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
概述
儿童时期伴随发热出现的惊厥,但无颅内感染、癫痫等特定原因
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及全身或局部抽搐,可伴有突然性意识丧失
致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脑发育未成熟、发热、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采取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定义
热性惊厥是指儿童在发热状态下(肛温≥38.5℃,腋温≥38℃),突然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的阵挛及强制性抽搐,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既往也没有热惊厥病史。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抽搐原因,首次发作多见于6月龄至5岁。
分类
根据临床特征,热性惊厥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
单纯性热性惊厥占70%~80%,发病年龄多为6月龄~5岁,症状持续时间较短,无异常神经系统症状。
复杂性热性惊厥占20%~30%,症状持续时间长(≥15分钟),发作后可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发病情况
热性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患病率为3%~5%。
首次热性惊厥后仅有约30%儿童在以后的发热性疾病过程中再次出现热性惊厥。
病因
致病原因
热性惊厥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是脑发育未成熟、发热、遗传三方面因素交互作用所致。
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起关键因素,研究发现一级亲属或二级亲属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儿童,其热性惊厥发生率远远高于没有相关家族史的儿童。
诱发因素
以下原因可诱发儿童发热,从而引起热性惊厥。
感染
病毒和细菌感染是热性惊厥的重要诱发因素,其中以病毒感染更为多见,主要为呼吸道病毒,其次为肠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感染又以腺病毒最为常见,其次是流感病毒。
疫苗接种
热性惊厥的发生主要与自身遗传机制有关,并非疫苗本身对大脑的直接作用。
【特别提醒】虽然这些疫苗可能会引起发热并导致惊厥,但不必因此禁忌接种疫苗,否则儿童可能面临更大风险。
发病机制
发热易导致脑细胞功能紊乱,大脑神经元兴奋性过高,神经元突然大量异常超同步放电,从而引起热性惊厥症状。
症状
热性惊厥往往没有先兆症状,除发热外,多表现为突然全身或局部抽搐、意识丧失等,不同类型热性惊厥症状也有所不同。
单纯性热性惊厥
主要为全面性发作,面部、四肢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两眼上翻或凝视、斜视,头向后仰或转向一侧。
部分儿童可伴有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屏气等症状。
症状持续时间小于15分钟(一般在5分钟左右),且在一次热性病程中仅发作一次,发作停止后无不适症状。
复杂性热性惊厥
可为局灶性发作,常出现面肌抽动、口角抽动、四肢异常动作(如上肢划船样、下肢踏步样动作)等。
发作时间长,通常超过15分钟,一次热性病程中可反复发作。如热性惊厥发作时间超过30分钟,或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未恢复达30分钟及以上,则称为热性惊厥持续状态。
发作后可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Todd样麻痹(抽动部位出现暂时性瘫痪)等。
就医
就医科室
小儿内科
若儿童发热后突发全身或局部的肌肉抽搐,即使症状停止后无不适症状,仍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若儿童高热不退且1日内反复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或者一次抽搐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若儿童已失去意识,应将儿童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家长应详细记录儿童出现过的症状(可录像记录发作时状态),以及发生症状的时间、惊厥发作当时体温和惊厥停止后体温以及其他变化情况等,以供医生了解病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抽搐之前有没有发热?最高体温是多少?
孩子共出现几次抽搐?每次持续多长时间?
是全身还是局部的肌肉抽搐?
抽搐的时候有没有伴随其他症状,如口吐白沫、屏气等?
病史清单
孩子最近有没有得过感冒、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孩子近期是否有接种疫苗?接种的什么疫苗?
孩子家属中是否有人也患有或者曾经患有热性惊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近期有感染性疾病病史,如感冒、流感、肺炎等。
近期有疫苗接种史。
有热性惊厥家族史。
临床表现
儿童通常腋温≥38℃,可有全身或局灶性抽搐,伴有短暂性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屏气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有助于判断儿童体内是否存在感染,以及初步判断感染类型。
细菌感染者一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升高。
尿常规
除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惊厥的可能。
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合并尿路感染者尿中可有白细胞、红细胞。
血生化检查
测定血糖、血钙、血镁、血钠等指标,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及低血糖。
血糖、血钙、血镁、血钠等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可除外电解质紊乱及低血糖引起的惊厥发作。
脑脊液检查
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必要时可用于排除颅内感染。
热性惊厥儿童脑脊液检查正常。
脑电图
是鉴别热性惊厥与癫痫的主要检查方式。
单纯性热性惊厥脑电图可有节律变慢或枕部高幅δ波,一般热退1周后脑电图可恢复正常,复杂性热性惊厥热退后2周后脑电图检查仍可存在异常。
影像学检查
热性惊厥儿童CT和MRI平扫多为正常,对首次单纯性热性惊厥发作者,一般不建议常规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对于复杂性热性惊厥儿童,如出现头围异常、皮肤异常色素斑、局灶性神经体征、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或惊厥发作后神经系统异常持续数小时等情况,需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寻找病因。
出现以下情况需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寻找病因:头围异常、皮肤异常色素斑、局灶性神经体征、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或惊厥发作后神经系统异常持续数小时。
鉴别诊断
癫痫
相似点:两者均可出现突发的惊厥发作。
不同点:热性惊厥多在5岁以前发病,常由感冒、流感、疫苗接种等因素引起发热时才发生,而癫痫则不受年龄限制,常无明显诱因,脑电图可见发作间期或发作期痫性放电。
脑膜炎
相似点:两者均好发于婴幼儿,均可表现为高热、全身抽搐等症状。
治疗
治疗目的:维持儿童生命体征,预防疾病复发。
治疗原则:绝大多数是良性病程,目前尚无热性惊厥引起脑损伤的证据,应避免过度治疗,主要采取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物理降温
若儿童发热不严重(腋温<38.5°C),或无明显不适,可以采取温毛巾外敷儿童额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等物理方法降温。
不建议采取酒精或冷水擦身的物理降温方法,以免儿童出现寒战、起鸡皮疙瘩、哭闹等情况,增加其不适感。
急性发作处理
惊厥发作时,应保证周围环境安全,移除危险物品,保持儿童的头向一侧偏斜,避免舌后坠或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不要向口腔内塞入任何物品。
避免强行撬开儿童牙关或剧烈摇晃、刺激儿童。
避免过度用力按压儿童,以免造成骨折。
不要按压儿童人中、眼眶。
不要强烈摇晃儿童或对其大声喊叫,有可能加重惊厥。
必要时吸氧。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止惊药物
大多数单纯性热性惊厥呈短暂的单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不必急于止惊药物治疗,若发作超过5分钟者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止惊治疗。
常用药物为水合氯醛、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咪达唑仑等)。
退热药物
当儿童的抽搐症状于急诊得到有效控制后,儿童通常会恢复意识,此时可予儿童监测体温。
儿童体温≥38.5℃且伴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应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每次只选择一种退热药,不建议同时联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
退热治疗对于预防热性惊厥复发无效,应严格遵医嘱应用退热药物,切勿过度用药。
预防性用药
间歇性短程给药
是指一旦儿童有发热立即给予地西泮治疗,维持用药至体温稳定,恢复正常,有助于减少热性惊厥的复发率。
用药指征包括短时间内频繁惊厥发作(6个月内≥3次或1年内≥4次);发生热性惊厥持续状态,需止惊药物治疗才能终止发作。
为防止地西泮在体内蓄积,地西泮每间隔8小时应用1次,最多连续应用3次。
长期连续用药
对于无危险因素的单纯性热性惊厥儿童,目前临床上不推荐常规预防使用抗癫痫药物。
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复杂性热性惊厥等具有复发或存在继发癫痫高风险的患儿,可考虑长期抗癫痫治疗。
常用药物有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
预后
治愈情况
95%以上单纯性热性惊厥儿童预后良好,日后不会转为癫痫,复杂性热性惊厥儿童癫痫发生率相对较高。
热性惊厥复发与首发年龄相关,首发年龄小于12月龄婴儿复发率高于12月龄以上幼儿。
预后因素
热性惊厥容易复发,影响其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次发作年龄小。
发作前发热时间短(<1 小时)。
一级亲属中有热性惊厥病史。
低热时出现发作。
无任何上述危险因素者2年复发率约为14%,具备1项危险因素者复发率>20%,2项危险因素者复发率>30%,3项危险因素者>60%,4项危险因素的复发率>70%。
危害性
热性惊厥如果多次出现或反复出现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其转变为癫痫的风险明显增加。
热性惊厥急性发作时,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起外伤、窒息等情况,严重可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包括饮水。
日常多饮水,宜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蛋白质饮食,营养均衡,维持机体足够的营养与水分。
对于患病的婴儿提倡正常母乳喂养,满6个月后可以添加辅食。
生活管理
儿童的房间应保持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
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促进空气流通。
床边设置防护床档,防止儿童坠床,同时应在栏杆处放置棉垫,以防儿童抽搐时碰到栏杆上。
家长应注意将儿童床上的一切硬物移开,以免惊厥发作时造成损伤。
家长应培养儿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睡眠充足。
预防
热性惊厥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但通过以下措施有助于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避免儿童接触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家长应经常带儿童参与户外活动,加强体质锻炼。
寒冷季节外出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积极防治可能引起热性惊厥的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肠炎、肺炎等。
按时接种疫苗,不必过于担心接种疫苗诱发热性惊厥。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