培养中,其循环淋巴细胞对自体或同种(包括胎儿)结肠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约半数患者的血清中,发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或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提示存在体液免疫异常。本病常出现肠外损害,如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硬化性胆管炎等,且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能使病情缓解,提示存在细胞免疫异常。上述特点表明克罗恩病可能是自体免疫性疾病。
症状
部分患者急性突发起病,急性期食管克罗恩病因有食管炎或食管溃疡常引起吞咽疼痛,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口腔、咽部可见溃疡,会阴部亦可出现溃疡。经皮质类固醇治疗可能使食管溃疡愈合,一些患者可发展为慢性病变,这种全壁层的炎症和狭窄可导致吞咽困难和吞咽疼痛、恶心,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倦怠、体重减轻,可伴有发热、关节痛、结节性红斑、贫血,口眼皮肤舍格伦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胃肠道外表现。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呈轻、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病情活动特别是存在并发症时可升高;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且与炎症活动程度相关。病变活动时血清第Ⅷ凝血因子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及其他急性时相性反应物如α1胰蛋白酶、α1糜蛋白酶、α2球蛋白、β2微球蛋白、A淀粉样蛋白等均可升高。新蝶呤是单核巨噬细胞受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诱导后释放的物质,当细胞免疫改变时,尿新蝶呤增多,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溶菌酶活力在CD及其他肉芽肿病变时均可升高。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亦为肉芽肿病变的标志物,但在CD时其活力正常或降低。近年还发现,抗酿酒酵母抗体可能是CD的特异性标志物。
2.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食管钡剂造影在食管克罗恩病的不同时期可有不同征象,其特征为典型的潜行性溃疡及管壁增厚,这些溃疡的表现与疱疹性食管炎中所见相似,即孤立的、散在的多处溃疡。
(2)内镜检查  食管克罗恩病的食管黏膜以炎性改变为主,内镜检查特征性表现:最早期食管黏膜变化为多发性,边界清晰的隆起性小红斑,其周围黏膜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在上述病变基础上形成口疮样溃疡,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病情进一步发展,食管黏膜溃疡增大呈线形,长0.5~3.0cm,宽0.5~1.0cm,深0.1~0.5cm,边缘呈挖掘状,有些溃疡表面覆盖有坏死组织形成的膜,由于炎症侵袭食管黏膜下层,使其表面的黏膜层高低不平;以后病变部位可见多发性口疮样溃疡和(或)线状溃疡,溃疡底部覆盖白色纤维素,溃疡边缘呈红色;严重时受累食管壁因组织纤维化,增厚和狭窄而呈“花园浇水管”状;病变局部的食管黏膜可有不规则息肉样结节,呈“鹅卵石”样外观。
诊断
少数食管克罗恩病患者无症状,往往经内镜或X线检查才发现和进一步进行检查确诊。对于有原因未明的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呕血症状的患者一般均应进行常规的食管X线检查和内镜检查(包括经内镜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
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药等药物的应用和营养支持治疗。
1.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  为中、重度患者活动期首选药。常用制剂为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布地奈德(布地缩松)是新型皮质类固醇制剂,抗炎作用强,为泼尼松龙的15倍。由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故疗程可以较前二者疗程长,尤为适于兼作维持治疗用药。
(2)免疫抑制药  包括硫唑嘌呤、巯嘌呤(6-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氨甲喋呤),作为特异性核糖核酸合成抑制剂,可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而起抗炎作用。由于此类药物作用慢,一般用药3~6个月方起效,故主要用于:①经皮质类固醇等治疗无效者或长期依赖此类药物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②并发食管瘘管或食管克罗恩病受累部位的病灶。③单用或与皮质类固醇制剂联合应用,作为维持治疗用药。④作为手术前后用药。
(3)氨基水杨酸类制剂  包括柳氮磺吡啶美沙拉秦(5-氨基水杨酸)、美沙拉秦(4-氨基水杨酸)。此类药物主要用于局限于小肠的克罗恩病,而且与泼尼松联用并不优于单用泼尼松的疗法。鉴于此类药物疗效尚不确定,故很少用于治疗食管克罗恩病。
2.对症及支持治疗
(1)抗分泌剂  为减轻食管炎症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治疗食管克罗恩病常合并用抗分泌剂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药,以减少胃酸分泌和缓解胃食管酸反流。尤其是在应用皮质类固醇期间和合并有克罗恩病累及胃十二指肠者,并用抗分泌剂甚为有效。
(2)营养支持治疗  多数食管克罗恩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应及时补充少渣的要素饮食,进食困难、有食管瘘管形成、不能保证热量需求者,应予全胃肠道外营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