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发育障碍
概述
学龄前期起病,以心理发育实际水平未达到相应年龄阶段水平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轻度者有特定学习或执行功能等能力不足,重度者社会技能和智力全面受损
病因复杂,与遗传及其他生物学因素、环境中各种影响心理发育的危险因素有关
治疗以心理行为治疗及康复训练为主,部分需要药物对症治疗
定义
神经发育障碍是指从胎儿期到18岁心理发展成熟前,因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导致心理发育的各个方面不能遵循儿童心理发育的规律,出现迟缓、倒退或偏离正常的现象。
心理发育主要涉及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及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性格等)两方面。
神经发育障碍患儿通常在进入小学前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患儿个体的心理发育、社会功能、学业,以及成年后的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均受到负面影响。
分型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神经发育障碍包括以下几种亚型:
智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
交流障碍:包括语言障碍、语音障碍、社交交流障碍和童年发生的言语流畅障碍(口吃)。
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指根据典型孤独症的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
特定学习障碍:在智力功能正常发育的前提下,出现学习、使用特定学习技能困难的情况。
发病情况
神经发育障碍通常起病于发育早期(学龄前期)。
本病各亚型共病率较高,儿童患者常共病一种以上的神经发育障碍。
本病各亚型男性(男童)患病率均略高于女性(女童),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2∶1,孤独症谱系障碍约为4∶1,智力障碍为(1.2~1.6)∶1。
症状
主要症状
根据DSM-5分类,神经发育障碍各亚型的典型症状如下:
智力障碍
主要表现为一般精神能力的缺陷,如在推理、问题解决、计划、抽象思维、判断、学业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方面存在缺陷。
上述缺陷导致了社会适应能力的损害及发育迟缓,以致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不能符合个人独立和社会责任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智商(IQ)水平将智力发育障碍分为轻度(IQ为50~69)、中度(IQ为35~49)、重度(IQ为20~34)、极重度(IQ低于20)四个等级。
交流障碍
(发育性)语言障碍
由于词汇、句式结构和表述的理解或生成方面的缺陷,导致语言习得和使用上的持续困难。语言缺陷在口头交流、书面交流或手语中表现明显。
(发育性)语音障碍
由于持续的语音生成困难,导致语音学知识方面或协调言语运动能力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
童年发生的言语流畅障碍(口吃)
言语的流利程度长期低于同年龄的平均水平,言语停顿模式存在持续性的紊乱,造成说话焦虑,或妨碍有效交流、社交参与,从而影响学业及职业表现等。
社交(语用)交流障碍
在语言的社交使用和交流上存在困难,表现为在自然背景中理解和遵循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社交规则、根据听众或场景的需要变换语言,以及遵循对话和讲故事的规则等方面存在缺陷。
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
在多种场合下,社交交流和社交交互方面存在持续性的缺陷,包括社交情感互动中的缺陷、在社交互动中使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行为的缺陷,以及发展、维系和理解人际关系技能的缺陷。
语言交流能力障碍,多数患儿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他们往往会以动作或行为,而不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主要指在行为上表现为游离于任务之外、缺乏持续性、难以维持注意力以及动作杂乱无章,且这些行为并不是由于违拗或缺乏理解力所致。
多动:主要指在不恰当的时候有过多的躯体运动,或过于坐立不安、手脚动个不停或讲话过多。
冲动:主要指没有经过事先考虑就匆忙行事,且很可能对当事人或他人造成伤害。
运动障碍
发育性协调障碍
协调性运动技能的获得和使用显著低于同年龄的平均水平,主要表现为运动技能习得困难,以及运动执行过程比同龄人显得笨拙、缓慢或不够精确。
刻板运动障碍
主要表现重复性无目的的动作,如反复挥手、撞头、咬自己等。
抽动障碍
短暂性抽动障碍:为儿童期最常见的抽动障碍类型,在青春期前的儿童中非常常见。以单纯性或一过性肌肉抽动为特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重复的、刻板的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病程短,最多不超过一年。
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通常起病于儿童早期,以病程长、抽动形式相对单一、持续、刻板为特点。症状相对不变,可持续数年甚至终身。
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同时出现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是抽动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临床表现最复杂、最严重,诊断和治疗最困难的一种类型。
特定学习障碍
通常在正式的学校教育阶段(即发育阶段)起病,主要特征为在学习和使用关键学业技能方面存在持续的困难,且个体学业技能表现远低于同年龄的平均水平。
关键学业技能:包括准确而流利地阅读单字、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和拼写、算数计算和数学推理(解决数学问题)。
次要症状
情绪易激惹、冲动行为、刻板行为或强迫行为、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幻觉等。
重度患者可能出现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
部分神经发育障碍亚型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的躯体疾病症状和体征。
共病情况
神经发育障碍的亚型常共同出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常共病抽动障碍,共病率为30%~35%。
常共病发育性协调障碍,共病率约为50%。
共病特定学习障碍和语言障碍的情况也较常见。
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
多见共病智力(发育)障碍,共病率为60%~80%。
常共病发育性协调障碍和语言障碍。
发育性协调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孤独症外,还常见共病言语和语言障碍、特定学习障碍(特别是阅读和书写技能障碍)。
语言障碍
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孤独症外,还常见共病特定学习障碍(涉及识字及识数的技能障碍)和发育性协调障碍。
神经发育障碍与其他疾病的共病情况
可能与焦虑、抑郁、双相或物质使用障碍等精神障碍共同出现。
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多见同时患有睡眠障碍、进食障碍
在成年人中,反社会型和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也可能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
刻板运动障碍也是多种神经遗传性障碍的常见表现,如自毁容貌症、大脑萎缩性高血氨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德朗热综合征等。
病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神经发育障碍,特别是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的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影响地位。
多种染色体异常及基因异常等可能与神经发育障碍有关,如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单基因病线粒体病、多基因/表观遗传异常、遗传性代谢缺陷疾病等。
智力障碍
约50%的重度智力障碍及约15%的轻度智力障碍的主要致病因素为遗传因素。
特定学习障碍
具有家族聚集性,患者的一级亲属(指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阅读和数学学习障碍的相对风险更高。
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
同胞患病率为18.7%,同卵双生子同病率(男77%,女50%)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男31%,女36%),据此估计遗传度倾向性为38%。
围生期因素
产前因素
如宫内感染、宫内窒息、母亲孕期接触有害、有毒物质等。
产时因素
如早产、低出生体重、未成熟儿,产时窒息、颅内出血,产伤等。
产后因素
颅内感染、颅脑外伤、胆红素脑病、中毒、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文化剥夺,以及特殊感官缺陷等。
神经生化因素
因各种不良因素导致胎儿神经系统损伤,则神经发育障碍患病风险很可能增加。
可能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失调,如中和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等功能下降等。
环境因素
铅暴露:儿童血铅超过50微克/升,其智能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出现阅读、运算、记忆和注意力方面的问题,并因此患有特定学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心理和社会因素
家庭和生活环境贫困、与社会隔离等因素,使儿童缺乏接受文化教育或人际交往机会。
家庭破裂,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儿童抚养环境不佳。
父母性格不良,母亲患重性抑郁症或其他重度精神障碍,或在孕期吸毒、饮酒或吸烟,父亲有反社会行为或物质依赖问题等。
童年时期与父母分离、遭受虐待,或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等。
高危因素
有神经发育障碍家族史的。
母亲在孕期有酗酒、吸烟等不适当行为,或有病毒感染病史。
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史、严重营养不良、代谢性疾病史。
父母患有人格障碍或部分重度精神障碍。
幼年期与亲密家人分离,或曾遭受创伤儿童。
童年期生活环境恶劣、缺乏接受教育或进行人际交往机会。
有环境毒素暴露史,如长期接触老建筑的油漆和管道等。
就医
就医科室
儿科
若儿童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运动协调性较同龄人有明显缺陷,精细动作表现差。
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热衷进行高危冒险活动。
学习困难,学习成绩较同龄人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且持续时间长。
对他人有攻击性语言或暴力行为。
严重口吃,常有无目的的重复行为。
若婴幼儿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无法正常注视物体,与人对望时缺乏恰当凝视。
对人声缺乏反应、无法辨认,过于注重环境声音或对环境声音反应过度。
缺乏正常的情绪表达,无法完成与父母正常的应答交流。
缺乏语言或非语言表达,言语前手势(摇手、指向、示意)减少或缺失。
独立行走、咿呀学语启动延迟,对周围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反应迟钝。
精神心理科
儿童出现上述症状也可以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神经内科
神经发育障碍患者也可以去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神经发育障碍由遗传或先天因素所致,详述病史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
特别提醒:儿童患者需要家人监护,建议就医时携带患儿及母亲围产期的相关病史资料,看护好患儿,避免其出现冒险行为、攻击行为及自伤行为。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有什么异常表现?
对父母的声音有反应吗,能和别人正常交流吗?
几岁学会走路,几岁学会说话?
系鞋带、解扣子时,动作灵活吗?
病史清单
有患有精神心理障碍的血亲吗?
患过任何精神心理方面疾病吗?
以前在别的医院就诊过吗,诊断是什么?
最近有没有经历什么变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激素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脑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B超检查
其他检查:心理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典型抗精神病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
心境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
抗抑郁类药:帕罗西汀、氟西汀、文拉法辛、舍曲林
抗焦虑类药:地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氯硝西泮
诊断
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
医生在诊断前会采集患者(患儿)完整的病情、病程信息及家族史。
在进行诊断时主要从患者(患儿)就诊时的全面智力水平(包括语言能力和运动能力)、发育状况、躯体疾病情况和病前一年适应功能最高水平几方面考虑。
排除性检查
如果医生怀疑神经发育障碍,可能会进行以下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铅甲状腺激素等;其他检查包括脑电图、头部磁共振成像、听力测定等,用以排除脑部、感觉器官等器质性病变。
借助心理、智力、行为、运动测评量表测评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育水平,帮助确诊。
医学诊断标准
共性标准
神经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根据具体亚型有所不同,基本共性有以下3点:
起病于18岁以前(发育阶段)。
在社交、学业和/或个体功能上存在明显的发育缺陷,表现水平显著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或先天性/获得性疾病等解释。
常见诊断特征
除共性诊断特征外,根据DSM-5分类,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诊断特征如下:
智力障碍
经过临床评估和个体化、标准化的智力测评确认的智力功能的缺陷,如推理、问题解决、计划、抽象思维、判断、学业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
交流障碍
语言障碍:由于语言的综合理解能力或声场方面的缺陷,导致长期在各种形式的语言习得和使用中存在持续困难(即说、写、手语或其他),包括:①词汇减少;②句式结构局限;③论述缺陷。
语音障碍:持续的语音生成困难影响了语音的可理解度,或妨碍了信息的口语式交流。
童年发生的言语流畅障碍:言语的正常流利程度对于个体的生理年龄和语言能力预期水平而言是不适当的,且言语停顿模式紊乱,这种困难长期持续存在。
社交(语用)交流障碍:在社交使用口语和非口语交流方面存在持续困难。
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
在多种场合下,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的缺陷,表现为目前或既往的下列情况:
社交情感互动中的缺陷。
在社交互动中使用非语言交流行为的缺陷。
发展、维系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
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表现为目前或既往的下列情况:
刻板或重复的躯体运动、使用物体或言语。
坚持相同性,缺乏弹性地坚持常规或仪式化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模式。
高度受限的、固定的兴趣,且在强度和专注度方面存在异常。
对感觉输入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或在对环境的感受方面存在不同寻常的兴趣。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存在持续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模式,此两类特征中任一类有6项及以上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且若干症状在12岁之前就已存在;症状表现于2个或更多的场所。
注意缺陷。
经常不能密切关注细节,或在作业、工作或其他活动中犯粗心大意的错误。
在任务或游戏活动中经常难以维持注意力。
当别人对其直接讲话时,经常看起来没有在听。
经常不遵循指示以致无法完成作业、家务或工作中的职责。
经常难以组织任务和活动。
经常回避、厌恶或不情愿从事那些需要精神上持续努力的任务。
经常丢失任务或活动所需的物品。
经常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分神。
经常在日常活动中忘记事情。
多动和冲动。
经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扭动。
当被期待坐在座位上时却经常离座。
经常在不适当的场所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
经常无法安静地玩耍或从事休闲活动。
经常“忙个不停”,好像“被发动机驱动着”。
经常讲话过多。
经常在提问还没有讲完之前就把答案脱口而出。
经常难以等待轮到他(她)。
经常打断或侵扰他人。
运动障碍
发育性协调障碍:协调的运动技能的获得和使用显著低于个体的生理年龄、技能学习及使用机会的预期水平,其困难表现为动作笨拙以及运动技能的缓慢和不精确。
刻板运动障碍:重复的、看似被驱使的,显然是漫无目的的运动行为;可能导致自我伤害。
抽动障碍:存在单一或多种运动抽动和/或一个或更多的发声抽动,自第一次抽动发生起持续至少1年。根据两类症状是否同时出现、出现的形式及出现的频率等,可细分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暂时性抽动障碍。
特定学习障碍
存在学习和使用学业技能的困难,下列症状至少1项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具体表现为:
不准确或缓慢而费力地读字。
难以理解所阅读内容的意思。
拼写方面的困难。
书面表达方面的困难。
难以掌握数字感、数字事实或计算。
存在数学推理方面的困难。
鉴别诊断
神经认知障碍
有别于以认知功能丧失为特征的神经认知障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表现出的在社交、学习、智力、运动等方面的困难,通常出现在发育阶段(主要为发育早期),且通常并不表现为从正常状态的显著下降,可据此进行鉴别。
雷特综合征
在表面正常的早期发育之后,雷特综合征患者开始表现出部分或完全的言语能力丧失、局部运动技能丧失,且多伴严重智力障碍,可能与神经发育障碍的部分亚型相混淆。
雷特综合征一般出现在7~24月龄,是一种迄今为止只见于女孩的疾病。患者会表现出具有特征性的刻板手部扭动和过度换气,可据此进行鉴别。
雷特综合征患者的社交和游戏相关技能发育停止,但社交兴趣倾向于保持,可据此区别于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
神经发育障碍几种亚型的鉴别诊断
孤独症谱系障碍与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在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个体中很常见。在做孤独症诊断时,对智力功能进行恰当的评估很有必要,因为孤独症患者的IQ可能是不稳定的,在儿童早期尤为明显。
在有智力障碍的个体中,当社交交流和互动相对于个体非语言技能的发育水平显著受损时,应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当个体的社交交流技能和其他智力技能的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时,诊断智力障碍更为恰当。
孤独症谱系障碍与交流障碍
对于表现出社交交流缺陷及其他语言使用方面困难的个体,需注意鉴别孤独症与交流障碍中的语言障碍及社交(语用)交流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会表现出受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的模式,而语言障碍及社交(语用)交流障碍患者则在发育史中没有显示出任何类似症状。
特定学习障碍与智力障碍
特定学习障碍不同于与智力障碍有关的一般性学习困难,因为前者的学习困难仅出现在有正常智力功能水平(即IQ至少70±5)的儿童中。
在患有智力障碍的个体中,仅当学习困难超出通常与智力障碍相关的程度时才能诊断特定学习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症与孤独症谱系障碍
两者均可能表现出注意缺陷、社交功能失常以及难以管理的行为。
二者在社交功能缺陷的具体表现上有区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多见因注意力无法集中而致的社交功能失常和被同伴排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多见社交脱离、隔离和对面部及声音的交流线索漠不关心。
二者在愤怒情绪表达的原因上有区别: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可能因无法忍受事件预期进程的改变而发脾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可能因冲动或自我控制力差而行为不当或发脾气。
刻板运动障碍与抽动障碍
刻板运动障碍通常起病于3岁前,抽动障碍平均起病年龄为5~7岁。
刻板运动障碍涉及手臂、手或整个身体,症状更加固定,有节律,且持续时间更长;抽动障碍常常仅涉及眼睛、面部、头和肩膀,症状简短、随机,有较大波动性。
神经发育障碍的几种亚型与其他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
语音障碍与选择性缄默症
语言的有限使用是选择性缄默症的标志,这是一种以在某个或更多背景或环境中表现出语音缺乏为特征的焦虑障碍。
许多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如在家里或与亲密朋友一起时)语音正常,可据此进行鉴别。
社交(语用)交流障碍与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
二者的症状有所重叠,主要鉴别特征为症状发生的时间。
在社交(语用)交流障碍中,个体从未有过有效的社交交流,社交技能未能得到正常发展。
社交焦虑障碍中,个体社交交流的技能发展恰当,只是因对社交互动感到焦虑、害怕或痛苦而没有被使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与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状态,即社交损害、非典型兴趣和信念、注意缺陷等,这些症状可能会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相混淆。
作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症状,幻觉和妄想通常不会出现在两种神经发育障碍中,可据此进行鉴别。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心境障碍
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时都会出现注意持续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等症状,可能会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混淆。
心境障碍患者在病前通常没有注意缺陷等症状,起病年龄一般在学龄期以后,有明确的起病时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起病在12岁以前。
心境障碍的主要症状是情绪问题,经过治疗情绪障碍的症状改善后,注意缺陷的症状也会随之消失,可据此鉴别。
自评量表
由于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儿童期,儿童患者无法采用自评量表进行诊断。临床常用的评定量表有: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已被应用于儿童心理卫生研究的广泛领域,适用于对儿童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进行评估。
适应性行为评定量表(ABAS-Ⅱ)
可用于鉴别各类身心障碍儿童、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而且可用于对正常儿童在适应性行为的发育情况方面提供信息和辅导帮助。
常用的发育评估及智力测验量表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盖泽尔发育诊断量表(GDDS)、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SBIS)等。
常用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
Conner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量表、Vanderbilt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量表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量表(SNAP)等。
常用的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评定量表
儿童自闭症行为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等。
常用的学业成就评定量表
考夫曼儿童成套评价测验(K-ABC)、皮博迪个人成就测验(PIAT)、广泛性成就测验(WRAT)等。
常用的运动技能水平评定量表
布尼氏动作熟练度测试(BOTMP)、儿童标准运动协调能力评估测试(MABC)等。
治疗
治疗原则
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制定包括心理治疗和干预、药物治疗的综合性方案。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对于多数神经发育障碍亚型,目前还缺乏能够改变病程、改善核心症状的药物。若患者伴随明显的精神神经症状,有明显焦虑或抑郁情绪,或威胁到自身或他人安全等,可使用相应药物对症治疗。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可用于治疗神经发育障碍的某些症状和肌肉痉挛、抽动症状、自伤行为、破坏行为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阿立哌唑)已被应用于治疗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易激惹和行为障碍。药物能改善患者的自伤、攻击和破坏行为,以及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中枢兴奋剂和非兴奋剂两类。中枢兴奋剂和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托莫西汀)对6岁以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有控制症状的疗效。
抽动障碍的治疗药物包括硫必利氟哌啶醇可乐定,以及阿立哌唑、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用药提醒:
精神类药品均为处方药,需要凭医生处方购买。不同类型及不同剂量的精神类药物对于不同的神经发育障碍亚型可能存在相反的作用效果,因此需对症服药,故应严格按医嘱。
抗精神病药物大多存在锥体外系反应、糖脂代谢异常、心电图病理性改变、肝肾功能损伤、镇静过度等常见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大多可以得到改善。但由于个体差异,药物反应因人而异,发生不良反应时需由医师处理。
心理行为治疗
临床心理治疗师可针对儿童患者的异常情绪和行为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其中,常用有效方法是行为治疗。行为治疗能够使患者建立和巩固正常的行为模式,减少攻击行为或自伤行为。
对家长的心理教育和家庭治疗能使患者的父母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轻焦虑情绪,更有效地配合专业人员对患者实施教育和康复训练。
针对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
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RDI)、图片交换交流系统(PECS)、行为分解训练法(DTT)、感觉统合训练(SIT)等。
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行为父母培训(BPT)、行为教室管理(BCM)、社会技能培训和实践强化(SST)等方法应用广泛。可能有效的方法有认知训练(针对工作记忆)、自我管理培训及神经反馈等。
针对交流障碍
借助语言鼓励、行为强化、角色扮演、游戏等帮助儿童恢复语言使用能力;针对构音程序和口腔功能的具体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发音训练。
针对运动障碍
感觉统合训练和改良的体育训练教育(MPE)被证明对发育性的行为障碍和运动障碍具有较好疗效;强化及行为塑造等行为治疗技术对部分刻板运动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针对特定学习障碍
根据特定的障碍类型,包括阅读障碍、计算障碍、拼写障碍有不同的训练程序及相应的练习任务。
其他治疗
特殊康复训练项目
针对智力障碍、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常见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目前已有相应的特殊教育项目或学校用于帮助这类儿童发掘潜能,提高适应能力及学业水平。
脑电类治疗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经颅磁刺激技术(TMS)目前被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预后
治愈情况
少部分轻度神经发育障碍及症状于青春期或成年后有所缓解,早诊断、早干预也可改善部分神经发育障碍的预后。
如发育阶段形成脑结构性或功能性不可逆损害,患者预后普遍不佳。
预后因素
患者的智力水平和共病情况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智力正常且无共病,或共病较少且程度轻的患者,预后良好。
若患者伴有智力低下、共病较多且程度重,则预后较差。
家庭支持系统、同伴关系及人际网络、教育支持等因素,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危害性
神经发育障碍对患儿学业、身心健康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存在普遍影响,且程度较高。
多种可能伴有智力障碍的神经发育障碍亚型(如孤独症)的患者,通常因智力水平受损而缺乏全面适应能力,无法独立自主生活,需家属或抚养者长期照料。
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普遍预后不佳,患者需接受长期治疗和陪护,家庭负担较重。
部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可延续至成年期,此类患者更容易共病各种精神疾病,如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滥用,或伴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
日常
个人护理
儿童患者需要家人监护,无个人护理能力,家人可教育、训练其自理能力。
成年患者(涉及症状持续至成年后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需要监测自己的病情,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放弃治疗。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适当锻炼,保持良好作息。
听从医生的指导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减药。
饮食上营养均衡,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患者家属
患儿家属应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尽可能带患儿参加正规、专业治疗机构的特殊教育项目,参与治疗过程。
多和患儿沟通。决定沟通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沟通时机的选择,以及沟通时的语气、态度、表情,最后是沟通时说的内容。
监督患儿按时服药,注意患儿是否存在冒险行为、攻击行为及自伤行为,如存在需及时阻止或就医。
为患儿提供营养充足、均衡的饮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若患儿挑食,可尝试改变食物质地或以不同方式准备食材。
坚持治疗,持之以恒。
预防
女性在围生期应尽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因素(如酒精、成瘾性药物等),远离有害环境,保证婴幼儿在胚胎期及生长发育时期营养充足。
尽可能采用科学的养育方式,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尽可能避免儿童期虐待、创伤事件的发生。
关注儿童在各方面技能发展上的表现水平,包括是否存在显著低于平均水平、是否有短时间内能力倒退等情况。
尽早察觉儿童存在的发育异常情况,及早诊断、及早干预。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症状
病因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