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
概述
胃固有腺体减少或萎缩的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
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食欲减退、嗳气、食后饱胀等消化道症状
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等
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对因对症治疗及中医治疗等
定义
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表面固有腺体减少或萎缩为特征的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可伴或不伴胃腺体肠上皮化生,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
分型
萎缩性胃炎可分为以下2型。
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此型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此型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更容易被肠上皮黏膜取代,即肠上皮化生。
胃体萎缩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
此类型的萎缩性胃炎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可见大量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
由于内因子抗体可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因此,此类萎缩性胃炎可引起恶性贫血。
发病情况
患病率
目前萎缩性胃炎无权威或公认的患病率统计数据。
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不可分,我国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0%~60%。
年龄分布
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性别分布
男性女性罹患萎缩性胃炎的概率相当,无显著性别差异。
地区分布
萎缩性胃炎比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般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病因
致病原因
萎缩性胃炎可由多因素引起。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约有50%以上的慢性胃炎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自身免疫异常
自身免疫性胃炎引起的免疫异常与萎缩性胃炎有一定关系。
自身免疫性胃炎可产生针对内因子和胃壁细胞的自身抗体,引起自身免疫异常。
萎缩性胃炎患病者血清中常常可检测到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等自身抗体。
其他因素
以下因素可以各自作用,或协同幽门螺杆菌感染损伤胃黏膜。
胃的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十二指肠液、胆汁、胰液反流入胃,削弱胃黏膜屏障。
长期吃粗糙或刺激性食物、酗酒、高盐饮食、长期服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等,可长期反复损伤胃黏膜,造成炎症不愈。
慢性右心衰竭或肝硬化等所致门静脉高压可引起胃黏膜淤血缺氧。
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破坏胃黏膜。
幽门螺杆菌代谢产生的多种酶和代谢产物等,可直接损伤破坏胃黏膜。
幽门螺杆菌可分泌细胞毒素,可导致胃黏膜细胞变性及坏死。
幽门螺杆菌可诱导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诱发炎症反应,进而损伤胃黏膜。
幽门螺杆菌可诱发免疫反应,使自身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胃黏膜,进而引起相关损伤。
免疫因素致病机制
自身免疫异常可出现抗壁细胞抗体及抗内因子抗体。
壁细胞抗原和壁细胞抗体可形成免疫复合体,在补体的催化下破坏胃壁细胞。
症状
大部分萎缩性胃炎没有症状,或缺乏特异性症状。
仅少部分萎缩性胃炎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
主要症状
上腹部不适
疼痛,一般为钝痛或烧灼痛。
饱胀,尤其是吃一点食物后就出现早饱等症状。
食欲下降
食欲相比既往出现明显下降,表现为不想吃任何东西。
反酸
胃反酸是指含酸味或仅为酸水的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
可因胃排空能力减弱引起。
恶心
恶心是一种主观上的异常感觉,表现为胃部不适和胀满感,常为呕吐的前奏。
嗳气
嗳气俗称“打饱嗝”,是胃或食管内的气体从口腔溢出的表现,同时伴有特殊的声响。
其他症状
消瘦:萎缩性胃炎会影响正常的食欲。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可能会引起消瘦等。
并发症
贫血
萎缩性胃炎可伴有自身免疫异常,出现内因子抗体,其又可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因此,萎缩性胃炎可引起恶性贫血。
轻度贫血无明显表现,仅活动后引起头晕、乏力、呼吸加快加深,并有心率加快、心悸等。
重度贫血时,即使平静状态也可能有气短甚至端坐呼吸。
胃癌
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概率相比正常人群和其他胃炎高。
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如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食欲减退等。
随病程进展,胃部症状渐转明显,还可出现腹部包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
舌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伴发舌炎。
不仅表现为舌体外观异常,还会出现舌体麻木、灼痛及进食时疼痛等不适症状。
容易伴发浅表性溃疡、复发性滤泡性口炎等疾病,会对生活及工作造成影响。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66
萎缩性胃炎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携带之前的就医资料,例如胃镜检查结果以及病理报告等。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无上腹部不适、疼痛等症状,持续多长时间?
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近期食欲如何?
家里面有人出现过类似症状吗?
病史清单
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
既往患过什么疾病?
是否有长期服药史?
既往是否做过相关检查,如胃镜?
是否有亲属患消化道肿瘤?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胃镜检查、病理报告单
¹³C、¹⁴C尿素呼气试验
血常规、便常规、便潜血
维生素B12水平测定
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布洛芬、吲哚美辛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66
萎缩性胃炎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临床表现
出现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
还可能出现消瘦等营养不良症状。
实验室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
快速尿素酶试验可在胃镜检查时快速进行,操作简便易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说明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不愿接受胃镜检查,或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进行复查的可选用¹³C或¹⁴C 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培养准确性高,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不能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
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可检测出血中是否存在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
检查可帮助医生判断萎缩性胃炎是否由自身免疫异常所引起。
维生素B12 吸收试验
维生素B12 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可以判断是否因缺乏内因子而影响了维生素B12的吸收。
检查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因内因子缺乏产生的恶性贫血。
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帮助医生判断有无贫血。
粪便常规
粪便隐血可了解有无消化道出血,有助于诊断。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具有安全、可靠、直观等特点。
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可直接观察到特征性外观改变: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病理检查
通过胃镜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萎缩性胃炎诊断的“金标准”。
萎缩性胃炎可有其特征性的显微镜下病理改变,如腺体萎缩、消失,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化生,间质细胞浸润明显等。
鉴别诊断
胃癌
相似点:都可出现食欲下降、上腹不适、饱胀,以及贫血等症状。
不同点:可通过内镜检查及组织活检进行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
相似点:都可出现慢性上腹痛等症状。
不同点:
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规律性,且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
可以依靠内镜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慢性胆道疾病
不同点:慢性胆道疾病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可借由胆囊造影及超声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点:都可以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食欲不振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不同点: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功能性胃肠病,并非器质性疾病,与心理因素联系紧密。通过胃镜检查等可以鉴别。
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点:肝炎、肝癌及胰腺疾病也可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
不同点: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可行鉴别诊断。
治疗
萎缩性胃炎治疗的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的炎症反应。
治疗方法一般遵循个体化原则,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
一般治疗
饮食及生活管理
进食要细嚼慢咽,减轻对胃的刺激。
避免进食过硬、过酸、过热的食物。
戒酒,避免喝浓茶、咖啡等。
少吃高盐、加工以及烟熏和腌制的食物。
规律饮食,建议选择易消化且无刺激的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长期大量吸烟者建议戒烟。
慎用损伤胃黏膜药物
非必须情况下,避免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常见可以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如病情需要必须使用时,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幽门螺杆菌根治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菌药物和铋剂。
主要功效为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根除幽门螺杆菌。
常规疗程为10~14天。
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类重要的抑制胃酸分泌药。
作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的作用强而持久,同时可以使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
抗菌药物
作用:杀灭幽门螺杆菌。因此,抗菌药物是四联疗法的核心。
无过敏情况下抗菌药物优先选择阿莫西林,老年人合并冠心病时克拉霉素需要低剂量,儿童应避免使用左氧氟沙星。
具体使用何种抗菌药物需由医生决定。
常用配比方案: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四环素联合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铋剂
铋剂常指胶态次枸橼酸铋,本药口服后形成铋盐和黏性凝结物,涂在胃表面,形成保护层并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萎缩性胃炎有一定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由于以上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因此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抑制胃酸分泌
应用药物抑制胃酸分泌,对于上腹疼痛症状明显,或伴有黏膜糜烂或出血的患者,通常能使腹痛症状明显缓解。
胃黏膜保护
外源性黏膜保护剂
常用药物为铝碳酸镁等。
铝碳酸镁能吸附胃蛋白酶,有利于胃黏膜修复。
铝碳酸镁的不良反应较轻微,可能出现稀便、便秘和口干等。一般无需担心,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内源性黏膜保护剂
常用药物为替普瑞酮等。
替普瑞酮是一种内源性胃黏膜保护剂,有较强的抗酸作用和对胃黏膜病变的改善作用。
替普瑞酮的不良反应有转氨酶、γ-谷氨酰胺转肽酶等升高,严重时还可诱发黄疸。
促进胃肠动力
作用:可改善与进餐相关的上腹部症状。
适宜人群:以上腹饱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的人群常优先选用。
常用药物:马来酸曲美布汀、伊托必利,以及莫沙必利等。
注意事项:需要在餐前服用。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一般在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其他药物治疗
消化酶
复方消化酶是临床上常用于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和胃胀气的一种药物。
可以促进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一定程度上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如食欲不振、饱胀感等。
复方消化酶虽起不到单独治疗胃炎的效果,可以作为胃炎治疗中的辅助药物。
维生素B12
如果出现恶性贫血的相关症状时,可以人为补充维生素B12。
口服维生素B12治疗有效者,持续口服维生素B12;口服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可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补充治疗需要长期进行。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还有可能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但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抗抑郁或抗焦虑治疗
有消化不良症状且伴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
手术治疗
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可加强随访观察。
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要选择内镜微创治疗或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需辨证论治,建议到正规中医医院就诊。
中药治疗:主要以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为主,具体需要辨证施治。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以改善上腹疼痛、腹胀等萎缩性胃炎症状。但需要专业医生操作。
预后
治愈情况
萎缩性胃炎若能早期发现,经及时积极治疗,部分胃黏膜萎缩可以逆转。
危害性
萎缩性胃炎的危害有近期的,也有远期,不要觉得短期内没有症状就放松警惕。
日常生活
萎缩性胃炎常有上腹部不适、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给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不便。
病情加重及癌变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避免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如粗糙、过硬、过冷、过热、辛辣的食物。
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规律进餐。
避免饮浓茶、咖啡等。
戒烟戒酒。
生活管理
按时作息,不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
预防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吃未经洗净的食物,不饮未经消毒煮沸的水。
吃饭建议进行分餐制。与陌生人共同进食时,需要使用公筷。
幽门螺杆菌疫苗尚处于研发中,因此尚不能依靠接种疫苗预防本病。
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使自身免疫恢复正常状态。
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对胃刺激性过大的食物,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饮食要有节制。戒烟、酒,尤其是已有胃病的人。
遵医嘱服药,避免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及类固醇激素类药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