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造影
概述
肺动脉造影包括选择性及非选择性。非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技术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当时将造影剂注入外周静脉使肺血管显像。1963年开始采用选择性肺动脉造影,经过近40年的发展,这一技术已逐渐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对多种先天性或获得性肺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帮助。肺动脉造影受到高度重视还因为它不仅是一个诊断过程,同时也是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如肺动脉血栓机械溶栓、肺动脉腔内成形术以及肺动静脉瘘经皮导管栓塞治疗等。然而,由于肺动脉造影要求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是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当前,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主要目的是用于急诊介入手术及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
检查前准备
1.向患者及家属交待造影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签订造影协议书。
2.询问病史,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胸片、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
3.检查心、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
4.碘剂及麻醉剂按药典规定进行必要的处理。
5.术前4小时禁饮食,术前0.5小时肌注地西泮(安定)10mg。
6.穿刺部位常规备皮。
8.建立静脉通道,便于术中用药及抢救。
临床意义
肺动脉造影是指运用猪尾巴导管经下腔静脉,超选择插管至左右肺动脉主干,向肺动脉内注射造影剂从而使肺动脉显影,从而了解肺血管病变部位,明确病变性质,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栓塞材料进行治疗的一项检查。主要用于诊断及治疗以下疾病:
1.肺动脉瘤及肺动静脉瘘,了解动脉瘤及瘘口大小及开口位置,应用弹簧圈及液体胶进行封堵动脉瘤或瘘口。
3.急性肺栓塞:了解肺栓塞程度、栓塞部位,应用猪尾巴导管进行机械捣碎、注入溶栓药物及球囊扩张狭窄动脉,达到治疗目的。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检查前准备
临床意义