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电起搏
概述
通过外源性电刺激调控胃电活动,进而控制胃运动功能的治疗方法。胃生物电活动有控制胃机械活动的功能。胃电起搏点功能异常或异位起搏点兴奋导致电活动紊乱,表现为胃电过缓、胃电过速和胃电节律失调,引起胃收缩强度减弱、蠕动减少、传递时间延长。胃电起搏对调控慢波电活动、促进胃平滑肌收缩、加速胃排空有重要临床意义。
适应证
胃轻瘫患者,尤其是难治性胃轻瘫患者。
治疗方法
1.浆膜起搏
浆膜起搏是常用方法,将刺激电极埋在胃浆膜面,保证起搏部位组织与电极密切接触,并直接作用于胃平滑肌。此治疗方法是侵入性操作,需剖腹或用腹腔镜植入电极。
2.黏膜起搏
将电极放置于胃黏膜表面,将外源性电刺激经黏膜、黏膜下层通过电极传至平滑肌层。此方法不需要手术,可在内镜及X线引导下达到刺激部位,但是需要插管,不能保证与黏膜接触良好,并且无法获得长期有效的起搏效果。
临床意义
1.调控慢波活动
给予近端胃一定量的电刺激,可控制远端胃的慢波幅度及频率,改善异常慢波活动,恢复胃动力。
2.影响胃平滑肌收缩
可增加消化间期移动性复合运动Ⅲ相收缩,还可增加胃收缩的幅度。
3.加速胃排空
可缩短胃排空时间,促进胃排空,增加胃收缩幅度。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适应证
治疗方法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