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给药
概述
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用于缓解症状、治疗疾病、辅助检查的治疗方式
若操作规范、及时处理并发症,治疗过程相对安全
可用于缓解便秘、镇静催眠、治疗肠道感染、降温等情况
禁用于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患者及妊娠早期女性
定义
直肠给药是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来发挥药效的特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直肠灌注给药、直肠栓剂给药两种形式,可达到缓解便秘、镇静催眠、治疗肠道感染、降温等目的。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适用于需要缓解便秘、镇静催眠、治疗肠道感染、降温及特殊人群的治疗(如婴幼儿患者)等。
治疗效果
直肠给药可帮助缓解便秘、镇静催眠、治疗感染、降温及特殊人群的治疗等,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不易刺激消化道黏膜等特点,可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安全性
直肠给药治疗广泛用于临床,其操作过程通常较安全,很少会导致组织或器官的损伤。
但若操作不规范,也可能出现直肠黏膜损伤、发热、过敏等并发症,可能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延长住院时间。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直肠给药是一种简单的无创性操作,治疗难度相对较低。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直肠灌注给药的单次治疗费用约在10~30元左右,直肠栓剂给药的单次治疗费用约在3~10元左右,具体价格以当地医疗服务价格为准。治疗费用主要包括灌注器、一次性耗材(如垫巾、无菌手套)及操作费用等。
但因各地区的医保报销政策差异、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直肠给药治疗的费用也会有所差异。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各级医院和各科室均可以应用直肠给药治疗,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病情,选择正规医院和科室就诊。
应用范围
适宜情况
缓解便秘
对出现便秘等症状的患者,可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润滑肠道、调节局部渗透压,可有效软化粪便,从而缓解排便困难的情况。
镇静催眠
对出现明显疼痛、焦虑、躁动等表现的患者,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应用镇静催眠药(如水合氯醛),有助于快速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同时可避免给药速度过快造成不适,对患者进行后续的检查、治疗等有重要的意义。
治疗肠道感染
对结直肠处存在感染性疾病(如直肠炎)的患者,采用直肠给药的方式可更快、更直接地作用于患处,帮助治疗肠道感染的症状。
降温
对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采用直肠灌注或栓剂给药均有助于快速降低体温,达到降温目的。
特殊人群的治疗
部分特殊人群如婴幼儿或其他无法配合完成口服或静脉给药的患者,采用直肠给药可便捷有效地输入药物,有利于医护人员进行后续的操作。
不宜情况
绝对禁忌证
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合并肠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如肠伤寒)。
妊娠早期女性。
相对禁忌证
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需尽快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在此之前尽量避免直肠给药。
结直肠或肛门部位手术后患者。
严重腹泻或大便失禁的患者。
治疗前
直肠给药的治疗时间通常与疾病的种类有关,该治疗可在门诊操作,一般不需住院。建议由专业医护人员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及相应治疗时间。
治疗前检查
直肠给药是否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因人而异,具体由专业医务人员评估。
如为门诊患者,在进行直肠给药治疗前可能需根据情况进行凝血功能、传染病指标等项目,目的是排除治疗禁忌证。
如为住院患者,是否需在治疗前进行其他检查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评估,根据患者的相关病史(如消化道出血史、肠伤寒病史)、体格检查等明确,排除治疗相关的禁忌证。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接受的药物
如正在使用的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必要时可遵医嘱调整用量或停用。
安排生活工作
由于治疗目的不同,直肠灌注或栓剂给药的治疗时间也有一定差异,且治疗后需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休息,建议患者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及治疗时间。
宣教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宣教,告知患者直肠给药的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并帮助其消除焦虑等情绪,建议患者和家属尽量配合医护人员。
衣着服饰要求
需进行直肠给药的患者建议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环境体位准备
在一个清洁、安静、光线适宜的环境中,取合适体位,暴露操作部位。
药物准备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直肠给药治疗通常无需进行麻醉。
治疗过程
直肠给药主要包括直肠灌注给药和直肠栓剂给药,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直肠灌注给药
操作人员准备治疗相关物品,向患者告知将进行的操作内容、注意事项等,戴口罩、手套,常规七步洗手法。
患者提前排空大小便,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卧位,臀下铺垫巾、垫枕,使臀部抬高约10厘米。
将一次性灌注器前段润滑,排气后关闭液体调节器,将肛管轻轻插入肛门内7~10厘米并固定。
松开液体调节器后,缓慢输入药物。
操作结束后,反折肛管并拔出,擦净肛门。
直肠栓剂给药
操作人员准备治疗相关物品,向患者告知将进行的操作内容、注意事项等,戴口罩、手套,常规七步洗手法。
患者提前排空大小便,取侧卧位,双膝弯曲、暴露肛门,身体放松。
将栓剂插入肛门,并用示指将栓剂沿直肠壁向脐部方向推进6~7厘米。
操作结束后擦拭肛门,患者还需保持卧床至少15分钟。
治疗感受
患者在进行直肠给药治疗时一般不会出现很明显的不适感,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直肠黏膜损伤导致出血,或合并发热、过敏等并发症。
若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建议及时至专科医院就诊、对症处理。
治疗时间
直肠给药的时间与疾病种类及病情等因素相关,一般直肠灌注给药约需10~30分钟,而直肠栓剂治疗通常数分钟内即可完成。具体治疗时间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评估。
治疗后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直肠给药治疗的患者通常在治疗后无特殊的护理事项。
患者在1~2小时内应避免剧烈活动或用力过度,以免影响药效发挥。
如患者在直肠栓剂给药后出现药物滑出肛门的情况,应重新放回体内。
监测与检查
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如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瘙痒等情况,密切关注患者的给药部位,是否存在出血或出现药物滑出等现象,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处理。
饮食营养
建议直肠给药治疗的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多食用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及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建议患者少食用高油、高脂、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胡椒等,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同时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注意饮食卫生,以免造成消化道感染。
并发症及应对
直肠给药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肠道情况、输入药物等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直肠损伤、发热、过敏等。
直肠损伤
是直肠给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与操作不当、暴力操作等因素有关,可导致患者直肠壁的局部损伤,出现疼痛、出血等症状。
发热
部分患者在直肠给药后可出现感染、局部炎症等情况,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增高、体温上调,可出现发热。
出现发热的患者需密切关注体温,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药物退热(如口服布洛芬等)对症处理,同时针对感染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大肠埃希菌感染者可采用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等进行治疗。
过敏
过敏常见于首次使用某些药物时,如镇静催眠药(如水合氯醛)、镇痛药(如羟考酮)等。
恢复过程
若直肠给药后出现直肠出血等损伤表现,或感染引起发热的患者,如及时处理,通常一周左右症状可消失。
直肠给药治疗出现药物等成分过敏的患者,如及时进行干预,一般1~3天症状即可缓解。
直肠给药治疗结束后,如未出现相关并发症,通常很快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后续治疗
直肠给药治疗后续是否需要治疗,具体需由医护人员根据病情、检查结果等进行判断。
直肠给药如用于降温,通常是一种对症治疗,并不能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对于因细菌、病毒等感染(如肺炎)等导致的发热患者,还需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
对部分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可能需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进行镇静催眠,如出现检查结果异常,还需针对疾病进行相应治疗。
日常生活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身体恢复后可进行适量运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注意饮食卫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及优质蛋白(如鸡肉、牛肉、牛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或生冷食物,以免造成消化道感染。
注意避免过大的精神压力,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