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壁增厚
概述
胆囊壁的厚度超过3毫米
主要由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腺肌症、胆囊癌等疾病导致
建议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就诊
明确病因后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
定义
胆囊壁增厚是指胆囊壁的厚度超过3mm(毫米)。
胆囊壁增厚是CT、超声等影像检查的结果描述,并不是具体的疾病诊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才能进一步明确诊断。
一般是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或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后,在就医检时查发现,部分患者可能是因为体检偶然发现的。
发生机制
正常胆囊壁的厚度小于3mm。
胆囊炎和胆囊结石
无论是原发的胆囊炎,还是因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胆囊炎症,都可使胆囊壁的各层组织中均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和明显纤维化,从而导致胆囊壁的厚度增加。
同理,当胆囊结石合并炎症时,也会因为上述原因导致胆囊壁的增厚。
胆囊腺肌症、胆囊癌
胆囊腺肌症胆囊癌导致的胆囊壁增厚,则是因为腺体嵌入或组织增生所致。其中胆囊癌为肿瘤性的增生。
表现
胆囊壁增厚本身不会导致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引起胆囊壁增厚的疾病可有相应的症状表现。
症状特征
右上腹痛
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常在进油腻食物后出现,以绞痛为典型症状,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腰背部。
消化不良
大多数仅在进食后,尤其是进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隐痛、饱胀,伴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
伴随症状
当肝脏有病变时常常累及胆囊,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最常见,表现为胆囊壁均匀性增厚。常伴有肝脏病变的症状。
伴有乏力,皮肤、白眼球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可出现蜘蛛痣肝掌,提示有肝脏病变。
伴有体重减轻等恶病质,提示可能为胆囊癌引起的胆囊壁增厚,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原因
胆囊壁增厚与多种疾病有关,常见于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腺肌症胆囊癌消化系统疾病
以下仅列举部分胆囊壁增厚的病因,如您需要确诊,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疾病因素
胆囊炎
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常在进油腻食物后出现,以绞痛为典型表现,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腰背部。
常伴恶心、呕吐、发热和黄疸,查体可有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
胆囊结石
部分患者为无症状胆囊结石,无临床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手术时偶然发现。
对于有症状胆囊结石,主要表现消化不良和胆绞痛。消化不良大多数发生在进食后,尤其是进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隐痛、饱胀,伴嗳气、呃逆等。
胆绞痛是胆囊结石的典型表现,疼痛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多伴恶心、呕吐。
胆囊腺肌症
一般病程进展缓慢,主要症状与胆囊结石、胆囊炎相似;少数患者可无症状而仅在体检时发现。
腹痛:多表现为上腹饱胀、右上腹隐痛,可引起右肩部放射痛。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厌油等。
胆囊癌
早期胆囊癌无特异性的症状,部分可出现腹部不适、食欲下降或体重减轻等,但常被胆囊炎、胆囊结石及其并发症所掩盖。
胆囊癌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多属中晚期,可表现为黄疸、发热及腹痛等。
体检可发现黄疸及右上腹包块等。
非疾病因素
胆囊壁增厚除上述疾病因素外,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类药物,酗酒、暴饮暴食、高脂肪饮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诱发胆囊壁增厚。
就医
就医指征
胆囊壁增厚属于初步的检查结果,需要就医,根据进一步的明确诊断才能确定。
常见的诊断结果,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腺肌症胆囊癌,需要及时接受治疗。
就诊科室
如果怀疑是胆囊炎,通常建议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就诊。
如果是胆囊结石、胆囊腺肌症和胆囊癌,需要进行外科治疗,建议到普外科或肝胆外科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是否有右上腹疼痛,发作与持续的时间如何?
有无饭后饱胀?
是否伴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
伴有乏力,皮肤、白眼球发黄,尿液颜色加深?
近期体重有无不明原因的减轻?
病史清单
有无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病史?
有无长期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类药物?
有无酗酒、暴饮暴食、高脂肪饮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有无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史?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注意是否有血压下降、心率升高。
右上腹部可有压痛。
可有皮肤、白眼球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可出现蜘蛛痣肝掌
Murphy征阳性:压住右上腹肋缘下,嘱被检查者采取腹式呼吸,被检查者因疼痛出现突然吸气暂停,是急性胆囊炎的典型体征。
测量体重查看患者有无体重明显下降。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通过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可以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辅助诊断。
肝功能检查:通过转氨酶与胆红素判断是否存在肝胆疾病。
肿瘤标志物:检查是否存在消化道肿瘤。
超声检查
经腹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放射性、价格低廉的检查方式,广泛用于胆囊疾病的早期筛查。
目前美国的《胆囊壁增厚超声检查评估分级系统国际专家共识》,提出使用胆囊壁增厚超声检查评估分级系统(GB-RADS)评估非急性胆囊壁增厚的恶性风险。
评估分级恶性肿瘤概率管理策略
0级-必要时重复超声检查
1级-无需额外影像学检查或随访
2级小于2%无需额外影像学检查或随访
3级2%~50%考虑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
4级50%~90%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
5级大于90%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
其他检查
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
超声发现胆囊壁增厚或超声诊断困难时,可通过增强CT、磁共振成像(MRI)进一步明确诊断。
PET-CT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查对胆囊癌灵敏度高,可发现胆囊癌早期病变,如最大径小于1.0 cm的转移淋巴结和转移病灶。
当CT 或MRI检查有可疑发现时,一般建议行PET-CT检查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戒烟,保持心情舒畅。
已患有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按时服药,预防复发。
规律作息,防止过劳,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饮食习惯
减少肥肉、动物油脂等动物性脂肪摄入。适量增加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摄入比例。
少吃鱼子、动物肝脏、动物肾脏等食物。
选择鸡蛋、鱼肉、瘦肉、奶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酸奶、山楂、糙米等食物,以补充维生素和适量纤维素
避免进食辣椒、咖喱、芥菜、大蒜、刺激性调味品等辛辣刺激食物。
忌酒及咖啡、浓茶。
规律饮食、少食多餐,平时应保证均衡的膳食,避免饮食过饱。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运动管理
生活中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如游泳、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专业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是抗感染、解痉、镇痛等。药物的应用须严格遵医嘱,不得擅自使用。
镇痛
一般使用山莨菪碱、哌替啶,对胆绞痛有解痉、镇痛作用。
不使用吗啡,以免加重胆绞痛。
抗生素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和肠球菌是胆囊炎的主要病原菌,需选择对这些病原菌有效的抗菌药,如头孢类、喹诺酮类和甲硝唑等药物。
抗生素的选择需根据临床症状、细菌培养(血或胆汁)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等结果来决定。
利胆药物
对年老体弱或伴有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者,胆囊炎常用去氢胆酸熊去氧胆酸等进行保守治疗。
外科治疗
胆囊切除术
部分胆囊壁增厚的患者,可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或开腹胆囊切除。
胆囊结石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推荐实施胆囊切除术。对于暂不接受手术治疗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应密切随访,如出现症状和(或)胆囊结石相关并发症时,应及时实施胆囊切除术。
对于症状频繁发作或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有胆囊萎缩或胆囊排空障碍等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应及时行胆囊切除术。
对于胆囊腺肌症患者,推荐适时实施胆囊切除术,术中应行病理学检查。不建议对胆囊腺肌症实施局部切除术。
胆囊造口术
主要应用于一些老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或伴有严重的心肺疾病,估计不能耐受全身麻醉者;或胆囊与周围组织严重、紧密粘连、解剖不清而致手术操作非常困难者。
可先行造口术减压引流,3个月后再行胆囊切除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