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型脑瘫
概述
概述
强直型脑瘫是以被动运动有抵抗为特征性表现的锥体外系损伤,多与痉挛型脑瘫混合存在。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新生儿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
别名
强刚型脑瘫、固缩型脑瘫
临床症状
患儿抬头、翻身、坐立等均晚于同龄婴儿,运动时手脚不协调,偏侧运动较多;撒尿时难以打开双腿;眼神与父母无交流等。
危害
患儿运动、语言、智力等发育落后,严重者可致终身残疾。
检查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BEAM)、脑磁图、诱发电位、肌电图、脑阻抗血流图 (REG)、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
诊断
根据病史,患儿抬头、翻身、坐立等均晚于同龄婴儿,运动时手脚不协调等运动、语言、智力发育障碍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可诊断。
治疗原则
早诊断、早治疗。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同步进行等。
治愈性
重在预防。经治疗可缓解症状,难以彻底治愈。
饮食建议
易消化、高纤维素、高蛋白饮食等。
病因
病因
缺氧窒息、新生儿颅脑外伤、先兆流产、产前出血、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肝炎、早产及胎儿发育不良等。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强直型脑瘫属锥体外系损伤,被动运动时抵抗均匀一致,抵抗是双向的,被动运动的抵抗在缓慢运动时最大,腱反射不亢进。患儿抬头、翻身、坐立等均晚于同龄婴儿,运动时手脚不协调,偏侧运动较多,撒尿时难以打开双腿,眼神与父母无交流等。
诊断依据
抬头、翻身、坐立等均晚于同龄婴儿,运动时手脚不协调,偏侧运动较多,撒尿时难以打开双腿,眼神与父母无交流等运动、语言、智力发育障碍表现。腱反射不亢进,或正常,或呈减弱状态,无踝阵挛及不随意运动。被动运动有抵抗等。结合CT、磁共振成像、脑电图等各项检查结果可诊断。
治疗
治疗方针
早诊断、早治疗。综合治疗、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同步进行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巴氯酚
与抑制性神经传递介质γ-氨基丁酸(GABA)结合,导致过度去极化。不良反应包括过度镇静、精神错乱等。
苯二氮类(地西泮、劳拉西泮等)
与GABA在脊髓和脊髓以上神经元处结合。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和流口水等。
曲丹林
直接作用于骨骼肌,阻止肌质网释放钙离子,减弱或阻止肌肉细胞对刺激信号作出反应。不良反应包括肌力弱和肝毒性反应。
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肌切断,肌腱延长、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等。通过对脊髓神经的处理,全面调整患者的肌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
预后情况
程度轻、及时治疗者预后尚好。程度重者预后不佳。
护理
日常护理
对脑瘫的日常护理应根据不同年龄、程度的儿童制订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尽量运用协助并逐步减少协助,发展脑瘫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穿脱衣物,一般先选择障碍较重一侧肢体,减轻关联反应。对患儿做伸或屈肢体动作时,若发现有明显抵抗,动作应轻柔缓慢。脑瘫儿童坐位或立位平衡能力较差,坐位或直立位时易前后或侧方向倾倒,需注意保护。
饮食调理
易消化、营养丰富、高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与脑的记忆、思维有密切关系。饮食要定时,一般早、午、晚各进食一次,有条件者可以在上、下午各增加点心一次。按时进食,可以增加食欲。每日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让阳光照射皮肤,可增进食欲,帮助吸收。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