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棘球蚴病
概述
细粒棘球蚴病主要见于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感染率与职业、生活习惯、居住条件、小区气候、自然条件及家畜检疫水平等都有密切关系。本病不仅见于人类,也可在绵羊、猪、山羊、骆驼、水牛和马等动物中发病,这些自然中间宿主在人类细粒棘球蚴病流行区同样有很高的发病率。细粒棘球蚴绦虫最常见的家畜循环是犬/羊,人类感染主要来源于犬,人与人或中间宿主与中间宿主互不传染。
病因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是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犬。其中卵对温度耐受性好,适合于在牧区传播。
2.传播途径
通过食入虫卵而传播,中间宿主包括人。感染的途径主要为经口食入。人的感染主要为饮水和饮食方式。从事牧业生产、狩猎和皮毛加工的人群为高危人群。
3.易感人群
患者以青壮年农民与牧民为多,大多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发病。
症状
本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囊肿的大小、部位、发育阶段、是否失去活性及有无并发症等。无并发症的肝棘球蚴囊肿通常处于临床潜伏期而无症状,常在感染多年后体检时或因其他疾病手术时偶然被发现。也有患者自己发现肝脏肿大或出现临床症状和并发症而就诊。有些无并发症的肝棘球蚴囊肿患者可终身无症状,而囊肿直径每年增长1~2cm。但成人感染本病时临床症状出现迅速,表现为右上腹钝痛、腹胀及肝肿大等。儿童巨大肝棘球蚴囊肿可出现棘球蚴病恶病质,可有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治疗后能很快好转。在肿大的肝表面可触及囊性感的包块,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若囊内有棘球蚴囊沙,叩诊时可出现棘球蚴震颤现象。很少出现肝功能不全,有血浆白蛋白减低而球蛋白增高的倾向。
检查
1.影像学诊断
(1)X线检查  对无并发症肝棘球蚴囊肿的诊断价值有限。胸部X线平片可见右侧膈肌抬高,有胸膜炎征象。典型者衰老的肝棘球蚴囊肿有钙化。
(2)B超  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B超可证实囊肿病变的性质,若在母囊内见到子囊即可确诊。
(3)CT  主要用于肝棘球蚴囊肿精确定位,同时还可明确腹腔内有无棘球蚴囊肿。
(4)MRI(磁共振)  其实际应用价值在于检查骨骼、脊柱及心脏的棘球蚴病
(5)肝血管造影  主要用于巨大肝棘球蚴囊肿和已有多次肝脏手术史的患者,以便术前了解肝血管的解剖走行。
(6)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主要用于并发梗阻性黄疸和反复发作性胆管炎的患者。ERCP可显示囊肿与胆道相通的部位,明确胆总管内有无棘球蚴囊碎片。
2.免疫学诊断
(1)棘球蚴囊液皮内试验  如注射部位红晕直径超过2cm为早期阳性反应,24小时出现红晕者为迟发阳性反应,两者均有诊断价值。
(2)血清学免疫试验  检测血清中的线管抗原和抗体。
诊断
凡在流行区有与狗密切接触史,包虫皮内试验与血清免疫学试验阳性者提示有包虫感染。肝脏B超与CT扫描发现有囊肿有助于诊断。肺包虫囊破入支气管,患者咳出粉皮样物质,显微镜下查到粉皮样膜状物、头节或小钩可确定诊断。
治疗
1.外科手术治疗
肝棘球蚴病的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手术原则是充分暴露术野,囊肿安全减压,防止术中污染,清除寄生虫,探查处理囊肿-胆管交通,消灭残腔。一般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极少见到仍有活性的棘球蚴囊肿,应予保守治疗。
(1)保守性手术  ①囊肿安全减压术;②杀原头节药物,如甲醛溶液、硝酸银溶液等;③囊肿-胆管瘘的处理,术前确定有无囊肿-胆管瘘十分必要。术前B超和胆道造影可明确有无囊肿-胆道瘘;④残腔的处理,尽量消灭残腔,常用的方法有单纯囊肿缝合、囊腔敞开、袋形造口术等。
(2)根治性手术  包括闭合式沿周围囊全囊肿切除术、开放式沿周围囊全囊肿切除术、非典型肝切除术、规则性肝切除术及肝移植术。
(3)经腹腔镜处理  术前应严格挑选病例并常规做CT检查。
2.保守治疗
(1)经皮穿刺治疗肝棘球蚴病(PAIR)  本法用于治疗肝棘球蚴病。
(2)药物治疗  适用广泛播散的棘球蚴病,或因全身情况不允许手术、囊肿破裂、术中囊液外溢的患者。目前常用的有效药物有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和苯并咪唑。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