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出血
概述
供应小脑的动脉分支破裂所致的小脑出血
多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眩晕、呕吐、昏迷
常见病因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
小脑出血是什么?
定义
小脑出血是由供应小脑的动脉分支破裂引起的小脑半球或小脑蚓部出血。
小脑位于后颅窝,邻近延髓、脑桥、脑干、大脑枕叶。
小脑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平衡、控制姿势、协调骨骼肌随意运动。
分类
按发病原因分类
原发性小脑出血:主要为高血压导致的小脑出血。
继发性小脑出血:继发于动静脉畸形、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脑梗死等。
发病情况
脑出血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约12~15人发病。
小脑出血约占临床脑出血患者的10%。
小脑出血严重吗?
小脑出血通常比较严重。
小脑位于后颅窝,由于后颅窝体积狭小,出血后可直接或间接压迫脑干,因此通常会表现出较重的症状。
可表现为突发晕厥、频繁呕吐、枕部疼痛、上下肢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重症患者由于出血量大,导致枕骨大孔疝,引起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等严重表现而死亡。
小脑出血后遗症眩晕怎么治疗?
小脑出血后遗症眩晕可通过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
小脑出血后还会出现行走不稳症状,会进一步加重眩晕。
可进行抗晕药物治疗:抗组胺类药物,如地芬尼多、异丙嗪;微循环改善剂,如倍他司汀
同时针对行走不稳,共济失调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增加肢体稳定性、Frenkel体操以及步行训练等。
小脑出血有哪些后遗症?
小脑出血常见后遗症包括眩晕、运动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眼震等。
眩晕:表现为有摇晃及浮动感,发作与头位变动无关,无耳聋、耳鸣。
运动障碍:肌张力降低,四肢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不规律,站立不稳。
言语吞咽障碍:说话含糊不清、说话音调和节奏像吟诗,喝水容易呛咳等。
眼震:眼球不自主、有节律性的摆动。
病因
致病原因
小脑出血的相关病因大致分为以下3类。
高血压:是小脑出血的主要病因。尤其高血压病史超过10年者,为小脑出血的高危人群。
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包括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烟雾病等。
系统性疾病及其他因素:包括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等)、细菌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药物滥用(如抗凝药物)等。
诱发因素
存在以下因素时可能会诱发小脑出血。
吸烟。
酗酒。
劳累及生活不规律。
肥胖。
用力排便。
重体力劳动。
短时间内情绪起伏过大。
天气寒冷。
发病机制
长期高血压可使脑部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甚至形成微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在此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时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症状
小脑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小脑本身受损导致的症状,一类为血肿压迫附近组织引起的症状。在所有的症状中,以眩晕、头痛、恶心、呕吐最为常见。
主要症状
小脑本身受损的症状
头痛(枕部疼痛)。
眩晕。
共济失调:走路不稳、说话含糊不清、吞咽困难、喝水容易呛咳等。
眼震:眼球不自主、有节律性的摆动。
血肿压迫导致的症状
血肿压迫的部位不同,其症状也不尽相似。
如果血肿压迫到小脑与前庭的联系纤维,则以头晕、呕吐、平衡障碍(站立时向病侧倾倒,病侧肢体不灵活)表现为主。
当血肿压迫脑干,可表现为偏瘫、面瘫。
出血后水肿压迫或出血破入第四脑室则造成脑水肿,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颈强直等)。
其他症状
出血量较多者,尤其是小脑蚓部出血,病情迅速进展,发病时数小时内出现脑干受压征象,包括昏迷、呼吸节律不规则甚至停止、血压或心率不稳定等。
并发症
应激性溃疡: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胃肠功能紊乱。
感染:可出现肺部、泌尿系统、消化道等处的感染。
发热:术后血肿吸收、感染等因素可引起发热。
栓塞性疾病:长期卧床,可能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脑栓塞
枕骨大孔疝:血肿导致急性疝出者可迅速发生呼吸和循环障碍,如不采取措施,常迅速死亡。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如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站立和走路不稳、说话含糊不清、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神经外科
待患者病情较稳定后,一般于神经外科进行后续治疗和复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若每天有监测并记录血压的习惯,可将血压记录提供给就诊医生,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若患者意识丧失,应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异物,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特别提示:建议家属陪同就医,以防患者摔伤或发生意外。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肢体活动、感觉、言语功能、视力等有没有明显变化?
有没有头晕、头痛、呕吐等表现?
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喝水容易呛咳等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有高血压、颅内血管畸形等疾病?
是否患有系统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降压药物:呋塞米硝苯地平美托洛尔卡托普利、氯沙坦
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多有高血压、颅内血管畸形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昏迷。
体征:脑膜刺激征阳性,包括以下三点。
颈强直:患者仰卧,医生以一手托患者枕部,另一只手置于胸前作屈颈动作。如这一被动屈颈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高或颈强直。
克尼格(Kernig)征:患者仰卧,医生将其一侧下肢在髋关节和膝关节处屈曲成直角,然后试伸直其小腿,如出现下肢疼痛、抵抗且膝关节伸展小于135°时则为阳性。
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患者仰卧,医生以手托其枕部,将头前屈,此时如髋及膝关节有屈曲动作,则为阳性。
实验室检查
检查项目
常规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基本状况和排除相关系统疾病。通常包括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缺血标志物,凝血功能,血氧饱和度等。
特殊实验室检查:如怀疑脑血管淀粉样变,可进行APOE基因检测。
注意事项
部分检查项目需要空腹,具体请遵医嘱。
影像学检查
检查项目
头颅CT检查:可迅速、准确地显示出血的部位、出血量。
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可发现脑梗死、肿瘤等病变。本检查一般不在急诊检查时使用。
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用于筛查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畸形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显示脑血管的位置、形态及分布等,易于发现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等脑出血的病因。
注意事项
检查前要去除身体佩戴的金属物件。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前一天晚上10点以后不要吃东西,也不要喝水或饮料。
心电图
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和心脏病变等情况。
鉴别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点:头痛、恶心、呕吐。
不同点: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在活动状态下急性起病,头痛剧烈,多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脑膜刺激征明显,可伴有意识障碍。头颅CT能发现脑池出血。
外伤性颅内血肿
相似点:头痛、恶心、呕吐。
不同点:结合外伤史、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查有助于鉴别。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部位一般发生在硬膜外、硬膜下。
急性中毒性脑病
相似点:头痛、呕吐。
不同点:急性中毒性脑病,起病急骤,突然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烦躁或嗜睡、肢凉、面色苍白、尿少、惊厥和昏迷等表现。
高血压性脑病
相似点:头痛。
不同点:高血压脑病为一过性头痛、呕吐、抽搐或意识障碍,无明确神经系统局灶体征,以血压明显增高和眼底变化为主要表现,脑脊液正常。一旦血压降下来,症状可以缓解。头颅CT无出血灶可以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预防并发症。
治疗方法
急救治疗
部分患者起病急骤,发现后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让患者就地平卧,避免搬动,头部不可剧烈晃动。
确保呼吸道畅通,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清理口鼻内异物,解开患者领口的纽扣、领带、裤带,如有义齿(俗称假牙)也应取出。
保持患者所处环境安静,空气流通性好。
如果患者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保持镇静,切勿慌乱。
打电话给急救中心或医院寻求帮助,询问并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处理。
如患者已经出现呼吸停止,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心肺复苏措施。
一般治疗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发病后的最初数天病情往往不稳定,应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袖带血压监测、心电图监测、氧饱和度监测。
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
吸氧:改善缺氧状况,维持氧饱和度>95%。
降温:如果存在发热,可进行物理降温。
鼻饲饮食:对昏迷或吞咽困难者,需要进行鼻饲,以免进食时发生误吸。
药物治疗
降低颅内压药物
甘露醇:静脉滴注给药,用于存在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者。
甘油果糖注射液:脱水降颅压作用较甘露醇缓和。
呋塞米:属于利尿剂,可联合甘露醇治疗,提高疗效。
白蛋白:能增加胶体渗透压,减轻局部血肿压迫。
止血药物
出血发作后,应立即停用所有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需要使用适当药物来逆转抗凝作用,可能会用到的药物有鱼精蛋白、维生素K 1 等。
控制血压药物
常用的静脉药物有: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等。
常用的口服药物有:钙通道阻滞药(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氯沙坦)、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等。
手术治疗
出血量>10毫升或血肿直径>3厘米,或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或合并脑干受压、脑积水者,应尽快接受手术治疗。
开颅小脑内血肿清除
为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优点:能够充分地引流脑脊液,有效进行颅后窝减压,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去除血肿,止血效果相对而言比较彻底。
单纯脑室外引流术
能够引流出部分脑脊液降低颅内压,还可以通过引流系统进行颅内压监护,引流出脑水肿液。
适用于:
年龄较大的患者以及合并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
家属不同意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但又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抢救时。
血肿破入第四脑室、第三脑室甚至侧脑室,并伴有脑积水的患者。
神经内镜手术
神经内镜手术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极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不少患者术后5天左右即可出院。
并发症治疗
应激性溃疡:可使用奥美拉唑,预防可能引起的应激性溃疡。
感染:并发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通常先根据经验进行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痰培养或尿培养,并根据培养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深静脉血栓:血肿稳定后,可考虑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康复治疗
呼吸功能锻炼
在清醒时,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
训练时抬高床头30°~45°,避免产生呕吐及误吸。
起坐训练
将床头抬高30°,在膝关节下方垫放软垫,1次维持30分钟,1天2次。
可根据训练情况,每天增加10°或延长训练时间5~10分钟,直到能够自行坐起。
翻身训练
双手紧握,向前、向上举起,稍屈双膝,双足撑床,向一侧转动。
训练期间,家属或护理人员需陪同在侧,保护患者,防止患者坠床。
关节部位活动
做内收、旋前、旋后、屈、伸、外展动作等活动关节,并辅以手法按摩。
遵循逐渐增强、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的原则。
活动强度以活动时不感到疼痛或不适为宜。
语言功能恢复
对于有严重语言功能障碍者,可以从最简单的单字或数字开始,比如“你”“我”“他”“好”“1、2、3”等,根据训练情况,逐渐过渡为词句、短句、长句或简单对话,从而恢复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锻炼
病情相对稳定时,为了加快康复,可以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开始可在拐杖的辅助下站立,每次10~20分钟;同时还可进行坐站练习、登台阶练习。逐渐过渡到无依靠站立、步行。
预后
治愈情况
出血量少,未伤及脑干,预后较好。
如果出血量多,伤及脑干,症状较重,预后差。
危害性
部分可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为构音障碍或失语、吞咽障碍共济失调等)、血管性痴呆、精神障碍、睡眠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果出血量大,没有得到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意识清醒、没有吞咽障碍者
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应以天然食物为主,以蒸、煮、炖、拌、氽的方式进行烹饪,使食物软烂易消化。
烹饪应用植物油,减少动物油(猪油)的使用。
尽量少吃含有大量胆固醇的动物内脏,如果缺乏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粗粮,预防便秘的发生。
适量搭配瘦肉、鱼、蛋、豆类等优质蛋白质。
保证充足的饮水,天气温和的条件下,如果医生没有限制饮水的要求,应至少保证每天饮水1500毫升。
昏迷或无法自主进食者
食物宜忌可参考上述营养建议。
经鼻饲管进食,食物温度应在37~40摄氏度(经手腕试温无异样感)。
合并其他并发症者
合并高血压,应严格低钠饮食,食盐每日不超过3克(折合酱油约15毫升)。
合并吸入性肺炎应激性溃疡肝性脑病等,应在专业营养师指导下膳食。
运动管理
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可进行轻柔、低强度的活动,如太极拳、步行训练等。每次活动30~60分钟为宜。
皮肤管理
为了预防长久卧床导致压疮发生,要经常变换体位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
洗澡时,不要用过热的水,不要用力搓洗或摩擦皮肤,以防损伤。
穿着宽松的衣服。
心理支持
家属要耐心和患者进行互动、交谈,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
多鼓励患者参与一些社会、家庭活动。
生活管理
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戒烟、戒酒。
学会自我调节,避免情绪波动。
病情监测
出院后需要继续监测控制血压。按医嘱服药,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随诊复查
出院后1个月可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吸收情况。具体复查时间需咨询医生。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远离诱因,有助于预防小脑出血。
积极治疗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发现异常要及时就诊。
避免情绪激动。
饮食易清淡,注意荤素搭配。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不要过度用力。
适当运动,避免肥胖。
戒烟、戒酒。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需要使用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