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
概述
肺癌的一种特殊组织学类型
早期症状不明显,可有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喘鸣、胸痛等症状
确切病因不明确,吸烟是小细胞肺癌主要的高危因素
少数早期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多数则采取放化疗
定义
小细胞肺癌(SCLC)是指一类由大小一致的小细胞构成的肺部高度恶性上皮性肿瘤。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组织学类型,通常生长迅速。在初次确诊时60%~88%的患者已有脑、肝、骨、肾上腺等全身转移。
一般来说,中央型肺癌更多见,更早出现胸腔外转移,总生存时间更短。
从广义来说,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神经内分泌瘤(NETs)和神经内分泌癌(NECs),而小细胞肺癌则属于神经内分泌癌的主要类型之一。
分型
根据小细胞肺癌是否混合有非小细胞肺癌成分,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及复合型小细胞肺癌。
复合型小细胞癌是小细胞肺癌中混合非小细胞肺癌成分,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等,有时可为梭形细胞癌或巨细胞癌。
发病情况
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大约15%。
复合型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小细胞肺癌的5%~20%,预后比一般小细胞肺癌更差。
小细胞肺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绝大多数为男性。
小细胞肺癌绝大多数发生在吸烟者中,并且似乎在重度吸烟者中最常见,而在从不吸烟的人群中很少见。
重点关注
关于诊断
病理学检查是确定小细胞肺癌诊断的“金标准”,必要时加做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在临床上,对于小细胞肺癌的分期,一般是将美国退伍军人肺癌协会(VALG)的二期分期法和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TNM分期系统相结合使用,更能准确地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AJCC的TNM分期系统可以选出适合外科手术的T1-2N0M0的局限期患者,能更准确地了解患者所处的疾病阶段、判断患者的预后及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关于治疗和预后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与分期密切相关。局限期的患者,部分可选择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再辅以化疗、放疗等。其余分期的患者一般选择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较差,我国小细胞肺癌的各期5年生存率分别是45%、25%、8%及3%。
病因
致病原因
吸烟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除此之外与其他类型的肺癌无明显差异,也至今不完全明确。
从肺癌的角度来说,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
吸烟和被动吸烟
吸烟是导致肺癌最常见的原因,大约85%的肺癌人群均有吸烟史,研究表明,具有长期吸烟史人群,患肺癌分风险性可提高10倍以上。
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增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有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患肺癌的风险是无COPD者的1.57倍。
职业暴露
多种特殊职业接触可增加肺癌的发病危险,包括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等。
肺癌家族史和遗传易感性
肺癌患者中存在家族聚集现象。这些发现说明遗传因素可能在对环境致癌物易感的人群和(或)个体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认为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肺癌的遗传易感因素,其中代谢酶基因和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是其中研究较多的两个方面。
其他
与肺癌发生有关的其他因素还包括营养及膳食、体育锻炼、免疫状态、雌激素水平、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乳头瘤病毒)、肺部慢性炎症、经济文化水平等。
但上述因素与肺癌的关联尚存在争议,并没有公认的权威证据。
发病机制
小细胞肺癌的发病机制至今不完全明确,已有研究表明其发生可能与基因异常及内外环境致癌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一般认为,小细胞肺癌是在暴露于烟草和其他致癌物后,通过多年的刺激与诱变而发生。
目前关于小细胞肺癌已检测出多个遗传学缺陷,其中一些可能与肿瘤生成有关。
几乎所有小细胞肺癌都检测到有p53突变,据报道,发生率为75%~8%)。
小细胞肺癌几乎普遍存在染色体13q14上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1)功能缺失。
大约20%的小细胞肺癌有MYC家族成员(MYC、MYCL1和MYCN)扩增,这些成员相互不可共存,可能促发小细胞肺癌的变异型即神经内分泌亚型和小细胞肺癌中的长期肿瘤增殖细胞。
症状
小细胞肺癌的症状与其他类型肺癌没有显著区别,也无法通过症状来判断肺癌的具体类型。
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症状,而且症状与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类型、是否侵犯或压迫邻近器官及有无转移等相关。
【特别提示】小细胞肺癌是经过病理检查才能证实的肺癌类型,一般很难通过症状进行鉴别,因此以下症状是从肺癌层面来讲述的。
原发症状
咳嗽、咳痰
咳嗽是肺癌患者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半数以上患者在就诊时有咳嗽症状。
多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有少许白色黏液痰。
咯血
约40%的肺癌患者会出现咯血症状。
通常表现为痰中带血丝,大咯血少见。
咯血是最具有提示性的肺癌症状。
呼吸困难
约10%的肺癌患者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
表现为胸闷、气喘,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
发热
可由肿瘤组织坏死引起,也可由继发性肺炎(如阻塞性肺炎)引起。
发热特点是迁延反复,时好时坏,难以治愈。
以间断中、低热多见,合并感染时可有高热
体重下降、乏力
肿瘤可能引起消耗、食欲不振等,导致患者出现乏力伴体重下降。
喘鸣
是吸气时发出的一种刺耳的声音。
如果肿瘤位于大气道,特别是位于主支气管时,常可引起局限性喘鸣症状。
外侵症状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约10%的肺癌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就诊。
主要表现是头颈部甚至双上肢水肿,颈部和上胸部静脉怒张(静脉呈条索状,清晰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等。
霍纳综合征
发生肺癌的那一侧眼球凹陷、上眼睑下垂、眼裂变小、瞳孔缩小,以及面部无汗等。
肺尖肿瘤综合征
霍纳综合征的基础上,癌细胞进一步破坏第1、2肋骨和臂丛神经,引起上肢疼痛。
声音嘶哑
累及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有些肺癌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就诊。
吞咽困难
多见于肿瘤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压迫食管所致。
胸腔积液
侵犯胸膜可引起胸腔积液(胸水),往往为大量血性积液。
起初患者渐感胸闷。随积液量增多,胸痛减轻或消失,但呼吸困难加剧。
转移症状
颅内转移
早期可无症状。
常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呕吐、眩晕。
复视(双眼同时看同一物体时产生两个影像)。
共济失调(如动作笨拙、走路不稳)。
偏瘫(一侧上下肢运动障碍)。
癫痫发作(俗称“抽风”或“羊痫风”)等。
有时还会伴有精神状态改变和视觉障碍。
骨转移
常见于肋骨、脊柱、盆骨和长骨等部位。
早期可无症状,后期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若脊柱转移压迫或侵犯脊髓,可导致大、小便失禁或截瘫等。
肝转移
可出现肝肿大和肝区疼痛
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消瘦,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酶或胆红素升高等表现。
肾上腺转移
可呈现艾迪生病症状,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皮肤颜色加深、腋毛脱落、低血压等表现。
淋巴结转移
往往沿淋巴回流途径首先转移到肺门淋巴结,继而可达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
肿大的浅表淋巴结多质地较硬,可融合成团,多不伴有压痛。
其他
肺癌可转移至全身多个部位导致不同临床征象,如皮下结节、皮肤溃疡和腹痛等。
恶病质又称恶液质,见于部分晚期癌症患者。表现为极度消瘦、无力、全身衰竭等症状。
副癌综合征
少数肺癌患者可出现一些少见的并非由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称副癌综合征或副瘤综合征。
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主要表现为大关节疼痛,杵状指/趾(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的异常表现)等。
该表现可发生在肺癌早期或先于肺癌局部症状出现,甚至可作为肺癌就诊的唯一症状。
库欣综合征
患者通常表现为肌无力、体重减轻、高血压、多毛和骨质疏松。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是炎性肌病的2种不同形式,临床上都表现为肌无力。
这些炎性肌病可以是肺癌的首发症状,也可以在肺癌后期出现。
高钙血症
肺癌患者的高钙血症可能是由于骨转移,少数是由于肿瘤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骨化三醇或其他细胞因子,包括破骨细胞活化因子。
高钙血症的症状包括厌食、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多尿、烦渴和脱水。意识模糊和昏迷以及肾衰竭和肾钙沉着症是晚期表现。
男性乳腺发育
主要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的乳腺发育。
多见于小细胞肺癌。
就医
小细胞肺癌的就医与其他类型的肺癌没有显著区别。
就医科室
胸外科
当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喘鸣、胸痛等症状时,请到胸外科就诊。
呼吸内科
如果只是咳嗽、咳痰,可以选择呼吸内科就诊。
肿瘤内科
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可选择在肿瘤内科进行药物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就诊时,可能需要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请避免穿带扣子的衬衫、有装饰亮片的上衣、带拉链口子的连衣裙等含金属服饰。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咳嗽、咳痰,多长时间了?
有没有痰中带血?
有没有胸闷气短,多长时间了?
是否有乏力伴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病史清单
是否吸烟,多长时间,每天多少支?
是否有肺癌等恶性肿瘤家族史?
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如肺结核等?
是否对药物或食物过敏?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专科检查:肺活检病理报告、胸部X线或CT报告、肿瘤标志物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生化检查。
其他检查:磁共振(MRI)、PET-CT。
诊断
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可分为定性诊断和分期诊断。
定性诊断:一般需要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标本后,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分期诊断:指借助CT、超声、磁共振、骨扫描、PET-CT等影像检查,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分期,进而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实验室检查
小细胞肺癌的实验室检查项目,除了常规的血常规、生化等项目外,还有肿瘤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等检查。
肿瘤标志物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小细胞肺癌诊断及治疗效果监测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proGRP和NSE联合检测,当二者都升高时,则可以提高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对于局限期的小细胞肺癌,当治疗效果较好时,这两个指标结果会逐渐下降。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指脱离实体瘤而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可实时、动态、无创性地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病情监测。
CTCs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检出率约为86%,主要有以下优势:
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临床分期和体外早期诊断。
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指导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可监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断治疗效果及预测预后生存等。
有助于分析耐药分子机制及解决肿瘤异质性的问题。
影像学检查
小细胞肺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X线检查、计算机体层成像(CT)、超声、磁共振成像(MRI)、骨扫描(又称骨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等。
影像学检查是为了准确分期,从而给予精准的治疗。
X线检查
胸部正侧位片,属于影像学基本检查。
不能提供肿瘤侵犯范围及淋巴结肿大情况等细节,常作为普通体检。
CT检查
胸腹部CT,可准确的判断原发肿瘤的侵犯范围、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腹部重要脏器,如肾上腺、肝脏、腹膜后淋巴结等有无肿瘤转移等。
在必要情况下,医生可能推荐增强扫描,以便获得更好的诊断。如果患者有磁共振检查的禁忌证,可选择头颅增强CT扫描。
MRI检查
小细胞肺癌容易发生脑转移,因此常规需要进行脑部MRI检查,以明确是否有转移。
当全身骨显像检查发现可疑的骨转移病灶时,一般建议加做MRI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PET-CT检查
全身PET-CT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小细胞肺癌的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骨扫描
全身骨显像,是排除骨转移的常规检测,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
超声检查
双侧颈部、锁骨上的超声检查,可弥补体格检查及CT检查对判断该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不足。
可以对怀疑转移的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并进一步进行病理诊断。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确定小细胞肺癌诊断的“金标准”,必要时加做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的标本来源主要包括气管镜刷检、浆膜腔积液、细针穿刺、痰及支气管灌洗等。
根据肿瘤细胞的大小及形态,小细胞癌细胞学镜下可分为燕麦细胞型和中间细胞型。
组织学检查
包括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
对于混有非小细胞肺癌成分的复合型小细胞肺癌,推荐进行EGFR、ALK、ROS1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可评估潜在的靶向治疗方案。
分期
一般临床使用VALG分期法和TNM分期系统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小细胞肺癌进行分期,因其更能准确地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VALG二期分期法
局限期:病变限于一侧胸腔,且能被纳入一个放射治疗野内。
广泛期:病变超过一侧胸腔,包括恶性胸腔和心包积液或血行转移。
TNM分期
目前肺癌TNM分期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联合制定的分期系统,主要基于T、N、M三个要素:
T:代表原发肿瘤的范围,主要指肿瘤原发灶的大小及外侵程度。
N: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包括转移的个数和区域范围。
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主要是其他器官也出现了癌细胞。
特别提醒
TNM后面会附加阿拉伯数字,数字越大,表示越严重。
总体分期
根据不同的TNM分期,最后确定出患者总的总体分期(预后分组),用罗马字母I、Ⅱ、Ⅲ和Ⅳ期表示。
根据TNM分期进行组合,对肺癌进行临床分期(见表)。
总体分期TNM分期
0期TisN0M0
ⅠA期T1N0M0
ⅠB期T2aN0M0
ⅡA期T2bN0M0
ⅡB期T1a~cN1M0\nT2aN1M0\nT2bN1M0\nT3N0M0
ⅢA期T1a~cN2M0\nT2a~bN2M0\nT3N1M0\nT4N0M0\nT4N1M0
ⅢB期T1a~cN3M0\nT2a~bN3M0\nT3N2M0\nT4N2M0
ⅢC期T3N3M0\nT4N3M0
ⅣA期任何T、任何N、M1a~b
ⅣB期任何T、任何N、M1c
TNM分期与VALG二期分期的关系
局限期:AJCC(第8版)Ⅰ~Ⅲ期(任何T,任何N,M0),可以安全使用根治性的放疗剂量。
广泛期:AJCC(第8版)Ⅳ期(任何T,任何N,M1a/b/c),或者T3~4由于肺部多发结节,或者肿瘤/结节体积过大,而不能被包含在一个可耐受的放疗计划中。
治疗
全部分期
原则目的
治疗目的
通过有计划地应用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一般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DT)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侵及范围和发展趋向,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
局限期治疗
局限期SCLC的治疗以化疗联合局部治疗的综合治疗为原则,根据不同分期选择化放疗或化疗联合手术治疗。
T1~2,N0期
T1~2,N0期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若不适宜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可选择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
适合手术的患者
可选择肺叶切除术+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根据区域淋巴结(N)的情况选择术后治疗方案。
此外,推荐术后行预防性脑照射。
术后淋巴结阴性(N0)的患者,进行辅助化疗。主要方案是依托泊苷+顺铂;依托泊苷+卡铂
术后淋巴结阳性(N1)的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纵隔放疗。
术后淋巴结阳性(N2)的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纵隔放疗。
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
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可行立体定向放疗+化疗。
化疗+同步/序贯放疗。
超过T1~2,N0期
超过T1~2,N0期的患者,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同步放化疗是标准的治疗方案,若患者不能耐受,也可序贯化放疗。此外,推荐行预防性脑照射。
根据患者的PS评分,可有以下方案选择:
PS 0~2(身体状态较好的),可进行化疗+同步或序贯放疗。主要方案是依托泊苷+顺铂;依托泊苷+卡铂。
PS 3~4(身体状态欠佳的),可选择化疗±放疗,或最佳支持治疗。
复发治疗
尽管小细胞肺癌对于初始治疗非常敏感,但局限期患者常在14-15个月内复发。
与初始治疗(一线治疗)相比,复发后的治疗一般分为二线治疗和三线治疗及以上治疗。
二线治疗
尽管治疗的有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始治疗结束至复发的时间间隔,但多数患者在二线治疗后可显著缓解症状。
一般而言,距离一线治疗结束≤6个月内复发或进展的患者,二线治疗可选择拓扑替康、伊立替康、吉西他滨紫杉醇长春瑞滨等药物治疗,患者若符合条件可参加临床试验,以期获得更好的生存期。
距离一线治疗结束>6个月复发或进展的患者,可选择初始治疗方案。
三线治疗
二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考虑后续的三线及以上治疗,首选口服安罗替尼。
其他选择如下:
常用药物: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
临床试验:患者可根据自愿原则参加符合条件的临床试验,以期获得更好的生存期。
广泛期治疗
广泛期SCLC病变属于全身性,治疗原则以全身治疗为主,一般建议化疗联合PD-L1抑制剂一线治疗。
无局部症状且无脑转移
身体状态良好的患者,可选择化疗+免疫治疗。主要方案为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依托泊苷+卡铂4周期后,继续原免疫治疗药物维持治疗。
身体状态欠佳的患者,一般选择最佳支持治疗。
有局部症状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若出现局部症状,建议在一线化疗的基础上择期对有症状的情况进行局部治疗。
如伴上腔静脉综合征或阻塞性肺不张或脊髓压迫的患者,可择期给予局部放疗。
骨转移的患者除择期的局部姑息外照射外,必要时还可对有骨折高风 险的部位进行局部骨科固定。
初始治疗有效后复查无脑转移的患者,也应给予预防性脑照射。
伴脑转移
广泛期半脑转移的患者,主要是选择免疫治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再辅以全脑放疗、胸部放疗等。
根据有无症状,可以选择以下方案:
无症状:一般先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化疗,然后进行全脑放疗。也可用先化疗,后全脑放疗的模式。
有症状:一般先全脑放疗,症状稳定后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化疗;也可先全脑放疗,症状稳定后全身化疗。
复发治疗
对于广泛期患者的复发治疗,请参见局限期复发的治疗内容。
局限期SCLC的治疗以化疗联合局部治疗的综合治疗为原则,根据不同分期选择化放疗或化疗联合手术治疗。
T1~2,N0期
T1~2,N0期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若不适宜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可选择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
适合手术的患者
可选择肺叶切除术+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根据区域淋巴结(N)的情况选择术后治疗方案。
此外,推荐术后行预防性脑照射。
术后淋巴结阴性(N0)的患者,进行辅助化疗。主要方案是依托泊苷+顺铂;依托泊苷+卡铂。
术后淋巴结阳性(N1)的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纵隔放疗。
术后淋巴结阳性(N2)的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纵隔放疗。
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
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可行立体定向放疗+化疗。
化疗+同步/序贯放疗。
超过T1~2,N0期
超过T1~2,N0期的患者,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同步放化疗是标准的治疗方案,若患者不能耐受,也可序贯化放疗。此外,推荐行预防性脑照射。
根据患者的PS评分,可有以下方案选择:
PS 0~2(身体状态较好的),可进行化疗+同步或序贯放疗。主要方案是依托泊苷+顺铂;依托泊苷+卡铂。
PS 3~4(身体状态欠佳的),可选择化疗±放疗,或最佳支持治疗。
复发治疗
尽管小细胞肺癌对于初始治疗非常敏感,但局限期患者常在14-15个月内复发。
与初始治疗(一线治疗)相比,复发后的治疗一般分为二线治疗和三线治疗及以上治疗。
二线治疗
尽管治疗的有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始治疗结束至复发的时间间隔,但多数患者在二线治疗后可显著缓解症状。
一般而言,距离一线治疗结束≤6个月内复发或进展的患者,二线治疗可选择拓扑替康、伊立替康、吉西他滨、紫杉醇或长春瑞滨等药物治疗,患者若符合条件可参加临床试验,以期获得更好的生存期。
距离一线治疗结束>6个月复发或进展的患者,可选择初始治疗方案。
三线治疗
二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考虑后续的三线及以上治疗,首选口服安罗替尼。
其他选择如下:
常用药物: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
临床试验:患者可根据自愿原则参加符合条件的临床试验,以期获得更好的生存期。
广泛期SCLC病变属于全身性,治疗原则以全身治疗为主,一般建议化疗联合PD-L1抑制剂一线治疗。
无局部症状且无脑转移
身体状态良好的患者,可选择化疗+免疫治疗。主要方案为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依托泊苷+卡铂4周期后,继续原免疫治疗药物维持治疗。
身体状态欠佳的患者,一般选择最佳支持治疗。
有局部症状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若出现局部症状,建议在一线化疗的基础上择期对有症状的情况进行局部治疗。
如伴上腔静脉综合征或阻塞性肺不张或脊髓压迫的患者,可择期给予局部放疗。
伴骨转移的患者除择期的局部姑息外照射外,必要时还可对有骨折高风 险的部位进行局部骨科固定。
初始治疗有效后复查无脑转移的患者,也应给予预防性脑照射。
伴脑转移
广泛期半脑转移的患者,主要是选择免疫治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再辅以全脑放疗、胸部放疗等。
根据有无症状,可以选择以下方案:
无症状:一般先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化疗,然后进行全脑放疗。也可用先化疗,后全脑放疗的模式。
有症状:一般先全脑放疗,症状稳定后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化疗;也可先全脑放疗,症状稳定后全身化疗。
复发治疗
对于广泛期患者的复发治疗,请参见局限期复发的治疗内容。
预后
生存率
有研究综合分析 2000年—2012年几项较大规模的统计结果显示。
分期5年生存率
Ⅰ期45%
Ⅱ期25%
Ⅲ期8%
Ⅳ期3%
【特别提醒】
癌症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可以用5年生存率来大致预估,其是指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比例。 5年后再次复发概率较低,一般可视作临床治愈。
5年生存率等统计数据仅用于临床研究,不代表个人具体的生存期,患者的个人生存期需要结合多种因素来决定,建议咨询就诊医师。
预后因素
预后因素是指对患者的总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的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情况、个人体质及吸烟指数等。
肿瘤恶性程度低的患者,预后较肿瘤恶性程度高的好。
肿瘤分期中,属于小细胞肺癌局限期的患者较广泛期的预后好。
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预后比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好。
及早进行正规治疗的患者,较晚治疗的患者预后好;治疗效果好的患者,较治疗效果差的患者预后好。
个人身体情况好的患者,较身体差的患者预后好。
吸烟指数是小细胞肺癌独特的预后因素,吸烟指数越低,预后越好。
复发与转移
复发
虽然小细胞肺癌采用放疗和化疗的效果很好,但局限期患者常在14~15个月内复发,广泛期花奴在常在5~6个月内复发。
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出现耐药,多数患者在复发后接受二线治疗也能有较好的效果。
有数据统计显示,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6月。
转移
小细胞肺癌以增殖快速和早期广泛转移为特征,初次确诊时60%~88%已有脑、肝、骨或肾上腺等转移,只有约1/3的病人局限于胸内。
日常
小细胞肺癌的日常与其他类型的肺癌没有显著差异,经过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治疗,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积极严格的日常管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战胜癌症。
生活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必要的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及远离危险因素等,均可减少复发风险,并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心态调整
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
确诊后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感,会害怕疼痛、被遗弃和死亡等。在医生和亲朋好友的鼓励和帮助下,患者需要尽快摆脱恐惧,正视疾病,积极遵医嘱治疗,对预后抱有乐观向上的态度。
家人要注意倾听患者的心声,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虑症状。
建议患者家属给予支持,让患者以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手术及其他治疗。
在治疗间期和治疗结束后,建议家属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家务,重新融入社会角色。
健康生活
对于肺癌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复发和降低死亡的风险。
保证睡眠:患者应该多休息,确保足够的睡眠。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饮食中富含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减少过量糖类、油脂食品以及红肉和加工肉摄入,并尽可能减少酒精摄入。
保持健康的体重:适当活动,如慢走、太极拳、气功、呼吸操等,避免到人多拥挤处。
采取防晒措施:尽可能考虑使用物理屏障防晒,如戴帽子、穿带袖子的衬衫、避免正午期间直接晒太阳。
慎用保健品:从食物来源中获取营养而不能依赖于营养保健品。不推荐常规摄入营养保健品用于控制癌症。
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如有口腔疾病应及时治疗。注意环境空气新鲜,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或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近。
危险防护
患者应避免接触与肺癌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
严格戒烟,并远离二手烟。
避免居住或工作于布满灰尘、烟雾及化学刺激物品的环境。
雾霾天气建议避免或减少外出,若须外出,应戴防霾口罩。
护理
在患者的化疗、放疗及手术后,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进行仔细的护理,有助减少或避免患者的不适,并有助于疾病恢复。
化疗护理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时,会更容易发生感染,化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着凉,减少与人群的密切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厌食、恶心呕吐:少食多餐,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服用止吐的药物。
发热:低于38℃的发热,可不用退热药物,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如体温超过38℃,并有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复诊。
全身乏力:这种乏力往往和贫血有关,需要充足的休息并且加强营养,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能帮助缓解不适。必要时,可以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纠正贫血。
脱发:放化疗时可能会有脱发,在治疗结束后,头发还会再长出来,不用过于担心。
放疗护理
放疗前,患者需要去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并穿着宽松、质软棉制衣服。
放疗时会出现皮肤干燥、发痒,要避免放疗部位皮肤受到强热或冷刺激,不用热水袋,避免阳光直射。出现蜕皮和结痂时,不要用手撕剥。
清洁放疗部位皮肤时,用软毛巾,动作应轻柔,避免使用刺激性物品,如肥皂、酒精等。
术后活动
早期下床活动
目的是预防肺不张,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增进食欲,振奋精神。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鼓励术后早期活动。
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床上活动,如四肢主动活动、抬臀及间歇翻身等。
术后第1日,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及协助患者床上坐起,坐在床边双腿下垂或床旁站立移步。
术后第2日起,可扶患者围绕病床在室内行走3~5分钟,以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活动期间,应妥善保护患者的引流管,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出现头晕、气促、心动过速、心悸和出汗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
高龄(>70岁)、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不宜早期下床活动,以免因缺氧出现心肺并发症。具体活动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手臂和肩关节的运动
目的是预防术侧胸壁肌肉粘连、肩关节僵直及失用性萎缩。
患者清醒后,可协助其进行术侧肩关节及手臂的抬举运动。
术后第1日开始做肩、臂的主动运动,如术侧手臂上举、爬墙及肩关节旋前、旋后运动,使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防止肩下垂。
全肺切除术后者,鼓励取直立的功能位,以恢复正常姿势,防止脊柱侧凸畸形。
肺功能锻炼
临床上常用吹气球的办法锻炼肺功能,但需要循序渐进,不可用力过猛。
这种方法有助于打开闭合的小气道,排出肺内残留气体,改善肺复张,也有利于术后胸腔残留液体自引流管排出,防止液气胸的发生。
术后饮食
当患者意识恢复且无恶心现象,拔除气管插管后即可开始饮水。
肠蠕动恢复(如排气)后,可开始进食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若患者进食后无任何不适可改为普食。
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如鱼类、蒸蛋、牛奶、鲜果等,以保证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复查随诊
随诊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尚可接受潜在根治为目的治疗的转移复发,更早发现肿瘤复发或第二原发癌,并及时干预处理,以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复查随诊,需要根据分期来决定。但若有症状恶化或新发症状,请及时就诊。
下述随诊内容仅供参考,患者个人的复查随诊时间,请严格遵照医嘱。
局限期
时间分层频率复查项目
1~2年每3个月1次病史,体格检查\n胸腹盆增强CT\n头颅增强MRI(第1年每3~4个月,第2年每6个月)\n全身骨扫描(每半年到1年)\n吸烟情况评估等
3年每6个月1次病史,体格检查\n胸腹盆增强CT\n头颅增强MRI\n全身骨扫描(每半年到1年)\n吸烟情况评估等
3年以上每年1次病史,体格检查\n胸腹盆增强CT\n头颅增强MRI\n吸烟情况评估等
广泛期
时间分层频率复查项目
第1年每2个月1次病史,体格检查\n胸腹盆增强CT\n头颅增强MRI(脑转移患者每2个月,无脑转移者每3~6个月)\n全身骨扫描(每半年到1年)\n吸烟情况评估等
第2~3年每3~4个月1次病史,体格检查\n胸腹盆增强CT\n头颅增强MRI\n全身骨扫描(每半年到1年)\n吸烟情况评估等
4~5年每半年1次病史,体格检查\n胸腹盆增强CT\n头颅增强MRI\n全身骨扫描(每半年到1年)\n吸烟情况评估等
5年以上每年1次病史,体格检查\n胸腹盆增强CT\n头颅增强MRI\n局部CT或MRI检查(骨转移患者)\n吸烟情况评估等
预防
小细胞肺癌只是肺癌的一种类型,而肺癌又是最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因此准确来说,普通人群预防肺癌应该是预防所有肺部恶性肿瘤。
癌症的预防主要是减少癌症的患病风险。可大致分为日常预防和定期筛查。
日常预防就是要减少或避免肺癌的危险因素,增加肺癌的保护因素。
定期筛查是指一般人群做好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医嘱进行肺癌筛查。
日常预防
坚持戒烟限酒:戒烟(包括卷烟、电子烟等),并远离被动吸烟。如若必要,减少任何形式的酒精摄入。
做好职业防护:有职业暴露危险的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接触石棉、铬、镍等致癌物质。
避免空气污染:室内污染,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
外出个人防护: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如若必要,应戴防霾口罩。
及时规范治疗: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及时规范地接受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尽量做到作息规律,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及营养均衡。
定期筛查
我国建议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
高危人群
肺癌高危人群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吸烟:吸烟包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
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有职业暴露史≥1年,包括暴露于石棉、氡、铍、铬、镉、硅、煤烟和煤烟灰等;
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注1: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吸烟年数。
注2: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
筛查方法
目前国内外指南都推荐优选低剂量螺旋CT(LDCT)进行肺癌筛查。
LDCT对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X线胸片的4~10倍,可以检出早期大部分肺癌。
筛查频率
建议筛查的间隔时间为1年。年度筛查正常的,建议每1~2年继续筛查。
对于肺部有结节性阴影的患者,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