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结肠炎
概述
显微镜下结肠炎(microscopic colitis,MC)是一种以慢性水样腹泻、结肠镜下结肠黏膜正常而病理学检查在显微镜下可见特异性改变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胶原性结肠炎(CC)和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C)2个亚型。其均有上皮内淋巴细胞增生,黏膜固有层内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胶原性结肠炎的上皮还有增厚的胶原层。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本病女性多发,有家族发病的情况,遗传因素可能是发病机制之一。
2.免疫反应
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可能在显微镜下结肠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患者可出现抗核抗体或其他自身免疫标志物以及合并甲状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且上皮细胞向T细胞提呈非肽类抗原参与肠黏膜的免疫调节的CD1d表达水平下降,提示MC与免疫反应有关。
3.药物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H2受体阻滞剂、卡马西平等可引起显微镜下结肠炎。
4.细菌感染
某些MC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大部分病例可培养出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这说明细菌感染是MC的病因之一。
症状
最常见为慢性腹泻,常见为水样便,每日达3~20次,常持续数月至数年,有时可以自发缓解。此外还有体重减轻、腹痛,常为脐周阵发性痉挛性绞痛、夜间解便。一般无恶心、呕吐等其他消化道症状。
检查
血液检查及结肠镜检查均正常或无特异性异常改变。研究发现,MC患者可以出现ANA、pANCA阳性,IgM、血沉、补体等指标升高,但均无特异性。大便检查,半数患者有白细胞数轻度增多。
诊断
凡是慢性水样腹泻、结肠镜及下消化道造影检查阴性的患者均应考虑MC的可能。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卡马西平等可引起显微镜下结肠炎。
活检及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确诊。
鉴别诊断
须与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嗜酸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疑药物,避免咖啡等刺激因素。合并乳糜泻者需要摄入无麸饮食。
2.药物治疗
止泻剂适用于轻症患者。美国最新指南提出布地奈德口服可作为首选。二线药物推荐美沙拉嗪。解痉剂适用于伴腹痛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