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补体血症
概述
概述
低补体血症是指血清中补体含量减少。当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体内结合补体时,即可降低血清中补体含量。任何原因引起的蛋白质缺乏也可使补体含量降低。补体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抗感染,同时也有引起炎症的作用,参与某些变态反应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肾内科、急诊科
常见疾病
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补体测定、肾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X线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原因
常见原因
1.补体成分消耗增多常见于免疫复合物疾病,如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关节炎等。
2.补体大量丧失多见于肾病综合征及大面积烧伤的患者,由于血清蛋白大量丧失,补体成分随之丢失。
3.补体合成不足主要见于各种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急性肝炎重症病例。
4.先天性因素先天性补体各组分缺损或功能异常,可影响机体的防御功能,易遭受感染或发生免疫性疾病。
检查
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了解呼吸、心率、脉搏、血压、营养等情况。2.视诊观察生长、发育、骨骼、皮肤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常规可提示有无感染和贫血。
2.尿常规尿液分析可显示蛋白尿、血尿、细胞和颗粒管型。
3.补体测定该试验主要反映补体经传统途径活化的活性程度。
4.肾功能检查用于检查肾功能的指标是血清尿素血肌酐血β2-微球蛋白、尿酸等。
5.肝功能检查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的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观察肺部、胸膜、纵隔、心脏和大血管病变,四肢骨骼骨折和关节脱位,以及四肢软组织、食管及胃肠道的不透光异物的诊断。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低补体血症的伴发症状以及相关检查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1.血清病
症状的发生和程度与接种途径(静脉注射的发病机会多)和注射血清剂量等因素有关。皮疹是本病最明显和常见的症状,主要为荨麻疹样风团,紫癜样皮疹或麻疹样皮疹等;常在注射部位首先发生。发热多渐起,高达38~39℃,伴全身淋巴结程度不一的肿大,质软而稍有压痛。本病的诊断依据,最重要的是注射血清或球蛋白史和上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2.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有蝶形红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等皮损,有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关节痛、关节炎、关节畸形,胸痛、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升高,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多系统损害。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诊断。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温抗体型:临床表现有头晕、乏力,程度不一,半数有脾大,可有寒战、高热、腰背痛、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和神经系统表现。(2)冷抗体型:表现为手足发绀,肢体远端、鼻尖、耳垂等处症状明显,常伴肢体麻木、疼痛,遇暖后逐渐恢复正常,称为雷诺现象
就医
治疗原则
针对引起低补体血症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原因
检查
诊断
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