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
概述
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及入侵部位发生皮炎,慢性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肝损害
感染日本血吸虫引起,其路径为皮肤接触含尾蚴污染的水源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定义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
血吸虫的虫卵和尾蚴均可感染人体。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病,是世界上流行的5种人体血吸虫病中对人体危害最为严重的血吸虫病,也是防治难度最大的血吸虫病。
分类
目前公认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5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与湄公血吸虫。
按感染部位分类
肠血吸虫病:为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与湄公血吸虫引起。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尿路血吸虫病:由埃及血吸虫引起。
按临床表现分类
急性血吸虫病:男性青壮年与儿童居多。捕鱼、抓蟹、游泳后,初次重度感染引起。
慢性血吸虫病:在流行区占绝大多数。急性症状消退而未经治疗或疫区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病程半年以上。
晚期血吸虫病:反复或多次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抗病原治疗。
异位血吸虫病: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感染形成的病灶。
发病情况
血吸虫病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南美和中东地区。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中国、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的统计,全球有2.4亿血吸虫病患者,有7亿人居住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
2020年我国共报告血吸虫病43例,无死亡病例。
根据地形、地貌、钉螺生态及流行特点,我国流行区可分为湖沼、水网和山丘三种类型。夏秋季感染机会多。
湖沼区疫情最为严重,如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有着大面积洲滩,钉螺呈片状分布,有螺面积最广。我国血吸虫病以前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及上海12个省、市、自治区。
经过60多年大规模综合防治取得了很大成就。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市)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其余7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血吸虫病流行范围也大幅度缩小。
病因
致病原因
传染源
传染源是患者和保虫宿主(被感染的动物)。
保虫宿主主要有牛、猪、犬、羊、马、狗、猫及鼠类等。
患者和病牛是重要的传染源。患者和病牛粪便中含有活卵,为本病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造成传播需要经历以下三个步骤:带虫卵的粪便入水,水中存在钉螺供虫卵寄生并孵化,人、畜接触疫水。
粪便入水
血吸虫病患者或病畜的粪便以各种方式污染水源。
河、湖旁设置厕所。
河边洗刷马桶。
粪船渗漏。
用新鲜粪便施肥。
病畜随地排泄大便。
钉螺滋生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
钉螺生活在水线上下,滋生在土质肥沃、杂草丛生、潮湿的环境中。
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在秋季为高。
接触疫水
当水中存在感染血吸虫的阳性钉螺时,便成为疫水。
进行捕鱼、种田、割湖草、游泳戏水、洗漱、洗衣服时,人体接触疫水,可导致感染。
饮用生水时尾蚴也可自口腔黏膜侵入。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接触疫水概率高,感染率最高。
儿童及非流行区人群如遭受大量尾蚴感染,易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发病机制
虫卵肉芽肿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自尾蚴钻入皮肤至成虫产卵,每个发育阶段均可造成人体损害。
第一阶段
尾蚴钻入皮肤部位,可引起组织局部周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局部发生红色丘疹,称“尾蚴性皮炎”,持续1~3天后消除。
第二阶段
幼虫随血流到达肺,部分可穿破肺毛细血管引起组织点状出血及白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发生“出血性肺炎”。
第三阶段
成虫及其代谢产物仅引起局部轻微静脉内膜炎,患者表现为轻度贫血,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虫体死后可引起血管壁坏死和肝内门静脉分支栓塞性脉管炎,较轻微,不造成严重病理损害。
第四阶段
虫卵引起典型的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病变,是本病主要病理损害。
症状
从尾蚴侵入到出现临床症状之间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大部分为30~60天,平均40天。感染重则潜伏期较短,感染轻则潜伏期长。
急性血吸虫病
常发生于夏秋季,7~9月最常见,男性青壮年与儿童居多,半数患者会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现蚤咬样红色皮损,2~3天自行消退。
发热
患者常有发热。感染程度越重,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轻症发热数天,一般2~3周,重症可迁延数月。
多见呈间歇热或张弛热,早晚波动很大。
间歇热:体温骤升,可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
张弛热:体温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的波动幅度超过2℃。
发热前少有寒战。高热时偶有烦躁不安,热退后自觉症状良好。
重症可以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死亡。
过敏反应
除皮炎外还可出现荨麻疹,皮肤水肿,淋巴结肿大,出血性紫癜(出血点、紫癜和瘀斑),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系统症状
发热期间,多伴有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轻微腹痛、腹泻、呕吐等。腹泻一般每天3~5次,个别可达10余次,初为稀水便,继而出现脓血、黏液。热退后腹泻次数减少。
危重患者可出现高度腹胀。经治疗退热后6~8周,上述症状可显著改善或消失。
肝脾大
90%以上患者肝大伴压痛,左叶肝大较显著。半数患者轻度脾大。
其他
半数以上患者有咳嗽、气喘、胸痛。危重患者咳嗽较重、咳血痰,并有胸闷、气促等。
重症患者可出现意识淡漠、消瘦及恶病质等。
急性血吸虫病如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虫病。
慢性血吸虫病
在流行区占绝大多数。常系急性感染未及时治疗或在疫区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者,病程半年以上,称慢性血吸虫病。
病程可长达10~20年甚至更长。
无症状型
轻度感染者大多无症状,仅粪便检查中发现虫卵,或体检时发现肝大。
有症状型
主要表现为血吸虫性肉芽肿肝病结肠炎。两者可出现在同一患者身上,亦可仅以一种表现为主。
最常见症状为慢性腹泻、脓血黏液便,症状时轻时重,时发时愈,病程长者可出现肠梗阻、贫血、消瘦、体力下降等。
重者可有内分泌紊乱,性欲减退,女性有月经紊乱,不孕等。
晚期血吸虫病
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治疗,虫卵损害肝脏较重,可发展成肝硬化,出现门静脉高压,脾增大和并发症。病程多在5~15年以上。儿童常有生长发育障碍。
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4型。同一患者可具有多型的表现。
巨脾型
最为常见,占晚期血吸虫病绝大多数。脾进行性增大,下缘可达盆腔,表面光滑,质坚硬,可有压痛,经常伴有脾功能亢进。肝脏逐渐缩小,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水。
腹水型
是严重肝硬化的重要标志,约占25%。长期存在少到中量腹水,多数腹水进行性增多,腹部极度膨隆,下肢高度水肿,呼吸困难,难以进食,腹壁静脉怒张,出现脐疝和巨脾。患者多因肝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或合并感染导致死亡。
结肠肉芽肿型
以结肠病变为突出表现。病程3~6年以上,亦有10年者。患者经常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时呈水样便、血便、黏液脓血便,有时出现腹胀、肠梗阻。左下腹可摸到肿块,有压痛。
侏儒型
极少见。幼年慢性反复感染引起体内内分泌腺萎缩,功能减退,腺垂体和性腺功能不全最常见。除慢性或晚期血吸虫病的症状外,还会出现身材矮小,面容苍老,生长发育低于同龄人,性器官与第二性征发育不良,但智力多正常。
异位血吸虫病
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出现损伤称为异位血吸虫病。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在肺和脑。
肺型血吸虫病
呼吸道症状大多轻微,表现为轻度咳嗽与胸部隐痛、痰少,咯血罕见。
脑型血吸虫病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均以青壮年患者多见。常与肺部病变同时发生,可出现意识障碍、瘫痪、抽搐等。慢性型的主要症状为癫痫发作,尤以局限性癫痫为多见。
其他
机体其他部位偶尔也可发生损害,如胃、胆囊、肾、睾丸、子宫、心包、甲状腺、皮肤等,患病时会出现相应症状。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晚期患者重要并发症,肝硬化可导致门静脉高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现象。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肝性脑病
晚期患者可发生肝性脑病,多是由于大出血、大量放腹水、过度利尿等诱发。表现为倦怠或淡漠,认知障碍,无法正确感知时间和空间,算术能力丧失,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感染
由于免疫功能减退、低蛋白血症、门静脉高压等,极易并发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伤寒、自发性腹膜炎、感染性腹泻、肺炎等。
肠梗阻
由于严重的结肠病可导致肠腔狭窄,可出现肠梗阻,表现为剧烈腹痛、停止排便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出现高热皮疹,皮肤瘀斑、瘀点,腹泻、腹痛,腹部膨隆、有压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确诊后转至感染科或者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感染科
身处血吸虫疫区,或周围有类似症状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立即就诊。
急诊科
出现呕血、抽搐、意识障碍等紧急情况时,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常需要做全身体格检查,及浅表淋巴结彩超、腹部彩超检查,故应着容易穿脱衣服,已怀孕或准备怀孕者须及时告知医生。
高热患者尽量避免自行服用药物,以免影响病情判断,可先进行物理降温,如冷敷额头,以及用温水擦拭手、足、腋窝等部位。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最高温多少度?
是否有皮炎?皮炎具体位置在哪里?
是否有全身皮疹?出现多久了?
是否有明显腹痛、腹泻?腹泻一天几次?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病史清单
从事什么工作的?是渔民吗?
周围是否有血吸虫患者?
是否去过血吸虫疫区?
近期是否有在不干净的水域捕鱼、抓蟹、游泳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血清学血吸虫抗体或抗原检测,粪便血吸虫卵检测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腹部CT检查
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直肠黏膜活检。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消化道黏膜保护剂:蒙脱石
驱虫药:吡喹酮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具有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的症状,如发热、皮炎、荨麻疹、腹痛、腹泻等。
体征
查体可发现肝脾大。急性血吸虫病危重时有腹膜刺激征,腹部触诊可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
结肠有肉芽肿时,可在左下腹触及肿块,有压痛。
肺部出现感染时,有时可闻干、湿啰音
脑部感染时,可有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 、克氏征阳性、巴宾斯基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急性期以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为主要特点。
慢性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多,而极重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常不增多,甚至消失。
晚期患者常因脾功能亢进引起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粪便检查
从粪便内检查虫卵或孵化毛蚴是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
肝功能试验
血吸虫病会影响患者的肝脏功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球蛋白增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增高。晚期患者出现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常出现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慢性血吸虫病尤其是无症状患者肝功能大多正常。
注意事项:肝功能检查需要空腹,检查前一晚晚饭后需要暂时禁止饮食与饮水,直到抽血完成。
免疫学检查
针对血吸虫病,有不同的免疫学检查方法进行针对性诊断。
皮内试验:阳性。此法简便、快速、通常用于现场筛选可疑病例。
环卵沉淀试验: 阳性。
间接血凝试验: 阳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此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循环抗原酶免疫法:阳性。本方法敏感、简便、快捷。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可观察肝纤维化的程度及胆囊情况,可见肝、脾改变,门脉血管增粗呈网状改变。
注意事项:超声检查为无创检查,检查时遵照医嘱调整体位。如需检查胆囊,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后禁食、禁水。
CT扫描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包膜与肝内门静脉区常有钙化现象,CT扫描可显示肝包膜增厚、钙化等特异图像。重度肝纤维化可表现为龟背样图像。
注意事项:腹部CT平扫者,检查前至少禁食4小时(可饮用水、牛奶或饮料等)。
胸部X线检查
肺部损害时,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弥漫云雾状、点片状、粟粒样浸润阴影,边缘模糊,多位于中下肺。
活检
直肠黏膜活检是慢性血吸虫病诊断方法之一。通过直肠或乙状结肠镜,自病变处取米粒大小黏膜,在显微镜下检查有无虫卵。
鉴别诊断
伤寒
相似点:有持续高热、腹痛、肝脾大。
不同点:致病微生物不同,伤寒的致病微生物为伤寒沙门菌,血吸虫病为血吸虫,通过当地的流行病学情况和实验室检查鉴别。
阿米巴虫肝脓肿
相似点:发热、盗汗、腹痛、腹泻、皮疹、肝区压痛。
不同点:致病病原微生物不同,阿米巴虫肝脓肿的病原虫为阿米巴虫,粪便检查可明确病原进行鉴别。
病毒性肝炎
相似点:发热、恶心、食欲减退、腹胀、腹泻、肝区可有触痛等。
不同点:病毒性肝炎者可出现皮肤、巩膜(眼白)黄染,尿黄,蜘蛛痣。病原微生物为肝炎病毒,通过实验室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可进行鉴别。
门脉性及坏死后肝硬化
相似点:乏力、食欲减退、腹泻、腹痛。
不同点:血吸虫病肝功能损害较轻,黄疸、蜘蛛痣与肝掌较少见,但仍需要进行多次病原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才能鉴别,急性血吸虫病可经粪便检测确诊。
治疗
血吸虫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要按照病程的阶段,病理损害的表现形式,采取各有侧重的综合治疗。巨脾、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等患者可选择适当时机考虑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急性期出现高热者,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缓解,并使用药物进行降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慢性和晚期患者,应加强营养,多食用富含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豆制品、各种蔬菜等。如果有贫血可以使用口服铁剂。慢性腹泻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适当的使用抗生素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病原治疗
首选吡喹酮治疗。吡喹酮毒性小、疗效好、给药方便、适应证广,无致畸致癌作用。可用于各期各型血吸虫病,是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最有效的药物。
对症治疗
高热、中毒症状严重者给予补液、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及全身支持疗法。
有侏儒症时可短期、间歇、小剂量给予性激素和甲状腺素制剂治疗。
血吸虫入侵肺部引起咳嗽咳痰时,可以使用盐酸溴己新盐酸氨溴索化痰。
腹泻严重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使用蒙脱石进行止泻。
肠狭窄导致肠梗阻时需要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
预后
治愈情况
预后与感染程度、病程长短、年龄、有无并发症、异位损害及治疗是否及时彻底有明显关系。
急性患者经及时有效治疗多可痊愈。
慢性早期患者接受抗病原治疗后绝大多数症状消失,体力改善,并可长期保持健康状态。
晚期患者经抗病原治疗,其肝硬化难以恢复,预后较差。
危害性
肝病严重时需要进行肝移植。
结肠肉芽肿有可能诱发结肠癌
晚期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肠道并发症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补充充足的营养,建议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多食用肉类、鸡蛋、豆制品等。
多食用蔬菜水果,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出现便秘时需要使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菠菜、油麦菜、白菜,以及粗粮。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不吃烧烤。
避免暴饮暴食,忌烟忌酒。
生活管理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喝水前需要烧开,不用生水进行洗漱。流行区不到野外游泳。
进行打渔、种田、割湖草等生产活动时加以防护。
预防
日常防护
生活规律、忌烟酒,定期体检。不要在疫区水里面戏水、游泳。
接触疫水后,需要到当地血防部门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目前尚无预防血吸虫病的疫苗。
疫区监测与防护
杜绝家畜散养、随地排便的情况,降低虫卵进入水源的概率。
在疾病流行地区需要做好教育工作,加强当地人对疾病的认知。必要时要预防性驱虫治疗。
疫区从事打渔、种水田的人群需要做好监测。做好灭螺工作,群防群治。
对粪水进行管理,防止污染水源。
接触疫水1~2周内需预防性应用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