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带现象
概述
拖带现象是指心动过速发作时,用高于心动过速的频率(比心动过速周期短10~30 毫秒)进行超起搏时,心动过速的频率可上升到起搏频率,当超起搏停止后原心动过速未终止,即刻恢复到原心动过速本身固有频率的现象,又称为心动过速的暂时性拖带现象。拖带现象是折返性心动过速特有的心电现象。
检查方法
1. 超博频率
(1)选择起搏间期:先确定心动过速间期,在选择比心动过速短10ms的起搏间期起搏,起搏后观察能否拖带心动过速,然后将起搏间期再减10ms进行起搏。
(2)选择起搏频率:选择比心动过速频率高5次/分钟的频率作为起搏频率,有效拖带现象出现后可将起搏频率再提高5次/分钟进行起搏。
2. 起搏持续时间
每级超速起搏持续时间2~60秒。
3. 每级起搏递增步长
1级超速起搏有效拖带后,起搏频率升级后可再次做拖带,升级步长。
4.拖带区测定
为证实有无拖带,可进行1~2级的超速起搏,心动过速确实能被拖带时,检查可终止。
5.超速起搏部位选择
尽可能选择靠近心动过速折返环的位置,越靠近折返环激发拖带的概率越大。
诊断标准
1. 超速起搏刺激时,心动过速的频率跟上刺激频率;刺激停止,以后的心动过速与刺激前相同。
2. 以快于心动过速的恒定频率起搏时,体表心电图上固定的QRS融合波;停止起搏后,第
一个心动过速波没有融合,其回复周期等于刺激周期。
3.刺激频率增加时,心电图融合的程度增加。心动过速时用不同频率起搏,心电图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融合波。起搏频率越快,融合波中所占的成分越大,即呈进行性融合。
4.用更快频率起搏并使心动过速终止时,一个或几个部位对起搏刺激部位存在局部阻滞。
5.拖带的融合为波较轻时,体表心电图可能不出现融合波。
临床意义
1. 识别拖带现象,明确拖带频率范围,可以用稍高于拖带的频率进行起搏终止心动过速,以期安全有效。
2.鉴别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和触发活动性室性心动过速:触发活性室性心动过速虽可用程序刺激诱发和终止,但一般无拖带发生。
3.房室交界区心律失常的诊断。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检查方法
诊断标准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