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概述
概述
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又称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是一组原因不明、嗜酸性粒细胞持续高度增生,并伴有多种器官损害疾病,预后较差的综合征。可呈急性或慢性。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血液科
临床症状
发热、疲劳、咳嗽、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皮疹等及受累器官的相应症状。
危害
多脏器受累,损伤,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并发症
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神经、呼吸系统、胃肠道、肝脾等多器官受累。
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骨髓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B超、MRI等检查。
诊断
根据病史、多器官损害及血常规、骨髓检查及排除其他疾病的检查可做出诊断。
治疗原则
治疗应以重要器官受累和功能障碍作为主要治疗指证。可应用白细胞单采术;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干扰素环孢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愈性
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
饮食建议
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病因
病因
原因不明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临床表现最常见的为发热、咳嗽、胸痛、心悸、气短、乏力、体重减轻、皮肤瘙痒、皮疹等。但由于病变累及的组织器官不同,受损程度不同,临床症状也多种多样。受累的脏器常有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神经、呼吸系统、胃肠道和肝脾等。所波及的各系统中以心血管系统病变最突出,部分患者有器质性杂音。
诊断依据
1.排除感染、肿瘤、免疫性疾病等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其他原因及疾病。2.出现多系统脏器损害,多有发热、咳嗽、胸痛、心悸、气短、乏力、体重减轻、皮肤瘙痒、皮疹等表现。3.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并持续6个月以上;骨髓涂片检查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可有核左移。
治疗
治疗方针
治疗应以重要器官受累和功能障碍作为主要治疗指证。可应用白细胞单采术;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干扰素环孢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对症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对症治疗有瘙痒者可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出血者可用阿司匹林等抗凝治疗。2.其他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生物因子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1.脾切除出现严重脾功能亢进脾梗死时可考虑脾切除治疗。 
2.心脏外科合并心脏病变,可采取相应手术治疗。心脏外科治疗可改善心脏受累者的心功能,延长生存期。
其他治疗
1.造血干细胞移植药物不能控制病情进展的患者,如有合适的供体且患者一般情况允许,可考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2.白细胞单采术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100×109/L的患者,可用白细胞分离机单采嗜酸性粒细胞,再用药物治疗。
预后情况
预后与原发疾病有关,无重要脏器浸润着预后良好。少数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内膜病变等,从而引起死亡。
护理
日常护理
1.环境维持合适的温室度,并经常通风换气。患者宜穿透气、棉质衣服,若有寒战应给予保暖。2.休息与活动患者应充分休息,生活有规律,避免劳累,维持充足睡眠,防止病情加重。3.心理护理家属主动与患者沟通,促进患者与家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主动参与对患者的护理,以减轻患者内心的抑郁感。4.定期复查,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清淡易消化饮食,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